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作者:黄秀兰
那么,现代文阅读教学应采取一些什么样的对策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现代文阅读教学以课堂为主,以文本为本,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
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脉搏,挖掘文本的内涵。因为语文和其它学科最大的区别是语文的魅力在于语言文字的本身(其它学科的语言文字只是事例的载体),在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中。老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去探讨作者是怎样地驾驭语言,是怎样或文字优美地写景状物、或笔锋犀利地扬善惩恶,是怎样把繁杂的事情要言不烦、条理清晰的表叙出来。这些语言的魅力,需要教师通过对具体文章的解读指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规律,掌握写作的技巧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读书的能力。
当今的初中语文教材“多本”“多样”,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是前所未有的。它为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阅读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应该知道,不管教材如何变化,课堂教学还是有“纲”可循,有“本”可依,有“例子”可借鉴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课文是“例子”,是传授课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的主要凭借。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课文阅读的积累,离不开老师课堂教学的引导。语文学习和其它学科一样,也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果没有课堂内精心设置的“一”,哪有课外的延伸的“三”?如果离开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分析,离开了阅读的积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素质的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当然我们说的知识积累不是要学生对文本死记硬背,更不是背老师讲授的条条框框、背课堂笔记,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品味语言的艺术魅力。如2005年中考题的片段阅读《孔乙己》,即使是选词填空也重在理解。如第一组的三个动词“罩、盖、挡”和后面的“在”字组合,都有遮住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语意有差异,“盖”是表层,“挡”是行为,而“罩”是自上而下,严严实实,只有“罩”最能表达出孔乙己当时的心情。又如第二组的“又、却、竟”三个词都是副词,但表达程度不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能是“竟”,因为它要表达的是出乎意料之外叫人难以置信的,因为丁举人是权力的象征,孔乙己哪能有这样的胆量在太岁头上动土呢?一个“竟”字表明当时人们对权力的畏惧。
2、现代文阅读教学应教会学生掌握阅读规律,注重语言环境,把握文本的脉搏,把握整体感知。
语文整体阅读,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注重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高屋建瓴地从整体上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吸收文章的精髓。从阅读本质上说,这是阅读的规律,阅读教学应着眼于整体。
整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语段、句子,文章是一个整体;相对于句子、词语,语段是一个整体;相对于词语,句子是一个整体。所谓整体阅读就是把较小的语言单位放到较大的语言环境中去思考。即依据文章的特点,从文章的立意、思路、篇章结构及表现方法这些全局性的问题入手,逐层深入地去把握文章的核心。即使咬文嚼字,字斟句酌,也要上靠下联,让学生感受到“牵一词(句)而动全身”的整体魅力,感受到字、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定魅力。只有这样,才能品出语言的味道。反之,如果任意肢解文章,死扣片言只语,孤立静止地设计些零零碎碎的枝节问题,或者游离文本之外,不着边际的夸夸其谈,就会让学生感到语文课或味同嚼蜡,或收效甚微,从而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试卷中,我们了解到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能力确实比较差,回答问题隔靴搔痒,似是而非,有的甚至答非所问,究其原因是缺乏整体阅读的意识。例如2006年中考命题中的现代文阅读《说竹》,行文隽永,意境悠远,考题设置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学生须在跳跃的文字中读出不散的神,才能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然而学生的答案却五花八门,令人啼笑皆非。如果考生能从整体入手,居高临下,辨析叙议关系,把作者对竹的赞美分条拟出,就不难做出正确答案。令人痛心的是,学生在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中,分析了数百篇文章,做了不计其数的阅读题,为什么到头来是这样的结局呢?也许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整体阅读的知识,没有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是其主要的原因。
任何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都会有不同的含义。品味语言必须扣住具体的语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语文老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道理,一定要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习惯。
3、现代文阅读要加强朗读教学,课堂上要“还我琅琅读书声”。
“读”是学习语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认认真真地读,本身就是一种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靠读;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纯熟度,也主要靠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读书人要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语感,丰富词汇,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体验,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其实朗读之重要,古代圣贤早有论断,如“观书必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可见“读”是摆在首位的。又如“非读书不能作文,非熟读不能作文”,“读书以熟为贵,作文亦然”等,都说明了读书与写作关系密切,而且是以“读”为前提的。当然读书的形式是各异的,但语文课堂教学决不能缺少朗读。我们做语文老师的一定要重视朗读,不仅自己要率先垂范,而且要带动学生读文本,要在校园里、教室里营造朗读的氛围,让“读书声,声声入耳”,这无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有系统、科学的方法,又要有一定量的阅读。我们做教师的在指导学生阅读中,要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要读之得法,读之有效。最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阅读为本,以学生自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思想,坚决克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阅而不读”、“读而不思”的弊端。
黄秀兰,女,中学语文教研员,现居湖北武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