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一次作文试卷分析引发的思考
作者:任艳平
下面是笔者对全市省级重点高中联考试卷分析的操作过程以及得到的启示。
第一部分:抽样概况
抽样单位:高二年级
作文题目:梅、兰、竹、菊四种植物是我国古代诗人经常吟咏的对象,也是画家笔下的爱物,它们外形美丽,各呈风姿,更被赋予种种内在气质,成为许多美好品格的象征,因而被合誉为“四君子”。请从梅、兰、竹、菊中任选一个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选样标准:文科优秀考场一个35份试卷,理科优秀考场一个35份试卷,理科末考场一个35份试卷。
成绩统计对比:
第二部分:重点问题详解:
一、立意扣题问题
这是一个典型的话题作文样式,所以,审题立意的范围应该是宽泛的:只要围绕四种植物内在品质的人、事、景、物、情、理都在话题范围内;主旨的提升也作了相当明确的提示——内在品质、美好品格的象征。此题目还有一个明显的意图,那就是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体现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学生生活、学习氛围体现的文化韵味的调度也是应该体现的一个重点。
但是,学生作文却出现了没有文化韵味、叙事类文体扣题不明显、不借助具体事件却泛泛而论、把话题当引子不当主体、只写景物没有主旨提升等问题,这一方面反映出题目出得超过了高二学生文化积淀的实际,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在立意切题方面存在着手足无措的心态。
没有审题意识,文化韵味不浓。例如某作文片断: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因为它们的某种特征和君子相像,所以称为君子,然而我却认为,在当今物欲横流、充满现代气息的时代,只有竹才配被赞誉为君子……我回头望了一眼竹林的方向,我暗自决定:做人一定要像竹子,刚正不阿,这才是真正的君子,这样的人生才真的有意义。这是一篇38分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如果真正体现题目意图,文化韵味应当突出体现出来,但这里无论从用词造句,还是修辞造境得体,都显得平平淡淡,甚至还有武断偏激的认识。正因为许多作文都是这种情况,所以,评分的区间值很小。
叙事类作文没有扣题意识,没有扣题技巧。例如某作文片断:吉米本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可是很早吉米便失去了父母,似乎他已经很悲苦,但是他还有他的爷爷。他的爷爷本是一位军人,可是年龄老了,就被当时的部队给抛弃了,……自从离开部队后,爷爷便爱上了菊花,每天爷爷便向菊花倾诉,……就这样,六年过去了,小吉米已摇身一变成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这一天爷爷又在浇着他已浇了十多年的菊花,……随后吉米进了工厂,……好像每一朵菊花都泛着开在夏日里的那朵菊花幸福的笑容,美好的祝愿。这是文科优秀考场里的一篇36分作文的开头、结尾,且不说文辞上的问题,从这些关键位置的语句里,阅卷者无法看到扣题的影子,即使有“菊花”二字,也不是作为主体,只是作为引子出现。许多叙事类作文就存在这个问题,一进入叙事情境,就忘记了在作考场作文,自顾自地说起自己的事来。这就是没有扣题技巧的表现。
没有作文的意识,只写景物没有主旨提升。例如:梅的花朵很小,几朵儿几朵儿簇拥着,没有牡丹惊艳的花瓣;梅的枝叶细,没有绿叶陪衬,没有荷那么硕大的叶子;梅的花是白的,像雪一样,有的是粉色,没有玫瑰那触动人心的红色,……梅选在冬天开放,并不是因为感到自卑,感到不如别的花,而在冬天开放,也正是梅的生命所在,只有在冬天,梅才显出了它的生命的意义,这能说明什么,我想这应该是说梅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找到了自己价值所在了吧?这也是文科优秀考场里的一篇36分作文,所摘录的是文章中间部分的一个完整段落。这样的文章怎能切题,题中明明提示象征“许多美好品格”,这里却不去点明。类似文章总给人兜圈子、不解渴的感觉,所以,分数只能刚刚及格。
二、文体体现问题
本次作文文体比较多样,除了正规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还有书信体,寓言类的自述体、故事,想象时空超越的书信体,等等。当然此次所选文体还是以议论文为主,尤其是理科学生,几乎都选择了议论文,文科生所选文体记叙文有很大分量。多种文体的选择以文科学生为主。
文体自主性强了,但是文体特征的体现并不乐观,也就是说,写什么文体不像什么文体的问题出现了。
