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解读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意识
作者:鲜志英
1.认识生命
教材中那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生图景,陶冶、丰富、滋润着学生单纯苍白的心灵世界。
教材中各具特色的人物典型显示出生命是脆弱与有限的,无论是伟大还是渺小,是高尚还是卑鄙,最后都免不了一抔黄土的命运。屈原、项羽、司马迁、苏轼、闻一多、毛泽东、的人生带给我们的是崇高生命对灵魂的震撼,陶渊明、杜甫、杜十娘、祥林嫂、海子等人的命运让我们沉思生命应如此之轻吗?
经历了人生沧桑的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所讲述的生命感悟或许就是问题的答案:“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昆虫。”“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是的。人生只有一次,人生易逝,生命可贵;既然来到世上,每个人都要懂得终生仰视生命、敬爱生命、护持生命是生命的第一要义,懂得那些残害生命、滥伤无辜的行为都是野蛮霸道的禽兽暴行。
2.敬畏生命
我们敬畏,生命最初来到世上是赤裸的,它无私地繁殖后代,一代代相传,不求回报,不炫耀自己,没有丝毫功利之心;敬畏生命可以艰辛、不计成本地付出,最终矗立起一个大写的人;敬畏生命以渺小纤弱的个体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敬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虽然身体残疾,她丝毫没有恐惧、凄凉、悲哀,依然微笑面对厄运,欣喜地享受着自己想象中的美景。
敬畏自然界的生命是如此顽强,无论周围环境多么的恶劣,只要有一丝生命的土壤,它们就能顽强生存下去。人们正是从这些自然生物的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中获取人类自己生命的意义,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去,使自己的生命更加辉煌灿烂。如从史铁生作品中看似沉寂、荒凉、萧瑟、幽深的历史沧桑感中,表现出的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
就每一个平凡的个体来说,活着都是不易的,生命的韧性令人膜拜敬畏,敬畏生命,才能欣赏生命,进而肯定自身生命的价值。正如鲁迅所说 “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组成了大写的人的丰碑!当我们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看《窦娥冤》时,她们就不仅仅只是弱不禁风的女子,她们身上表现出的大义凛然的气节让人敬重;又如祥林嫂,教学中从来都把她作为一个被封建礼教吞噬的悲剧典型进行分析,侧重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戕害;但换一个角度思考,就是当族权、神权、夫权一次次要将其吞噬时,她却一次次为求生而抗争,乃至当她沦为“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时,她仍不惜飞蛾扑火般作“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最后奋争,那么我们,就不应只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扼腕叹息,更应为最下层劳动妇女身上迸发出的强烈的生命意志喝彩!为人的韧性高歌!
3.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爱惜他人。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才会产生发自灵魂的爱,才会尊重个性。扼杀个性,也就是扼杀其生命,没有个性的生命无异于行尸走肉。
个性的完善,不仅在于思想上的正确引导,也在于其情感经验的丰富。人类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尤其和生命意识相关的感情,更是丰富,如同情、怜悯、感伤、畏惧等,都是对生命的珍惜、热爱,推而广之如善良等美德,也无不包含着生命意识的意味。情感形式贫乏、单调,会带来人格上的种种不完整或缺陷。比如没有感伤的经验,也许会产生冷漠;没有感受过怜悯,同情心也许不会那么强烈;没有畏惧,也许会对法律缺乏敬重。
语文教师有责任引领心灵渴求极大丰富而实际生活相对单调的学生建构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因为高中语文课本广泛地吸取选编了集中人类智慧和精神力量的优秀篇目,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激荡心潮,为人类的智慧惊叹不已,为一种雄浑博大的崇高气质所感染,就会促使学生智力和精神充分和谐的发展,帮助学生拥有充实、丰富、纯洁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中注意个性生命意识的培养,学习《致橡树》时,我们就不会简单理解诗歌是对爱情的告白,其中还蕴含着个体对生命的诠释。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位女性:她不做男性的附庸,她有独立的人格;但她也不乏女性的温情,甚至也愿意为爱人作出奉献。“她”既有别于一味依附男人的传统女性,也不同于盲目追求平等、缺乏温情的女强人,更不是一个“我已经生了一个孩子,你也要生一个出来”的极端的女权主义者。她对爱情的告白,更是尊重生命的个性宣言。学习《鸿门宴》时,或许就不会简单地对项羽下“匹夫之勇”“竖子不足与谋”的断语,而会发出“他不是在突围,而是在与命运对话。他不愿以丧家之犬的逃跑来换取宝贵的生命,他要用以一当百的勇气来证明高贵的血液里没有‘低头’二字,证明在刘邦面前他永远是胜利者,即便以生命作为代价也在所不惜”的感叹!当心胸坦荡而胸无城府的他唱出《垓下歌》,“气盖世”的项羽发出气冲霄汉的长叹时,“从古真英雄并非无情人”便再一次被印证了。
4.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要有所信仰,有所追求!当人们没有了信仰,没有了追求,生命便完全成了一副躯壳,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于是,有人自暴自弃,有人消磨时光,有人感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于是他们便开始沉沦。
热爱生命,就要学会抗争,并且要敢于胜利。活着,会经历痛苦,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失意和挫折;活着,也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阻力,因为人生的道路从来就不是洒满阳光、铺满鲜花。人生要有所追求,要活得轰轰烈烈,成就一番事业,那么在生活中就要学会坚强、学会抗争。同样是鲜活的生命,为什么在某些人那里生命黯淡得就像不发光的月亮,脆弱得有如秋风中的游丝,消沉得就像一声幽微的叹息?而在另外一些人那里却坚强得令人感动,令人震撼,坚韧得令人不可想象,璀璨得有如正午的太阳?!这是为什么?因为后者生命有意义、有价值。让我们热爱生命,让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华,为自己拥有坚强而美丽的生命而自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生命的重托,才能对得起生命的流程,才是对生活的一种审美创造。
教材中有很多篇目,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兵车行》、《阁夜》、《五人墓碑记》等无不是在把生命自觉与安邦治国、拯救社会紧密联系中突出对生命的热爱;便是超脱的道家,课本中也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直面绝望、反抗绝望、坚持绝望的鲁迅也说要“加上一个希望的花环”。汤显祖的名曲《牡丹亭·惊梦》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葬花词》,虽然有无限的感伤,但前者叫人不要辜负了青春,不要把似水流年的美好时光都付诸等闲,后者骨子里仍然有着对人生美好的热烈肯定和追求。尤其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通过对尘世幸福的肯定,对人类的美好祝福,可以看到海子对诗歌、生活、人类的热爱, 虽然建立在深刻的苦难体验上,海子的终极关怀伴随着忧伤、悲凉、孤独、绝望,但承担苦难,热爱生活,祝福人类的愿望使海子的爱放射出圣洁的光辉。
生命意识不仅包括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包括珍爱他人的生命。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拯救他人的生命尤其是拯救众人的生命,应该献身,这是生命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意识焕发出的人类的美德。一个人爱人,爱人类,爱世界,就意味着必定会对人类精神内部的黑暗投之以广博的悲悯,施之以温暖的抚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正把人类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尊重和关爱生命的意识,不仅是人类生存利害的必须,它更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觉醒和追求公正、和平、爱心、和谐生活的愿望,是人类文明的终极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