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古诗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作者:刘 榕
B、月亮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颗小星星,但是为什么我们觉得它有七情六欲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度,需要学生进一步解读文本,理解诗人其实把月亮当作友人、亲人和恋人来倾诉,倾诉好奇憧憬,倾诉伤怀念远,并与它交流,与它拥抱……)
C、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是综观月亮诗,意象种种,内涵深深,你能挖掘出月亮意象的内在意蕴吗?(这个问题比较难,更需要学生在第二问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在作品中,诗人往往以明月象征美人和恋情,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象征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象征人的高洁品质等。)
D、从月亮诗中,你了解了多少月文化?(对初中学生来说,月文化是个深奥的问题,而了解月文化的探究性学习,难度可想而知。然而,我们通过古诗的学习来走进月文化,就能化难为易。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更加强烈,所得到的收获又很多: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有关中秋节的起源,有关民风民俗,有关的对联、谜语……不一而足,更激发了学生对宇宙的探秘兴趣。)
此次探究性学习亦可结合综合性学习《走进月亮文化》或《探索月球的奥妙》进行。
(三)创作阶段
创作阶段是探究阶段的扩展和延续。在探究成功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前人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运用语言文字去表现美的感受,鼓励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反复尝试创造美,鼓励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和新颖性,从而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四)古诗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效果
在古诗教学中,尝试探究性学习,实现了由老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老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转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的教学过程。它强调了学生作为主体的探究、发现,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过程。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学生们对古诗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掌握诗歌知识,感悟品味诗情;通过研究讨论,创作与实践,提高鉴赏水平,获得情感愉悦、审美享受,为领略中国古老的文化打开兴趣之门。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学会探究,最终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学生们初步形成了收集资源运用资源的能力,养成了自行探究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了思维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扬创造品质、合作学习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