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如何选好作文的切入点

作者:管希文




  一只苹果竖着切与横着切看到的是不同的图案,如果找到一个最佳的角度拦腰切入,就会看到一颗美丽的星星,这是因为切入点不同。写作也如此,对同一个话题,切入点不同,文章的选材、结构、立意等呈现形式定会多种多样。如果在作文构思时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选好切入点,要求“准”,求“深”,求“新”。
  
  一、找准话题的切入点
  
  化大为小,大处着眼,小处着笔。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强,限制少,题目大,范围广,因此,将大题目化小写细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只有“以小见大”,才能避免信马由缰、言不及义,才有利于写出个性和特点。比如“美德”这个话题,范围是非常大的。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奉献自己是一种美德;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欣赏别人之美也是一种美德……它所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如果以话题作为题目,那就只能泛泛而谈,实在难以深入,难以写成一篇好作文。应选择一个小的切入点,拟一个针对性强的标题。
  切入口怎样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的命题通常都有提示性的文字材料,由此引出话题。这个“提示材料”或叫“提示语”至关重要:它展示写作话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敲定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从而拓宽考生选材和立意的思路,尤其能为考生提供诸多写作的角度和切入点。因此,要写好话题作文,第一步就是要读好读懂“提示语”,吃准话题的含义。全国卷2“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这一话题材料的提示语:“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其实人们经常失去的远远不只这些,比如失去亲人,失去职位、失去健康、失去荣誉、失去金钱……”全国卷正是从如何对待失去这个角度切入,来检查考生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的。
  第二步,寻找切入话题的最佳角度,通过细化话题,即缩小入题的范围和角度,化多为少,化大为小,化粗为细,宽题窄做,最终确定文意的取向。
  从小角度入题,就是细化话题,把内容宽泛的话题细化成具体的自己可写的小事情,为大题目、宽题目、虚题目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事上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准确选择切入点,选择自己对话题最熟悉的角度,自己熟悉的问题,同时也最易于表现自己的认识水平。
  另外,变抽象为具体。把抽象的话题转变为对某具体问题的议论,能够有效地避免作文空泛。例如以“变化”为话题,你若锁定写家乡的变化,再细化为是写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如写精神上的,你再缩小角度,写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紧扣时代精神,于是把“变化”这个大而宽的话题细化缩小到一件小事,以奶奶穿拖鞋为切入点,通过奶奶思想观念的变化,反映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作文时找准紧扣“话题”的切入点,角度小,立意新,挖掘深,笔力集中,既方便于迅速构思成文,又不至于“下笔千言,言不及义”。这是成就一篇好文章的首要条件。
  
  二、求深思维的切入点
  
  开垦人所未思考或难以想到的处女地,出奇制胜。——作文成功要素。
  作文发展等级D要求“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这一话题在立意上是明确的,考生思考的角度能基本一致,但要达到发展等级D“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这一要求,就要在话题限定的思维领域上求“新”和求“深”。
  例如高考优秀作文《山水的挫折》作文片断:
  山和水并行着,让灵魂在岁月的风沙中磨炼、轮回、遭遇。“你为何要一直流动呢?”山问,“难道万顷良田不值得你孕育?难道万千挫折不值得你面对?难道万种痛苦不值得你化解?”水没有回答,只是依然把痛苦放大,卷起千层浪,淹没村庄,狰狞得张扬。
  “我何尝不想面对挫折,我何尝不想化解痛苦!”水说,“只是我必须汇入海洋,必须放大这痛苦,在无尽的流动消逝中教会人们,用幻灭的海洋告诫人们,必须谦卑地做人。”
  山没有回答,只是打开了怀抱,让人们躲进怀中,让水在山脚下盘旋,让果实在树上生长,让人们得以生存。
  “有多少幻灭的海洋,便有多少山的希望。”山说,“我要面对挫折化解痛苦,给人们家园,忍受一切的风霜。”山静立着,水流动着。
  《山水的挫折》“有创意”,思维的角度与众不同;文章观点“有启发性”,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再如《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一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挫折,在挫折中找到快乐人生,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揭示道理:
  “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荆棘过后,面前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滋润它养分的花迟早也会枯萎。”
  这样的切入在思维上给人全新的感觉,富有哲理,论述深刻,这就是好文章的要求。
  
  三、用新材料的切入点
  
  选入作文的材料内涵往往是丰富的,理解角度是多样的,如何旧材料新用,就要运用一些技巧,或从小处着笔,或从特定的情景,或就某一句话,或就某一个细节,抓住有力的突破口,开口小,挖掘深。
  作文发展等级D要求的“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除了在思维上求新求深,还要重视对材料选好切入点,力求在平常的材料中求“新”,求“深”。
  “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这一话题用来写作的材料来源应该很广泛,容易选取,但又易雷同。在同样条件下,作文水平的高低可能就在选用材料、分析材料的切入口上。
  例如高考优秀作文《那时花开》 作文片断:
  我们总听到这样的话,“那时太痛苦了”,“那会儿我被气昏了头”,“那时真是生不如死啊!”……
  凡此种种,无不提及“那时”,那时就真那么可怕吗?挫折面前,难道我们只有选择“放大痛苦”这一条路吗?
  “那时”,李白不受朝廷重用,他决无灰心丧气之举,一吟便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
  “那时”,陶潜看不惯官场腐败,百官勾结,百姓遭殃,他决无低沉自贱之话,一唱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义气!
  “那时”,居里夫人身患血癌,她决无自暴自弃的举动,一开口就是“成功路上不是用泪水而是用鲜血铸成”的坚韧!
  “那时”……
  这篇考场力作独到之处,就是作者紧紧抓住“那时”这个切入点,即“挫折降临时”来作文章。一般考生可能都会用到居里夫人、李白这个事例,但往往开口大,泛泛而论。这位考生高人之处就是抓住材料中遭遇挫折时特定时刻的“那时”来挖掘,这富有包蕴的时刻,最有表现力,这切口确能入木三分。
  
  四、定好表现的切入点
  
  常人多用叙述议论讲道理,我用形象描绘阐述道理;别人用一般形式表现,我用暗示、象征、寓言等形式。
  2007年考纲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不仅范围扩大了,而且也表明考纲留给了学生选择文体的更多自由。考生就要在表现形式上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切入口,充分展示自己写作的能力。
  如《没有拔出来的钉子》作文片断:
  挫折就像人生道路上偶尔踩到的钉子,虽然刺破了皮,扎进了肉,还会有点痛,但只要拔出来痛苦就会消失,伤口也会愈合;但如果你没有拔出钉子,痛苦就会放大,脚上的伤口也不会好,甚至化脓,甚至烂掉你一只脚。挫折就是这样的,忘了它你就会很快振作;回味它,它就会给你累聚无穷的痛苦。
  用比喻说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再如高考优秀作文《列车·茶·春花》,用三个小标题,三个部分,三个比喻,散文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适时的议论,隐约中的哲理,看似松散,但却一丝串连,即“用最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倾轧,绝不放大痛苦,夸大挫折”。文章具有很强的整体感。
  一篇上乘佳作,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如果选好写作的切入口,就完全有可能打造出好文章。
  管希文,女,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浙江温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