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高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胡平贵




  
  三、在课程内容上,存在着顾此失彼的问题
  
  1、以发达地区为中心。在我国目前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因对地区差异的注意不够,在课程内容中还存在着以经济发达地区和文化发达地区为中心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城乡差异、东西部地区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差异都一直比较严重。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生活条件的差别仍然很大。农村的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大多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对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了解不太多。而我国在教育政策的导向上,总是优先考虑发展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造成农村的教育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无论是在办学条件、教学水平,还是在教育投入和教育机会上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内容也多是与现代都市的生活或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有关,他们对课本内容甚至缺乏最起码的感性认识。农村学校所要求的文化准备或文化资本的严重缺乏,是农村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之一。这场声势浩大的课程改革如果忽视了这个偌大的群体,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恐怕是比较困难的。
  2、与初中语文教材严重脱节。教材是“在课程标准所描述的框架内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目前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大多遵循了“科学性、基础性、适应性和先进性”的编写原则,也较好地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五个版本(人教版、语文版、粤教版、江苏版、山东版)的教材也是由各地(市)自由选择,教材的不同,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当然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实验区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据笔者所知,实验区内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有,而绝大多数高中学校所使用的语文新教材与各地初中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分属不同的版本,加上初中教材的变动又太频繁,这在客观上造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严重脱节。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材的混乱势必影响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不能只考虑某一个学段教材的改革和使用,而要从全局出发,作全面的长远的考虑。
  3、语文教材内容上的无序性。为什么数理化等学科学生学得很起劲呢?其中那些学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建立了一个科学的教材体系,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总是具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下而上的连贯性和递进性的特点,好像链条似的一环套一环地向高深纵向发展。为何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长期得不到改变?张志公先生说得好:“我们的语文教学,吃亏就在于没有科学性”。为什么至今还未建立起科学的语文教育教学体系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材的改革步伐跟不上语文教学的需要。多年来,语文学科都没有解决好选文及知识的无序性问题。上篇课文与下篇课文之间,上一个知识点与下一个知识点之间,都无多大联系,学生一两个星期不上语文课,也很难看出有什么影响,难怪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觉性难以得到有效调动了。就目前的高中新教材来说,在编排上虽然尽可能地体现了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的特点,但还是不太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结构的规律,语文知识仍缺乏明显的阶梯性和纵向性的特点。
  
  四、在课程实施上,存在注重形式的问题
  
  1、注重理论研究,轻视教学实践。目前对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比较多,新的名词术语也出现了不少。但我们觉得有相当多的理论只是停留在研究的层面,还没有很好地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致使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广大农村中学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语文教学质量仍旧得不到大面积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认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应当把语文教学改革看作是一个以实用为基础的开放体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增加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机会,要想方设法增加学生动口、动手的机会,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显示和发展才能的机会,不能再让学生学语文是跟着感觉走。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必须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多研究农村学校和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的客观情况,多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处置的态度和表现),多研究高中学生学语文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改革方向,使语文课程改革得以顺利推进。
  2、追求课堂的“热闹”,忽视语言的“解读”。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活动化教学应该算是一种比较热门的形式,诸如讨论课、表演课、演讲课、配乐朗诵课、课外活动课等等。这些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从形式上看,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教师也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讲授式做法;从教学的准备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来看,也似乎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只要静下心来认真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有不少老师在追求活动形式时已离开了文本,疏远了语言,又加之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其结果是折腾了学生,伤害了“语文”。作为高中语文学科课程中的阅读教学约占了语文教学总时间的80%,它有别于平时的消遣性阅读。它不仅是一种阅读行为,而且是一种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如果这块“阵地”丢失了,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恐怕将大打折扣。所以,要落实好新课标,就要求我们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要以文本为平台,进行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如果不是以学生的语言活动为中心,在课堂上即使玩的花样再多,搞的形式再好,都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是与语文课程的改革背道而驰的。
  以上就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验及推广工作中认真进行探索并创造新的经验”。只有解决了问题,语文新课程改革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