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新课程背景下的单元教学构想

作者:林海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现两者的统一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实践自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笔者结合对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教材的研究以及个人教学实践,认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以整体教学为基本思路,构建单元教学体系。
  
  一、单元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工具性,体现为语文的实用价值和效能;人文性,体现为语文的文化价值和人文关怀。简单一点说,就是科学和人文。语文课程的性质必然要反映在语文的教学内容上,首先便是教材课文的组织和选用。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教材,设置了活动单元,开始以主题来组织课文。其他单元虽然没有明确的主题,但也是以文体来组织的。有些单元内容可以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的,不妨大胆讲究实用和效能;有些单元内容可以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的,也不妨大胆地给教学内容打上人文的烙印。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如何用好新的语文教材便是首要的问题。以粤教版必修教材为例,课文内容较多也较丰富,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多而广的教材内容中去整合出最有价值的内容,从而来进行语文的教学工作。
  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应该是完整的,把教材分割成一课又一课,这种学习不符合学生心理,不易掌握,不利于发展学生能力和合作精神。而单元教学有利于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体现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连续性和循环性,做到从整体上来考虑安排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
  
  二、单元教学的整体思路
  
  高中语文必修课分为两个方面的目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因此,单元教学的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来设计。阅读与鉴赏,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独立阅读和个性阅读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着重培养的是学生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相结合的能力。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教材,主要是以不同类型文本来设置单元结构的。单元教学的整体思路也就应该以此为基点,不同类型文本的教学,应该各有重点。一个单元里面的课文,不应该是孤立的,而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整体上去把握整个单元的内容,把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整合到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去。简单点说,就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教,而不是一课一课地教。
  粤教版必修教材大致按照活动单元、传记单元、新闻单元、科学小品单元、现代诗歌单元、散文单元、议论文单元、小说单元、戏剧单元、古典诗歌单元、文言文单元来进行划分。从中不难看出,教材的设计对文体具有一种高度的敏感。即使是活动单元,参考阅读的文章也是按照文体来选用的。归纳起来说,大致可分为三类: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从选文中去归纳不同类型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方法,并主动地去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写作。
  单元教学的整体思路就在于,站在一个单元的制高点上去俯视单元的课文,用主题去把表面看似零散的课文进行整合。这个主题就是不同类型文本的特点和阅读写作方法。每个单元的课文少则3篇,多则7篇,如果一篇一篇地进行详细讲解,现有的课时是远远无法满足的,即使课时足够,达到的效果也是不明显的。因此,用单元主题去整合课文,更加系统化,也更加人性化。
  
  三、单元教学的具体实践
  
  以上所谈的是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下面仅就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教材的部分单元为例,具体谈谈如何落实单元教学的思路。
  刚才说到粤教版必修教材大致可以分为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三种不同类型的文本。对于论述类文本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概括、提炼、分析、判断、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用多样化的论证方法、严谨的论证结构、准确的论证语言去进行论述类文本的写作。对于实用类文本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其功能和基本格式,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并引导学生尝试从生活的需要的角度去进行实用类文本的写作。对于文学类文本的教学,应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对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表现力进行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并引导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进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文体的写作。下面每种类型的文本各举一个单元为例。
  论述类文本以粤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为例,这个单元是议论文单元,包括《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拿来主义》、《善良》三篇基本阅读和《〈红楼梦〉的情节波澜》、《米洛斯的维纳斯》两篇扩展阅读。该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和方法上,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通过研读课文,获得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或文化观,掌握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和方法,并用一定的论证技巧表达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给学生讲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包括议论文的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据以及论证语言。在通读本单元的三篇基本阅读之后,引导学生概括每篇课文所体现出来的最鲜明的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主要是侧重于论证结构,《拿来主义》和《善良》侧重于论证方法和论据的使用,具体的课文教学就可以以此为重点来进行讲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篇课文是一篇政论文,内容比较枯燥,政治说教味较浓。很多老师没有把这篇课文列入教学设计之中。但我不这样看,我认为这是一篇标准且典型的议论文。无论从结构还是从语言上来看,这篇课文都是典范。因此,我引导学生从政论文的结构去看这篇课文,而不是从内容的角度去看。《拿来主义》和《善良》分别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从这些方面分析完课文之后,再让学生从论证语言和论据的角度去分析这三篇课文的特点。这样,三篇课文就不至于割裂开来,议论文的文体特点也不至于会分散开来。形成整体的议论文思维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进行扩展阅读的解读以及议论文的写作。
  实用类文本以粤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为例,这个单元是传记单元,包括《“布衣总统”孙中山》、《华罗庚》、《罗曼·罗兰》三篇基本阅读和《留取丹心照汗青》、《我的回顾》两篇扩展阅读。该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传记的组织安排材料特点上,再加上一般处理这个单元的时候教学课时安排会比较少,因此,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了解传主的人生经历,体会传主的精神,学会组织安排材料,从而进行传记的写作。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从传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世界甚至是历史的风云、社会的变迁等。传记单元的教学落实得好,是正确理解新课标精神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阐述的一种体现。虽然是工具性文体,但其人文性也应该是实用类文体中最强的。由于必修1教材是高一刚入学的学生所使用,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下写一篇自传,以便学完传记单元之后进行修改。在单元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三篇基本阅读课文,问题可以这样设置:1、从三个传主身上学到了哪些方面的品质?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看法;2、三篇传记是如何组织安排材料的?学生自主阅读之后,进行归纳分析,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侧重点在于传主的精神特征与所用材料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对自己所写的自传进行修改,或者去进行采访为其他同学或老师写一篇传记。两篇扩展阅读可以设置为课后的阅读资料。
  文学类文本以粤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为例,这个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药》、《项链》、《微型小说两篇》三篇基本阅读和《荷花淀》、《春之声》两篇扩展阅读。该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小说的巧妙构思和细致描写,这是对学生的小说写作最具指导意义的方面。因为中长篇小说的篇幅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以把握,不能形成一种直观印象和指导作用。而本单元的课文是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学生可以真正地、直观地去学习小说的特点和写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走进不同的时代,去认识时代风云变幻中的不同人物的命运,把握小说巧妙的构思和细节描写。首先,应该是小说文体的特点的讲解,内容应包括小说的分类、要素以及特点等。从单元后面的“点击链接”中的“方寸微雕展现大千世界”入手,让学生去分析《微型小说两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以小见大,需要巧妙的构思,还需要细节的刻画。巧妙的构思,主要体现在两篇微型小说的留白和突变的设计上;细节的刻画,主要体现小说截取横断面来表现生活上。初步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药》和《项链》这两篇短篇小说了。作为短篇小说大师,鲁迅和莫泊桑的小说用什么样的故事表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呢?他们又是如何把小说的技巧运用得神乎奇乎的呢?这是留给学生的一个问题,可以各抒己见,不必拘泥于一点。最后,同样是归结到小说的写作上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编故事,并用一定的技巧将之写成小说。
  以上是以这三个单元为例来探讨单元教学的构想下的具体实践,从中也不难看出,每个单元的教学设计都是以一条主线来串起所有课文的。但具体单元还应该具体分析,一个单元,它不仅仅是一册教材里面的单元,它首先应该是一套教材里面的单元。所以,应该从整个必修教材的角度去安排每个单元的单元教学思路,否则,就跟整体教学的思路相违背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教学的混乱与无序。
  林海鸼,男,中学语文教师,现居广东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