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三点导读
作者:刘建学
表现师生情谊的文章比比皆是,这篇文章的内容也无外乎写了一位老师如何实现了对“后进生”的转化,而且所写的每一件事也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就在这平淡的文字中,似乎隐藏着一种秘密,因为这每一个文字都在撩拨着我们的心弦,使人潸然泪下。如果让文中的每一个文字静静地从我们的心中流过,我们不难发现,这篇文章写的是一次“爱的融冰之旅”,这大概就是所谓“平中见奇”吧。
文章开头极力描写王潇伟的“顽皮”、“课堂纪律极差”、“不论遭到怎样的批评,依然我行我素”,可谓冥顽不化,就连“我”也“终于忍无可忍”了,后来居然连续两次偷同学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刺头”差生,简直就不可救药。然而,是爱让“我”面对“小狮子一样愤怒”时,“我的心慢慢沉下去”;是爱让“我”“决定对王潇伟多付出些精力”;是爱让“我”在面对“仇恨像小刀一样闪过眼睛”时,为他进行了心灵的解脱;是爱让“我”为自己对一个“无可救药”的孩子的“充满轻视”的眼神而深深自责;也正是爱让一颗长年处于淡漠中、硬如坚冰的心涣然冰释,放声大哭。这里没有雷霆般的简单粗暴,没有低俗的侮辱谩骂,没有杀人不见血的精神戕害,取而代之的是默默付出更多的精力,是对一个生命最基本的尊重,是春风化雨似的谆谆教诲,是心与心的深度理解与交流,最终化作“忽然转过身”和那“无限温暖”的一个拥抱,这就是爱的力量。作者在文中没有说教式的阐述“爱”的内涵,但“爱”却在“我”为学生做的每一件事中汩汩流出,如甘霖滋润着每一位学生,也感染着每一位读者。因此,这篇文章尽管没有华丽的词藻,但依然感人至深,是因为本文书写的是真情,情之美让每一位读者都为之动容。
文章篇幅短小,但写得跌宕起伏。文章开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极力描写王潇伟的冥顽不化,为后文进行教育的转化设置了悬念。可是就在“我”忍无可忍的时候,了解到他是一个长久地缺失了爱的孩子后,“我的心慢慢沉下去”,并用行动去填补那些缺失的爱,使得王潇伟的成绩有了好转,似乎对他的教育很快就要成功了,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他又开始偷东西了。“我”的一个故事说到了他的心里,他把头深深地低了下去,这又是一次成功的教育,但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又一次偷了别人的东西,在“我”的心里结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疙瘩,这里将他的“顽劣”推向极致。正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忽而“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我”为自己的一个偶然的轻视的眼神而后悔不已的时候,坚冰融化了,进而化作爱的洪流,激情喷涌。这种一波三折的结构之美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难点指津
文章中的“爱”无处不在,从发生在故事主人公身上的每一个故事中挖掘出“爱”的真谛是欣赏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例如,当老师从学生的口中了解到“王潇伟的父母离婚了”的时候,“我的心慢慢沉下去”,因为老师知道了这个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他从小就缺少家庭的温暖,缺少应有的“爱”,这里对学生的理解,就是一种爱。然后,“我决定对王潇伟多付出些精力”,这里的“付出”就是对学生的注入无私奉献之“爱”,“渐渐地,王潇伟的成绩有了好转”,体现的是“爱”的力量。再如,“我”看到“王潇伟的表情从渴望到惊诧”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要解决问题的,不仅是王潇伟,还有我自己”,这种反省源于“我”对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就是一种爱,而从害怕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这个角度看,这也是一种极为朴素的“母爱”。文中处处有爱,只有全部挖掘出来后我们才能理解文章最后“王潇伟忽然转过身。无限温暖地抱紧我”,这一抱正是“爱”的回报。
考点训练
1、王潇伟的“顽皮”和“品质不太好”分别表现在哪里?造成他“顽皮”“品质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2、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看着“小狮子一样愤怒的王潇伟”,为什么“心慢慢沉下去”?
附:参考答案:
1、王潇伟的顽皮表现在:王潇伟课堂纪律极差,不仅干扰同学听课,还影响老师讲课情绪,家庭作业从不完成,且遭到批评后依然我行我素。品质不好表现在:经常偷同学的东西,对同学经常充满愤怒和仇恨。原因:长期缺少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和同学之友爱。期待这些爱,并嫉妒那些拥有这些爱的人。
2、因为从学生的话语中我了解了王潇伟家庭中爱的缺失,从他的“愤怒”中我知道了他心灵最深处的痛苦,从而我也知道了挽救他的办法是补足那份缺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