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读报课教学流程

作者:程广海 史淑鹏




  一、导入
  
  师: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将自己勤奋读书的情况写成对联用以自勉或互勉。古代,苏轼年轻时自以为无书不读,便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曾写下“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那么,同学们这副对联体现了怎么样的读书态度?
  生回答:持之以恒。
  师:对,我们也熟悉韩愈说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勤奋读书固然重要,除此之外,还需要什么呢?
  生:方法、态度、习惯。
  师:习惯,我听到了习惯。我个人认为习惯更重要!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事实上,我们读书也需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请看屏幕,“阅读习惯”如下:
  边思考边动笔的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边读边思,能够使自己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学得自觉,读得深入,读出自己的心得体会,阅读的效益就高。阅读中引发的深刻思考、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往往转瞬即逝,这就需要及时动笔,记录自己思考所得。文中的语段,重要的信息、精辟的言论或其他有价值的资料,要注意圈点批注,亦可作摘要,作索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用工具书的习惯。同学们要养成查字典词典的习惯,不望文生义,不凭想当然,也不依赖别人,独立阅读。
  质疑问难的习惯。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和起点,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就有发现,创新源于疑问。
  阅读中纠正默读时的不良习惯。如出声读、唇读(不出声但嘴唇动)、喉读(不出声,嘴唇不动,但嗓子里仍有气流冲击声带)、指读(用手指指着文字读)等。
  
  二、指导阅读
  
  1.印发一组阅读材料:《父亲的水晶心》、《父亲的爱》(美E Bombeck)、《生活空间——八岁女孩使植物人爸爸苏醒》(吕建刚)。
  2.阅读(使用默读法,学生活动)
  提出阅读要求:a.注意培养较好的阅读习惯,划出优美的语句;b.通读五篇文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或者其中的段落、句子推荐给大家。
  3.学生默读13-1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4.请三位同学简单谈谈自己喜欢的内容。
  5.教师总结:三位同学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推荐给了大家,并说了自己喜欢的理由,我想每位同学读后都有自己喜欢的文章,把它放入我们的生活中用心体会。现在请大家欣赏音乐《父亲》(崔京浩),去默默回想自己与父亲的点点滴滴。
  6.播放歌曲《父亲》。
  师:父亲对子女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的典故大家知道吗?当年,齐桓公陪伴自己的儿子玩耍,并让儿子骑在他的背上。儿子用绳子勒住父亲的牙齿。结果,儿子不小心从父亲的背上掉下来,把父亲的牙齿扯掉了,但父亲忍着巨痛继续陪自己的儿子玩耍。
  父亲对我们的爱是无语的,每位同学都有值得回忆的父亲对自己的爱。老师也有。我的父亲是一位淳朴的农民,很在乎一些传统的礼节,每年大年初一,总要求我给他磕头。那年,我念大二。又到大年初一了,父亲像往年一样要求我那样拜年,当时我觉得自己都大了没有必要磕头了,结果换来的是父亲的一巴掌。后来,我想了很久,父亲这点要求我都不能做到,何谈孝顺?以后,每到那个时候,我都会主动地给父亲磕头拜年。父亲的笑容多了。
  “知子莫若父”,“子孝父心宽”。父爱是无语的,母爱是无私的。可怜天下父母心。那天我看到一篇文章《我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写得很好,现在推荐给大家。
  7.教师示范朗读此文,学生认真品味体会。
  8.在读完文章后,请欣赏歌曲《母亲》(闫维文)。
  9.播放歌曲《母亲》。
  
  三、深情收尾
  
  同学们,正如歌词中所写:“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亲爱的同学们,请珍惜时光,用心读书,去回报父母的养育恩!
  
  四、思考
  
  阅读是从文字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读者与文本和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生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阅读教学担当特有的任务:提高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阅读中,学生的知识获得增长,认识得到提高,思维获得发展,情操得到陶冶,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报课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史淑鹏老师读报课敢于创新,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善于创设教学情景,以情感染熏陶学生。读报课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史淑鹏老师的语文读报课,善于创设教学情景,以情感染熏陶学生。他选择感人至深的阅读材料,用那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以悦耳动听的亲情歌曲,营造深情的课堂气氛,深深地打动学生。
  教给学生方法,养成良好习惯。在新课标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从三维目标入手,阅读教学有以下内容: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阅读习惯态度;指向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阅读能力;指向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阅读方法。在本节阅读课中,史淑鹏老师重点是训练学生阅读方法与培养阅读习惯。通过读的过程让学生主动贴近文本,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在良好的习惯中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在不断阅读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精神品格。
  激发阅读兴趣,触动心灵深处的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史淑鹏老师整个课堂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明确阅读目标,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的行为时,这种兴趣就有了。其次,在教学中,他给了五篇文章,要求“学生在通读五篇文章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推荐给大家”,这一点是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阅读材料,使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语文教学要力求使学生感到是一种美的体验,是艺术享受。史老师抓住一个常谈的话题,从一组关于亲情的文章入手,调动学生生活体验。他特意安排了三类文章,以父爱为铺垫,拓展到子女对父亲的爱,最后由教师朗读有关母爱的文章来升华亲情之爱。以此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领悟人生真谛——亲情可贵。
  细节决定成败,用心打造课堂精品。史淑鹏作为一位青年教师,能把读报课上得这样精彩,是因为他很用心。在选材上,围绕亲情精心选取一组阅读材料和两首歌曲;在教法上,他敢于冲破传统的教师读、学生听的读报课模式,做到师生互动,借助MP3播放音乐《母亲》、《父亲》,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积极状态。从教师的深情朗读到学生的充分自读,从教师的神情语言到学生的表情举动,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
  程广海,史淑鹏,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