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幽默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

作者:王振华




  课堂语言的幽默之美,不仅仅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驱除疲劳感,保持并不断刺激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由于在语言上不断变换刺激,还会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一些例证说明,幽默并非直接影响重大成就的获得,甚至在几个星期之后,学生从讲授时所运用的幽默中能有意识地记住了更多的概念。”(肯尼思·T·汉森《美国中学的讲授法》)
  下面结合教例试谈幽默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
  一、激活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和愁眉苦脸地或惶惑畏惧地学习,其接受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善于借助于幽默语的艺术来激活课堂氛围,创设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乐学情境,让学生如沐春风般地感受、认识、理解、巩固和应用知识。如讲《草地晚餐》时,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学吃晚饭。”一句话,出人意料,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急切地等待“下回分解”。老师接着说:“大家可能认为吃晚饭不必学,但今天这顿晚饭我们难以下咽,所以要学。这是什么晚饭?是《草地晚餐》。”寥寥数语,幽默风趣,迅速完成学生思绪的转移,又顺理成章,导出课文。老师继续说:“现在请大家步入草地餐厅,一起来品尝这顿晚餐。”既抓住了课文的主要情节,又为阅读教学打开了大门。有一次,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上公开课。快上课了,学生和听课的教师都静心地等待着,课堂气氛显得过于严肃、紧张。这时钱梦龙老师从容地走上讲台,面带微笑,亲切地对学生说:“我打个谜语让你们猜猜,好不好?”经过霎时的惊愕,学生们高兴地回答:“好!”“虽然发了财,夜夜想成才,打一人名,你们认识的人。”场上静得出奇,一会儿,一位女同学举手,她站起来,信心十足地回答:“钱梦龙!”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带来了欢声笑语,又给学生留下一个印象:这是一位幽默风趣、可亲可敬的老师,从而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一举几得,岂不妙哉!
  二、启智功能。课堂上不能够为了追求幽默而东拉西扯,离开教学的重点和计划。一堂课,云山雾障,可以逗得满堂大笑,却减少了传授知识的容量和密度,挤掉了思维训练的时间。所以教师运用幽默语应该更多地与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诉诸学生的理智,使学生产生会心的微笑。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幽默语同庸俗的插科打诨划清界限,跟毫无价值的贫嘴饶舌区分开来。在运用幽默语时,应该激起学生创造思维的浪花。有一次看到一位著名特级教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指出“饺子西施”的借代体和被借代体。大部分同学都指出“西施”是借代体,“年轻美貌的女子”是被借代体。再问为什么,大家却不知其所以然了。教师就疏导说:“为什么非要是年轻美貌的女子呢?难道中、老年妇女就不能称西施了吗?——人家老是老,但不能说不美。”问题一经提出,犹如石子投水,激起了学生们思维的浪花,课堂上顿时沸沸扬扬。有个同学低声说:“老来俏!”“老来俏?只要人家不像三仙姑擦脂抹粉,驴粪上下了一层霜,你就不能说人家不美!”老师马上凑合着道。有同学说:“美什么,满脸‘五线谱’。”另一个同学说:“肌肉松弛,眼皮耷拉能称什么西施!”还有同学抢着说:“可以,我原来有个同学相貌丑陋,人家都叫她西施!”后来一个同学胸有成竹地站起来说:“关键在于传说中的西施既美又年轻。至于丑八怪称作西施,是因为既用了借代又用了反语。”正确的答案终于在学生的争论中由学生自己求证出来了。这里借用的是“以反求正”式的幽默。还有一次,我要求学生品味路瓦栽夫人向女友借项链说的那句话:“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一件。”我分析道,路瓦栽夫人是用商量的口吻发问而又用肯定的语气表达了要借项链的意愿。如果换成:“谁不知道你是百万富翁的夫人,借串项链还不是牛身上拔根毫毛!”效果会怎样呢?此语一出,学生们都笑了,认为不妥,一是说话粗俗,不合女主人身份;二是语中含刺,会损害朋友之间的感情;三是会刺伤女朋友,求借不成。通过分析,大家明白了借东西要讲究点语言技巧是大有益处的。
  三、激励功能。老舍先生说过:“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幽默并不缺乏爱心;真正的幽默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爱的一种表现。有这种才能的教师总能在诙谐的谈吐和机智的微笑中透露出一种关怀、体贴、理解和信任的真挚情感,也总能给学生一种学习的信心和智慧的力量。比如农村初中学生回答问题时因为怕羞常常压低声音使教者难以听到。对此,一个教师说:“你的声音太低了,我实在听不清!坐下!”一个教师说:“你讲得似乎不错,假如你能再讲得宏亮点,我就听得更清楚了。你是否再讲一遍?”两相比较,前者平板,缺乏机智;后者在幽默风趣中给发言的学生以某种暗示:“你能够回答好问题,只要不紧张,声音宏亮点。”
