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语文课堂教学要以文本为中心
作者:查德智
三、强调语文文本的应试实效
当然,教学必须讲究实用。高中教学的实用性需在高考中得到体现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通过高考来验证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一个语文老师把课讲得再精彩,但在高考中如果学生难以考出好成绩那就说明老师做的是无用功。我们不能课堂上热热闹闹,高考中窝窝囊囊。
语文文本是不是真的应试性不强,或者说高考制度是不是真的和高中教学背道而驰呢?从前面课本《说明》中可以看出语文课本文选部分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而写作部分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写常用文体的能力,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这些不仅和教学大纲吻合,而且和新课标吻合,同时也和我们的高考考纲吻合。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历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能力要求”部分都明确规定“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五种能力的层级是由低到高的。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出考纲是紧紧围绕着我们的语文课本制定的。高考是一种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不是机械的知识重复。我们的语文文本学习也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学习,而不是为了传授知识点。可见二者的目标完全是一致的。但很多语文老师平时对文本的讲解侧重点发生了偏差,老师们只重视了考纲中的最低等级——识记等级,其他几个高等级却丢了。我们的老师虽然承认语文的各种能力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但实际教学中却没有一个长远培养的行动,没有一颗潜移默化的耐心。
我们老师要知道高考绝不仅仅是针对高三老师的一场考试,它是针对整个高中老师的一场考试。如果高一、高二的老师做了系统的教育,达到文本中的教学目标,高三老师再去让学生做强化训练,高考收效可能就好得多。否则,高三老师就是再强化指导可能收效也甚微。就像数理化一样,高一、高二老师如果没把知识讲到位,高三老师想去补,时间也不允许。因此语文老师必须“安分守己”一点儿,不要“越位”、“跳级”,不要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对他们进行高考总复习式的教学:讲考点、讲题型,重做题、轻授课,急功近利。一定要记住我们的高考实质上是文本教什么高考就考什么,而不是高考考什么知识点我们就教什么知识点。我们不能搞得看上去好像很重视高考,而实际上却是对高考及文本教学本末倒置。我们各年级语文老师只要将自己的岗位站好,尽力达到文本编排目标,就是最好的、最实用的、最有效的应试教育。高考是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检测学生的学习内容,高考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而绝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考试。把高考当作不以文本为中心教学的借口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也是完全错误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