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高中语文课的拓展艺术

作者:吴红梅




  语文有着广阔的天地,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语文本该是各门学科中内容最丰富、形式最多样、最有人文色彩、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遗憾的是,多年来语文竟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这跟语文被严重功利化有关。课堂上教师不敢也没能力对有关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延伸拓展,语文的视域打不开,局限于一方狭小的空间。在我眼中,理想的语文课,教师可以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或者把生活之水和课外知识引入课堂,以丰富教学内容;或者引导学生就某一学习内容生发开去,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当然,拓展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只选择其中的一个视角——思想拓展来具体谈谈。
  所谓思想拓展指的是:就语文教学中某一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相关材料加以阅读、比较、分析,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由古及今、由物及我、由人及己的自塑性拓展,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对课本素材的理解。它是以课文为本,带读、学习与本文相关的课外资料,即课内作为课外的依托和凭借,课外作为课内的补充和发展。
  它会引发学生思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能使陈旧的文本焕发出现代的气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增加亮丽色彩,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铺桥引路,也会让我们语文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思想拓展的重要性和魅力。
  
  一、有助于在古今对比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例如学习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拓展:他的这种隐居思想对我们有何启发?其做法是否值得赞赏?
  学生讨论后总结:淡薄名利,不随波逐流,憎恶黑暗,保持自己尊严与人格,这是高洁的情怀;但又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如果人人都像他那样,因憎恶黑暗而避世,那我们这个社会岂不没入黑暗之中而不见光明吗?这样的拓展能让学生联系社会现实,批判性地接受古人,不失为一种生存教育吧。
  学习《窦娥冤》,拓展:类似窦娥这样的冤案在今天的社会会不会发生?
  出示:丈夫杀妻,两度被判死刑。而11年后妻子复活
   佘祥林,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何场村人,系京山县公安局马店派出所原治安巡逻队员,1994年初因涉嫌杀死妻子而被刑事拘留。曾两次被宣判死刑,后因证据不足逃过鬼门关。后被京山县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15年。但在2005年3月28日,被佘杀害达11年之久的妻子张在玉突然现身。
  小结:扫除法制的盲区,任重道远,只有知识的圣火才能驱走愚昧,点燃光明。这样的拓展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它会给学生带来深深的思索。
  学习《道士塔》,拓展: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强盗重在拿,不肖子孙却破毁。
  如此值得骄傲的文化洞窟一夜间变得一无所有,这就真的注定了它永远孤独吗?也许只有你去亲眼看看,你才会知道,千百年来,它的眼泪流干了,风沙塑造着它的粗糙,是的,没有了历史的文化,又怎能摆脱凄凉呢?也许那无数个漫长而又漆黑的夜晚,它在深思,它在痛恨那些给它带来灾难的人,可这一切谁知道,只有凛冽的朔风为它哀鸣。
  道士塔是历史的遗憾,可当我们静心回忆历史的时候遗憾又何止这些,化为乌有的圆明园,一夜烧成焦土的阿房宫,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四旧”,每当想起这些,愤怒、惋惜所有的情感都交织在一起。除此外我还能怎样,失去的已经失去,唯一能做的是让以后的历史少一些遗憾。“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是我们让以后的生活少留遗憾的最好理由。这样的拓展,把文本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虽没让学生回答问题,但足够撞击他们的心灵。
  
