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2008年作文模拟题(十二)
作者:李太波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别人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文明的碎片》)
同学们也经常谈论“成熟”的话题。有的说成熟是遇事有主见;有的说成熟是稳重大方;有的说成熟是圆滑会办事;有的说成熟是能关心体贴他人;有的说成熟是能深刻的认识自己,等等。
请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二、思路导引
“成熟”在《辞海》中的义项有二:1、果实或谷实长到可以收获的程度。2、事物已经发展到能有效果的阶段。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我们写作时要由植物和事物生发到我们的人生、生活,从而使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或者用更为明确的语言揭示我们的“成熟”所指:1、人不能感情用事。能用理智战胜情感乃成熟的标志;2、看问题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主见;3、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成熟的人格;4、宽容乃成熟的人品;5、关爱别人是成熟的表现,等等。本则话题,我们要根据自己对“成熟”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立意角度,选择合适的文体。写出自己的见解,写出自己的独特个性。“成熟”这个话题相当抽象,要写成议论文,有一定的难度,可以用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对“成熟”的见解。可以“心理上、思想上的成熟”为议论的重点,揭示“成熟”的内涵。当然,如果我们能根据余先生的解读,灵活应变,记叙一个成熟过程中的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将它写成记叙文,就“化抽象为具体”了。也可以通过寓言的形式,把自己对“成熟”的理解寄寓到某种动植物的描写当中,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三、作文示范
走向成熟
佚 名
又一次来到这个小土山上,已经是秋季了。秋风吹黄了一切,吹黄了山坳里的那朵小花,它畏缩在这萧瑟、冰冷之中。望着脚下的山村,我落泪了。风吹干了我的泪迹,吹开了我那记忆中虚掩的门。
从小我就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农家。记忆中母亲每天背着我上地、下地,用她那厚大的手掌抚摸我,教我咿呀学语;而父亲总是打骂着母亲。我见过母亲暗地里流过许多次泪,但在我面前却总是微笑的,我心中一团疑惑。到了6岁那年,我终于知道母亲为什么要哭、母亲的那份酸楚。于是我开始拿着那个沉重的锄头下地干活。在那绿油油的田间,我看到了母亲满意的目光。她第一次用手拍着我的头:“孩子,你长大了!”可是说完眼里噙着泪花。我也哭了,但我知道,那年我长大了!
等踏入校门,我一直成绩优秀,可学费又成了一个难题。每次过年家里连肉都吃不上,学费更无从谈起。每当这时,母亲总是默不作声地出门,不一会儿便拿回了学费。可是每年正月初二,母亲总是要出门。
一日,我跟在她身后,穿过了冰冷的小河,打滑的石桥,母亲来到了山上,她弯下佝偻的身子,掌出砍刀……原来她是每天背柴去卖!我的心颤抖着,泪水漫上心堤。一路上,她穿着十几年前的那双布鞋,鞋已经开了口,露出了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裂开了好几个大口子,连那鲜红的肉都清晰可见。从此,我更加发愤读书,连课间都不休息,我暗暗发誓要用自己的双手让母亲过上幸福的晚年。终于,那年学期结束,我获得了150元的奖学金。我拿出10元,走了半天的山路,到镇上为母亲买了一盒防裂霜。回家后,我将它小心翼翼地擦在母亲的脚上,我要用它合拢母亲脚上的裂口。母亲看着我,微微地点点头:“花儿,你是大人了,你成熟了!”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成熟”这个词,但我深深地懂得它的分量。
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我收到了一份电报:“母病危,速回。”于是我连夜赶回了家。可是这一切都已太迟了,母亲冰凉的脸上露出了最后一次最美的微笑。她离开了我,永远离开了我,任凭我再怎么呼喊都无济于事,我美好的愿望变成了泡影,我再也无法报答母亲了。那天,我在母亲的坟头站了很久,眼前浮现着母亲那和蔼的面容,那温和的微笑,还有那坚强的目光。我采了一朵小花,轻轻地放在母亲的坟头,让她代表我依偎在母亲的怀抱。
母亲,今天女儿又来看您了,您听得见女儿由心的呼唤吗?女儿将和您一样拥有那份坚强,那份对生活不灭的希望;女儿从此要更加理智地对待一切,就如您过去一样!秋风拂面而来,田里的庄稼此起彼。这是黄色的希望,而非黄色的悲凉。我背起行囊,再一次回顾了坟头,走出了那崎岖的小土山,走向生活,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