  四、警策功能。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容易把握不住自己的理智和情绪,就大发其火或轻易地训斥学生,这对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教师自我形象的塑造都是有损害的。如果运用幽默语来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其作用和效果就会大出所料。比如苏联生物学家格列瓦夫讲课时,一个学生在下面学鸡叫,课堂里顿时一片哄笑。这时格列瓦夫镇定自若地看了看自己的挂表,不紧不慢地说:“这只表误事了,没想到现在已是凌晨。不过请同学们相信我,公鸡报晓是低等动物的本能。”这种“张冠李戴”式的幽默批评,无疑对学生起到某种警策作用。笔者有一次上课,发现听课的学生中有几位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单单批评容易造成他们的难堪,于是我就模仿那几个学生的样子,双眼迷离,双掌交叠于胸前,作伏睡状。一边将双手往下按,一边说:“这大概叫气沉丹田吧,但这气老沉下去,提不起来,那就是走火入魔了。”教室里充满了欢快的笑声。这笑声驱散了那几个学生的睡意,也打破了课堂上“一潭静水”的局面。
  五、审美功能。教师的语言诙谐幽默,既能使自己显得机智、博学、大度、乐观、风趣,又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一种美妙的享受。如有一位老师,学生问他听到别人议论时怎么办,这位教师笑着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得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一天,祖孙二人骑着毛驴去赶集。路人议论说,两人骑一驴过于残忍吧。于是爷爷下来让孙子骑。路人议论说,孙子不孝。孙子赶紧下来让爷爷上去。路人议论说,爷爷人老心肠太硬。后来两人都不骑了。路人又议论说,放着毛驴不骑太傻。”听着听着,同学们忍俊不禁。教师又说:“大家说说,这祖孙二人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都会心地笑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讲一则小故事,看似“闲话”,学生听得十分轻松而又十分专注,其心境明显处于一种愉悦畅快之状态,学生甚至没意识到老师在教导,可他们却实实在在于一阵畅快的笑声中接受了老师的观点。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使用幽默语时应遵循下列三条原则:
  适旨原则。幽默语要适合教学目的,切不可舍本求末,为幽默而幽默。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幽默语时先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分析学生,吃透学生,在“吃透”两者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一堂课要不要用幽默语,作怎样的幽默以及怎样分配、穿插幽默语等。当语言的幽默性跟教学的科学性、课堂教学应具有的严肃性发生冲突时,应坚决“忍痛割爱”。如分析《变色龙》,语言不妨幽默俏皮一些,让学生在笑声中发现主人公的卑劣可笑;而教学余光中诗歌《乡愁》时,语言则要严肃、庄重,舒缓的语气语调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思乡爱国之情。总之,使用幽默语切不可意在炫耀卖弄、以辞害意。
  创新原则。幽默语意在创新。我们不反对借用经典的为人们所熟识的幽默用语、幽默故事,但一味人云亦云,老调重弹,充其量不过是学舌的鹦鹉。机械地模仿别人,于自己会窒息语言创新的潜能,于学生则不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轻视。创造幽默语最重要的是善于适情适境地“信手拈来”,而不矫揉造作。如发现学生习作有了抄袭之嫌,便在讲评时说:“我原本信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看了有些同学的习作后,我将改变信仰,信奉‘无独有偶’了。”这种善意的讽刺比起金刚怒目式的挞伐更充满灵性,无疑给人一种新鲜感,让人在会心一笑中受到触动。
  高雅原则。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可见低级庸俗浅薄的笑话,只能令人作呕。幽默大师侯宝林生前对庸俗的相声深恶痛绝,每个有道德良心的语文教师都不会用脏言秽语去污染课堂环境,玷污学生的灵魂。教师在作幽默语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凭借油腔滑调虽然有时也能换取几串笑声,但最终会伤及学生的胃口,引起反感,降低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幽默语时,应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审查机构,问一声“会产生负面效应吗?”同样是靠幽默来驱除上课的“瞌睡症”,一位教师说“猪八戒,猪八戒们醒了吧,你们是梦不见高老庄娶亲的。”另一位老师则说:“化学家凯库勒在马车上梦见首尾相衔的蛇而灵感触动,画出了苯分子的环式结构,现在有几个同学正进入灵感准备阶段,请不要打扰他们呀!”于是在哄笑声中使瞌睡者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低俗与高雅泾渭分明。要使语言幽默而不卑俗,平时应该多向语言大师们学习,向群众学习,从中汲取滋养;优秀的课堂实录也可作为借鉴的范本。
  王振华,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