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应对策略

作者:王玉英




  我们统计一下近两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篇目。2004年除上海卷没有直接涉及课文篇目外,其余14套题全部涉及课文篇目,其中涉及《鸿门宴》的有8套题,涉及《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有5套题,涉及《齐桓晋文之事》的有4套题,涉及《屈原列传》的有3套题。除此以外,还涉及《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孔雀东南飞》《项脊轩志》《烛之武退秦师》《六国论》《过秦论》《师说》《劝学》《勾践灭吴》《庄暴见孟子》《信陵君窃符救赵》《游褒禅山记》《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伶官传序》等,几乎囊括了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所有的重点篇目。
  2005年除上述篇目仍有所涉及外,另外涉及的有《五人墓碑记》《季氏将伐颛臾》《滕王阁序》《归去来兮》《齐人有一妻一妾》《报任安书》《陈情表》等。
  从这些统计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考察的立足点是课文,无论是筛选信息,还是对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其核心是对文意的理解。文意理解的关键是对常见实词、虚词含义的理解,而常见实词、虚词的理解必须依托于课文。在对课文的钻研学习中,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融会贯通,然后就能举一反三,应对自如。
  在文言文复习中,有的学生认为,文言文阅读涉及课文的题目只有3分,复习课文没有用,所以就大量做课外篇目,甚至猜题、押题。其实,这种复习方法,忽视根本,费时费力,劳而无功。试想,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古文复习时间),学生不可能精读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及典型的散文文集。那种漫无边际的散读不可能有多大的效果。因此,重视教材,回归文本,才是古文复习的要旨;立足根本,夯实基础,才是古文复习的可行之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钻研教材,牢记要点
  
  我说的要点,就是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含义。叶圣陶先生说:“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很浅近,但是是最根本的。”叶老的话是针对古今所有的文学作品而言的,对于古文教学而言的,更是如此。“如不明古代文学中的词义,又不能掌握古词义的引申应用,那就完全失去了古代文学教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中学古诗文教学,目的在于培养中学生独立阅读浅近的古诗文的能力,古文重在字、词、句、篇的讲解,即重在词句和篇章的阅读训练。”这是两位大学教师的看法,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词义理解等语言基础工作在古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如果忽视或离开了最基本的词义理解,那古文阅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作为高三教师,更应该理直气壮的采用合适的方法强化对词义的理解。
  对初高中的重点篇目,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齐桓晋文之事》《促织》等篇目做到熟读,琅琅上口,甚至能背诵。然后,逐词逐句翻译理解,对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一定要落到实处,对词的通假义、古今义、活用现象也要理解到位。只有对字词的熟练把握,才能更进一步的理解文意。这样,有了扎实的古文功底,在高考考场上,我们的学生才不至于手足无措。
  
  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
  
  把课文基本篇目的重点实词、虚词、通假义、古今义、活用现象烂熟于心之后,紧接着的一项工作就是归纳总结,即对常见实词(120个)、常见虚词(18个)的用法及含义的归类整理。对通假义、古今义、活用现象也要做这一工作。下面我们以常见实词、虚词为例,谈谈具体的操作方法。一个实词的常见的几种用法,一般采用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这样的思维习惯去记,并且还要明了古汉语实词词性的多样化,一个词既可以有名词义,也可以有动词义,还可以有形容词义、副词义,记住其本义,就可以根据语境判断其词性,掌握其用法。这样在翻译文段时,我们遇到这类实词,就可以灵活处理,机智套用。如:
  兵: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
  ②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军队)
  ③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④故上兵伐略,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上面四个词义中,①兵器(本义) ②军队(名词义)③用兵器杀人(动词义)④用兵策略、战略(名词义)
  记住常见实词的本义,然后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就可以弄清它的引申义。
  虚词的用法要记主要的常见的特殊的,吃透书中的例子,由此引申开去归类整理。如:
  而:①连词 表并列 黑质而白章
  表承接 登轼而望之
  表修饰 则弛然而卧
  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递进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表假设 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候敢救者
  表因果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表比喻 译为“如同”,军惊而坏都舍(此用法较特殊,归纳时着重指出)
  ②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一般作定语 某所,而母立于兹
  ③副词 译为“就”“才” 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复音虚词“而已”,译为“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此用法特殊,了解即可。)
  这样一归纳整理,很复杂的虚词用法也变得清晰明了。分析透彻每一种用法,掌握其规律,这样在以后的古文阅读中,无论是课内文段或是课外文段,我们都能迎刃而解。
  
  三、由“内”到“外”,适度迁移
  
  当我们把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掌握之后,就应该精选文段,适度迁移。这样做一方面检测我们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又可以强化应试技巧。在精选文段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不同的体例,精心设计。“经、史、子、集”各类精选2-3篇短文,巧设题目,训练检测。在迁移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难易适度,题目具有代表性、典型性。
  
  四、查漏补缺,再回文本
  
  古文复习这一环节相当重要,许多教师和学生常常忽视这一环节,从而造成古文复习的不深入、不到位,对知识的掌握不追根求源,这样造成的结果常常是:这个语段中涉及到的实词或虚词会做,换到另一个语段中就不会运用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视古文复习的第四个环节,即查漏补缺,再回文本。在迁移训练中,如果遇到某一实词或虚词的理解不到位,应迅速回归文本,找出课文中类似的例子或用法,进行归类整理,还可以借助古汉语词典,对其意义来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的归纳总结。这样以文本为载体对生疏词义进行强化理解,文本就成了学生理解词义的依托,这种“有的放矢”的阅读训练,学生掌握起来就方便快捷得多。
  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以教材为主,以自己熟悉的知识点为主来进行积累整理和分析鉴赏。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适当延伸拓展,在延伸拓展过程中遇到疑难,再回归教材,从教材中寻找答案。
  在整个文言文复习中,教材是关键,文本是核心,处处依托教材,时时紧扣文本,重视字词的把握,由微观到宏观来理解文意;同时也要重视根据整体文意进行微观猜读,由宏观到微观把握字词句:如此反复,达到对文意的准确理解。文言文的阅读,归根结底是一个基本功的问题。要想有扎实的古文功底,必须广读、精读,落实实词、虚词的含义;必须依托文本,对教材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必须改变一些虚浮的做法,真正做到文本的回归。
  文言文复习的这四个步骤,环环相扣,力求根本,如果能做到步步落实,古文阅读能力肯定有大幅度的提高;教师再辅之以相应的答题技巧,高考古文阅读的得分率也将会大幅度的提高。
  目前高中语文无论是教学或是复习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脱离教材,脱离文本。教学中,不重视对文本的解读,对文本的理解刚触及皮毛,马上去迁移训练,还美其名曰“培养能力”;复习中,完全脱离教材,脱离文本,大规模的,系统的,纯粹的习题训练及测试,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语文教材的可有可无。这样的语文课实际上是习题课、练习课。在这里,我呼吁:重视教材,回归文本。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