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儿童习得语言的有益启示

作者:张 莹 刘祖斌




  胚胎的发育再现了人类进化的历程,儿童习得母语的表现反映了人类掌握语言的规律,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进行理性的探讨和科学的借鉴。
  
  1、儿童最初的言语是纯粹社会性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日尔曼民族的西几斯门德皇帝在一次发表演说时把一个中性的词给用错了,被人当场指出,但是这位皇帝却固执地以为“我是罗马帝国的皇帝”,坚持不改,结果他不但没有改变这个词的词性,反而招来一场讥笑。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任何人都只能接受它的约束而不能冲破它的规范,这是对语言社会性的形象阐释。
  儿童最初言语的纯粹社会性的含义是指儿童毫无理由地广泛地接受模仿社会语言,包括有规则的和无规则的。不必问也问不清楚,诸如人为什么不是东西,为什么只能说吃饭喝水而不能错位等等,即使是有规则的也不是一种规则的推广,而要感性的模仿接受。如我教孩子掌握“但是”这个抽象的词,我没有也不可能教他说“但是”是个表转折的连词等知识,我只就孩子身边的事有意造了几个示范句,如“玲玲想给爸爸妈妈买鞋,但是没有钱”,“我想带玲玲到公园去看大象,但是我要上班”等。等到有一天她突然说:“妈妈穿的也是新鞋,但是没有蝴蝶结,不好看。”我就知道她学会了用“但是”一词。她虽然不知道“但是”是个表转折的连词,但她却用得非常好。儿童学习语言不需要分析介绍规则这一点,证明儿童接受社会语言的广泛性、丰富性和实践性。
  由此我们得到启示:教材是规范的优美的书面语言,名家名作是公认的社会化书面语言的范本,除必要的规则规律分析之外,学生更多的是要带着认可的态度去感知它接受它。很多热爱读书而并没有受到系统教育的人成为文学家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
  
  2、儿童学习语言最敏感的是有声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身边有这样一个孩子,玩耍时,打湿了衣裤,遭到奶奶的责骂,于是委屈地向爸爸告状说奶奶不喜欢她,爸爸问奶奶怎么说,孩子答道“嗒嗒……乱七八糟的,我不知道”。奶奶的话她一个字也不记得,可她模仿出了奶奶唠叨时急切的节奏、烦躁的语调,可见奶奶说话的节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有时候妈妈们总是自我夸耀孩子说:“别看他不会说话,可说什么他都懂。”其实孩子并不懂内容,而只是懂得了语调的含义。在大的语言环境中孩子敏感地接触各种语气语调节奏,并与对他的影响不断产生联系。委婉的语调与亲昵相联系,急促的节奏与责备相联系,于是大人语气委婉和霭时,他就会笑口常开;大人节奏急促语气生硬时,他就会吓得哭起来。确实人类把握节奏韵律很有天分,如一首歌曲,人们在忘了词的时候,仍会哼哼唧唧唱他的曲调;又如《口技》所写口技再现的失火的场面,听的人、看的人并不关心到底有多少声音,而只是语言急促的节奏造成了一种混乱不堪、万分紧急的氛围。
  现在的学生似乎不情愿地而又很坚决地把语言学习与节奏韵律分离,朝读时低年级学生总忍不住要唱读,奇怪的是全班的调式节奏更整齐,可是到了高年级朗读至多也只是背诵的一种手段,是手、脑、口并用的记忆方法使之然。“文之最精处”——神气到哪里去找呢?老师的分析代替不了老师的诵读,更代替不了学生的诵读。有人说如果把语言比成一个人的肉体,那么语气语调等声音音素就是他的灵魂,只有诵读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要义。
  老师对学生朗读作业要欣赏,要采取现代化的手段如配乐、录音、做课件等手段为学生包装朗读作业,诱发学生对语气语调完美的追求。
  
  3、儿童学习语言具有很强的功利性
  儿童学习语言的功利性不是指获得诸如硕士、博士之类的奖励,而是指获得成人或同伴的好感或赞誉,达到满足自己需要或交际交流的目的:当他学会说“吃”说“喝”时,就不会挨饥渴之苦;当他学会说“烫”说“辣”时,就会减轻皮肉之苦;当他学会说“饼干”或“车车”之类的词语时,他的需要就会满足得更快;当他获得同伴好感的时候,沟通交流的乐趣会使他手舞足蹈。很明显,说话是一种满足需要的捷径,所以在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没有考试,没有单元训练,而他却学得积极、投入、主动。可以说儿童学习语言得到了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是他学会生存的一部分。
  语言学习的功利性在成人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有人阐述得很通俗,如果现在把你一个人送到美国,保管不出六个月,你肯定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语言环境是一个方面,但学习语言的功利性是更重要的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讲封建时代以文取仕的制度,刺激了文人骚客及广大读书人题诗作赋的积极性,那时文章是通向“理想王国”的惟一捷径,而现代社会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物质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然削弱了文学的功利份量,这也许是导致文学现象不景气的原因之一吧。
  总之,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儿童进入社会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儿童首先学习口语,并直观地感性地认识每一个有声语言符号,最敏感地感知有声语言的节奏韵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自然而然地形成语感;而学生的语言学习是以教材及各种书籍为蓝本,创建规范优美准确的口语、书面语的语感,创建语感的过程应从形成语感的过程获得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