文体错接问题最为严重,议论文中需要事实论据,但是事实论据写得过于详细,成了记叙文的记叙;记叙文需要提升主旨的议论,但记叙文中的议论过多,理性过强,失去了生动形象的感染力;议论文当然需要一些生动易懂的文词,但过于讲究辞藻,觉得文章成了散文;书信体的亲切不突出,说教味道很浓;日记体的真实大胆不突出,牢骚不满很强烈;寓言故事寓意不深,浅显幼稚……这样的作文不在少数,所以作文分数在及格甚至不及格的程度上。
三、层次结构问题
此次作文在40分以上的,层次结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明显的层次标志语,这些标志语往往直接扣题或间接扣题,否则,绝大部分都达不到40分。在紧张的应试过程中,非常需要有一个思路清晰的词语线引导作文的切题提示,为自己作文顺畅,更为阅卷者把握文脉。下面摘录二个优秀例子:
四、写作素材问题
此次作文写作中学生能够运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作为写作素材,能够有真实表现,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所用素材的单一、存在同一问题却凸显出学生生活态度、学习态度的萎靡,没有广泛的涉猎,没有求新的追求,正是问题的症结。
所列举人物事例几乎都是李白,苏轼,文天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引用名言类几乎都是“墙角数枝梅……采菊东篱下……”;使用的词汇几乎都会有梅花傲雪、高洁、孤傲……
选材对象大多是梅
五、文采问题
本次话题最适合展示文采,但绝大多数文章没有文采,尤其是理科学生的文章,语言直白,词汇匮乏,结构呆板,不像是在作文章,倒像是随意聊天;不像是高中生作文,倒像是拘谨的老太太上舞台忘记了舞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词汇方面,不揣摩词语的合理性,不选择新颖的词语,不用简洁凝练的成语,有的词语看起来花哨读起来晦涩。
修辞方面,修辞是文采飞扬的重要手段,文科学生有意识地使用一些,也比较恰当,但理科学生及普通考场的学生却不能用修辞使文章鲜活起来,理性过强的表述,让人感觉到说教味道极浓,没有韵味。
文章构思方面,灵活多样的结构方式、表达方式,会使文章活灵活现,但绝大多数学生的文章构思方式板滞,表述方式单一,明显看出没有整体构思的过程,只是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甚至有凑字数的嫌疑。
素材使用方面,主要问题是广泛性不够,只局限于课本,千篇一律必然导致枯燥乏味。
第三部分:针对性建议
学生的问题就是教师研究的方向,努力的目标。上述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应试中最忌讳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把解决这些问题当成难关去攻克。
第一,忌说教重实效。教师应注重根据学生某次写作实际情况指出修改意见,修改后肯定成功再进行其他方面的修改,如此反复几次,学生就会实实在在地积累起自己写作的经验。
第二,忌泛泛指导重具体操作步骤。了解了学生实际写作状况后,再看引入哪些方法最适合哪类学生,指导后让学生去练习,练习后再研究更具体的修改意见。让写作的程序完整统一,从思维角度培养学生写作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三,忌开放搞活重循规蹈矩。写作中最权威的观点是,我手写我心,强调的是自由写作。但是,作为应试作文,却有一个必须遵循的权威观点:我手写人心!所以,即使开放搞活也是在命题者允许的范围内,而循规蹈矩则是主要遵循的原则。那么,要守住的应试规则就是,要有审题意识,要有扣题意识,要有层次结构意识,要有读者是阅卷打分者意识,要有自我优势意识。
第四,忌一时兴起重化整为零长久坚持。这一点主要指写作的连续性整体性规划,比如写作文体规范化训练的规划,写作素材积累的规划,写作种种技巧训练的规划,写作书写训练的规划,等等。现在普遍存在着写作随意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难,只要制定好几个计划即可。根据高中作文教学大纲,将其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解决一到两个重点,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这样就会形成写作系统,从而有条不紊地解决困难问题。
任艳平,女,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河北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