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初中语文专题学习教学评价研究
作者:沈寿鸿
一、专题学习评价特点:天光云影共徘徊
1.评价内容综合化
专题学习评价的内容是综合的,评价的重点既在于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和筛选资料、调查、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也应考查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
2.评价主体立体化
专题学习评价不应成为教师或学生的“单边行动”,而应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和家长共同参与的立体交互活动,因此,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组织小组相互评价,并让学生家长反馈评价意见,这样才能凸显评价的公正、公平、客观。评价过程中的相互尊重、友好协商和充分沟通,显然有助于评价效果的优化。
3.评价方法多元化
从评价形式上来看,有观察、面谈、课堂问答、评价表格、测试题等方式;从评价内容来看,有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表、学生学习态度评价表。从时间角度可分为日常性、阶段性、总结性三种。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因为专题学习“强调通过在学生活动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二、专题学习评价实施方式: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形成性评价:绝知此事须躬行
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
确定专题学习的评价内容是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第一步。评价内容是通过评价目标体系表现出来的。教师不能照搬教参上的目标,应根据专题学习的实际情况,设立评价目标体系,并选择相适应的评价指标,然后用具体、简练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如在“《荷》专题”学习时,教参上的参考教学目标为:
学习咏荷的诗文,培养语言的感知能力、想像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
通过议荷、写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训练思辩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并培养创新能力。(《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
在具体实施时,师生结合我县为“中国荷藕之乡”这一地方教育资源,在课内开展“荷诗文”学习的基础上,计划在课外开展调查访问、参观荷塘、广告策划等综合实践活动,因此师生一起重新调整了评价目标:
2.根据专题学习特点,设制评价工具
形成性评价除了使用笔测之外,更强调使用质性评价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行为描述法、成长记录袋法等,究竟选哪一种,要根据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的特点来确定。教材编者将专题学习分为这样几类:1、探究式:“狼”;2、情境式:“荷”;3、言语实践式:“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4、体验感悟式:“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我心中的语文”等。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专题学习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评价工具:探究式、情境式侧重评估“过程与方法”,可采用量化评价与质性描述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言语实践式”侧重评估“知识与能力”,一般选用量化评价;“体验感悟式”侧重评估“情感态度观”,一般采用质性描述评价。如“荷”专题学习属于情景与探究的结合式,在采用质性描述(根据活动的过程、收获以及反思等方面的记录定性评价),同时可采用下面的评价表进行量化评价:
3.收集并分析资料,制订发展计划。
收集反映学生专题学习活动情况的数据等资料,是全面进行发展性学习评价最关键的步骤。资料力争全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风貌。要坚持多渠道地收集资料,如在“荷”专题学习中,学生在整个专题学习中行为表现的观察、访谈和调查等方面的记录,阶段成果(照片、课件、手抄报、习作等)。评价资料收集以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形成学生在专题学习中发展变化的情况报告。学生通过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从而在今后的综合性学习中不断调控,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终结性评价:领异标新二月花
专题学习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色,决定了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形成性评价。但由于形成性评价采用开放的、即时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对情态领域和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所搜集的资料和判断的标准可能会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即使对学习表现和效果而言,如果采用的是质性的方法,其标准也无法做到统一,其语文评价的过程和程序无法做到规范。同时由于形成性评价带有参与者(包括评价主体和客体)的主观性和个别特征,很难证明评价的公正与公平。因此在阶段测试(特别是中考)时,终结性评价(包括笔试考查)尤为重要。对于专题学习的考查,一定要基于“语文素养”的考查,兼顾综合性学习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及笔试的可操作性。
随着课改实验区范围进一步扩大,2006年各地中考试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已引起广泛关注,该项分值不断加大,如部分省市该项分值为:安徽(15分)黄冈(10分)陕西(7分)广东(6分);江苏省13大市中6个市进行了专项考查,分值分别为:南京(14分)无锡(6分)盐城(5分)扬州(4分)常州(4分)泰州(4分)。这些题型新颖多样,定位准确,测试的效度、信度、区分度较高,体现了命题的科学性、实践性、导向性、操作性。
三、语文专题学习评价趋势:删繁就简三秋树
1、简捷: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对于评价主体而言,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评价分量过重,评价活动过于繁琐,他们都会不堪其烦,同时丧失了语文学习的诗意,削弱了语文学习的热情,扭曲了语文学习的本质属性,自然降低了评价的效益。第四代评价的核心理念是:“让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评价更应关注学习者的行为特征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使评价方式更加具有科学合理性,充满人文性,体现简捷可行性,方能发挥评价的最大效益。
2、精当:防止评价内容“泛语文化”
语文专题学习评价强调综合化,但评价的核心应致力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不能因为专题学习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将其他学科(地理、历史、生物、音乐、美术等)的目标盲目嫁接其中,使得专题学习无法承受如此之重。语文专题学习是促进学生言语活动、运用、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形成语感,进而形成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适度:切忌评价工具的形式化
由于评价工具的视野不够稳定,量化评价的主观随意性较大,热衷于新颖的评价工具的使用,消耗时间过多,容易导致形式主义。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我们不要过多的依赖评价量化表,更应重视即时性评价便捷可行的优点,有时活动过程中一句由衷的赞美,一个欣赏的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摩,都可能会荡起学生心田的涟漪,甚至让学生铭记终身。
沈寿鸿,男,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宝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