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对中学生阅读习惯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李 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有着明确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阅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因而我们本次调查设计了十七个问题,这十七个问题涉及学生的阅读目的,阅读方法及技巧,阅读过程中智力因素的开启及非智力因素的渗透等诸多方面。每道题共有三个备选答案:A是,B有时如此,C否,供学生选择,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并抽样统计分析。
  下面调查结果。(数据见表格)
  
  本次对学生阅读习惯的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大部分学生阅读目的不明确,多数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消遣性阅读这样较低的层级
  阅读行为依照其社会功能目标指向,可分为由低到高的的五种基本类型:①消遣性阅读,在学习工作之余,以消除疲劳,调节情绪,娱乐休闲为目的。这是最低层次的阅读;②学习性阅读,以积累知识,接受信息,训练技能为目的:③实用性阅读,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信息摄取、加工、利用等实际问题为目的;④审美性阅读,以欣赏作品,领悟真谛,精神享受为目的;⑤创造性阅读,以超越文本、超越作者,改造世界,塑造自我为目的,它是阅读能力发展的最高层级。而我们这次调查的大部分学生的阅读仅仅属于消遣性阅读,处在阅读的最低层级。
  本次调查中只有43%的学生在阅读时始终怀有一个明确的阅读目的,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在“阅读时专门想到文章段落”的学生只占15%,“对任何一段文章,经常概括,筛选重要信息”的学生占16%,“对非小说类读物总是试图找到其主题和论证方法,从而帮助更有效地阅读这类材料”的学生只占20%,“对自己所读内容有良好的记忆力”的比例稍高,也只占32%,“阅读时感到头脑中有许多问题冒出来”的学生占42%。这些数据表明,很多学生属于“精神漫游者”,在阅读中浮光掠影无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无法在阅读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他们的阅读停留在较低消遣性阅读层级。
  
  2、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较弱
  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这些因素的共同参与才能使学生在阅读时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陶冶性情,涵养心灵。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非智力因素既可推动阅读行为的深入和促进阅读效果的优化,也会造成阅读选择的片面性和阅读视野的狭窄及阅读理解感悟的简单与肤浅。
  本次调查有42%的学生在“阅读时能全神贯注而不分神”。42%的学生在“阅读时感到头脑中有许多问题冒出来”,12%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所读内容有良好的记忆力。这些数据表明在阅读过程学生的注意力,联想能力及记忆力的这些智力因素参与较弱。本次调查只有43%的学生在阅读时始终怀有一个明确的阅读目的,说明像动机这样的非智力因素在阅读中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而阅读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促使阅读能力的发展。
  
  3、学生们阅读过程中,阅读技巧欠缺
  虽然有62%的学生经常根据“阅读目的和读物性质而变换自己的阅读速度,但只有33%的学生经常用扫视法阅读。并能看到一连串的词,只有28%的学生的学生经常用回视法阅读。这表明学生不能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阅读效率低下。
  39%的学生读书时“常常考虑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28%的学生认为“标点常识和语法知识会帮助自己准确地把握作品意义”。这些数据表明学生没有一个完整的语文知识网络,在阅读过程中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各种语文能力脱节,不能用课堂上所学知识解决未知问题。
  13%的学生“喜欢积累词汇,做摘录笔记”;15%的学生常动笔勾画圈点批注;阅读时遇到不懂的词语,17%的学生会去查词典。这些数据表明学生没有养成阅读时思考,圈点勾划,做摘抄,查阅工具书,写读书心得等良好习惯。而这些阅读习惯是我们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的基础。
  调查显示,学生们阅读习惯的缺乏将制约阅读能力的发展,令人担忧。我们有必要结合社会环境,教育文化背景及学生的阅读实际对此进行反思。我们认为影响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浮躁的社会文化氛围,使得中学生用消遣阅读替代了审美阅读。
  现代社会,高节奏、高科技、高风险、高竞争和高压力,滋生出一种浮躁的社会文化氛围。这种浮躁心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今中学生。人类社会从来不曾有过今天这样的现代化程度,我们的学生,除了阅读,还有更多的,更五彩缤纷的文化生活可供选择。网络、电视、电影、动漫、游戏、CD、MP3、DV……铺天盖地,渗透孩子们的生活。不可否认,视听媒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空间,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阅读活动天然地排斥视听媒体。研究表明,听音看画比起阅读文字要简单,轻松得多,长期借助音像了解信息,必然会影响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并阻碍其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视听媒体使得纯粹的纸质书册的阅读时间变得有限和可怜。当然网络里面也有一定比例的网络阅读,但由于信息的瞬间性和易逝性也助长了学生们浮躁心理。往往只看重结果而对过程不感兴趣,削弱了青少年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大部分学生把仅有的阅读时间花费在“垃圾型”读物,“快餐型”读物上。网络阅读与“快餐型”读物的阅读更多的是快速浏览,走马观花,漫无目的,阅读成为消遣和休闲。这让学生们的阅读习惯越来越趋向于娱乐式、快餐式,变得跳跃凌乱。必然无法静下心来阅读富含人文精神,经过时间“淘洗"的中外经典名著。
  消遣阅读代替了审美阅读。制约了阅读习惯的养成,淡化了阅读技巧的运用,影响了独立阅读能力的发展。许多学生在消遣式阅读中,渐渐谈漠了享受纯粹书册阅读的乐趣。
  
  2、传统的,封闭的,单项的,功利的阅读指导无法激活学生的阅读需要。
  阅读教学的基本性质是教师指导和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意志和阅读情趣,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历来处在语文教学改革的风口浪尖。《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多年阅读教学的基本性质指向不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虽经艰苦的努力,并建立了许多具有操作性的阅读教学模式,但始终未能冲破单纯的工具性训练和文章分析学的教学藩篱,走出“读写结合的误区。在阅读中,总把字、词、句、章、语法、修辞、逻辑、文章学像拆散了零件似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相互之间完全割裂,使阅读教学变成了工具零件的加工。有的过于强调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指向写作。在教学中,既挤走了精心指导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又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知识有所缺漏,写作思路偏狭,语基、阅读、写作三败俱伤。富有人文精神的阅读材料,成为语基教学、写作教学的载体。阅读教学这种偏颇的不明指向,使学生丧失了阅读兴趣,导致阅读能力的低下,更谈不上良好阅读习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