  二、有助于学生在认识文学人物的基础上,加深对自己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
  
  学习《项链》,拓展:你有过爱慕虚荣的时候吗?自我解剖,将潮湿的心放在太阳底下晾晒。
  引导学生各抒真情,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总结:学习本文,对于处于21世纪浮躁的我们,无疑注入一剂强心剂,如何生活,如何对待一些诱惑,想必人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送给大家一首诗:
  有的人为了生存/把自尊变卖/为的是求得富有
  有的人为了生存/把富有变卖/为的是赎回自尊
  有的人在真实生活中虚伪着/烂醉如泥
  有的人在虚伪生活中真实着/千锤百炼
  每个人都是一盏灯/光没有相同的颜色
  人字/一撇一捺/延伸到四面八方
  这样的拓展可以引发学生审视自己,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提升自己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长亭送别》,拓展:莺莺的形象,现在会不会出现?
  讨论后总结:当代的新女性已获得独立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有能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没必要像莺莺一样把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自己喜欢的男性身上,独立的女性是最有自尊的女性,也是最美丽的女性。自尊、自立、自强的人才拥有无怨无悔的人生。这样的拓展,能使学生增强自主生活的意识,明白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三、有助于澄清一些思想的误区,使学生能辩证、全面、发展地看问题
  
  学习《漫话清高》时,拓展:陆步轩,北大高材生。1985年以西安市长安县文科状元身份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机械厂工作,先后创办三家小商店,一家装修公司,皆无果而终。2000年与妻子一起开办一家“眼镜肉店”,以一名文人之身专心在菜市场卖猪肉至今。一时“北大才子卖猪肉”现象成为市民广泛讨论的话题。
  徐本禹,22岁,华中农大经济学硕士。入选央视2004感动中国候选人。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放弃攻读研究生,在所有人不理解的目光中,去贵州山区最为贫困的岩洞小学教书。在没有任何经济援助的情况下,整整坚守了一年。2004年4月,徐本禹回到母校作报告。第一句话是:“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很害怕,我真的快坚持不住了……”两天后,他又踏上了去贵州的路。
  请联系刚才的讨论,对传统清高有所扬弃,并为之作一个新解。
  学生讨论后小结:有文人的责任感,有才气却不拘泥于身外之物,贵气与否,只需保持心中的清正与恬淡即可。
  最后总结:清高是一种不同于世俗,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范,是一种自尊自爱自信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把精神看得比物质更重,把心灵看得比口腹更重的处世方式,说到底,它是一种人格追求,是一种有着明确和强烈的人格意识的表现。在显贵、富贵中它不变色,在贫穷中它不掉色,它值得我们去追求。这样的拓展会使这节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会使学生对清高有更深的认识。
  
  四、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全面理解人生
  
  学习《我与地坛》,拓展:“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史铁生说的。
  “死亡是成长的最后阶段。”这是毕淑敏说的。
  “人,要有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荷而德林说的。
  史铁生告诉我们:荒芜但并不衰败,珍爱生命,珍爱健康,顽强开辟一条成功的路。
  毕淑敏告诉我们:乐观,豁达,步步为营,让生命殷实,让生命辉煌到底。
  荷而德林告诉我们:只要热爱生活,一方静夜的星空,能读出缠绵的诗意。哪怕风雨兼程,仍会乐此不疲。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思考:面对生与死的命题,面对怎样活的选择,我们又怎样看呢?
  然后把表达的机会还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各抒己见。
  这样的拓展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全面理解人生。
  思想拓展好处很多,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用来拓展的材料要新颖。富有时代的气息,贴近现实生活,具有较高的思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探讨热情。
  其次,必须要把课文读懂、读透。于永正老师说过:文章不读熟不开讲。是的,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深刻内涵一般隐藏在字里行间,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必须尊重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不能有丝毫偏颇或曲解,否则就会误导学生,使学生远离文本,远离文章的主题。
  再其次,拓展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只有重点句子才能深刻地揭示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的学习才有效。
  最后,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这其中因素很多,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地区差别和特征等。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变换内容或改变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很亲切,都有话可说。
  总之,正确地拓展文本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追求,是一种挑战,更是对我们教学机智的考验。语文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国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也说过:教室的四壁不应是水泥的隔泥墙,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者既要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思想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巧妙结合在一起。只有如此,我们在课堂上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与生活领域相融合,充满活力,充满诗意。
  
  吴红梅,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黄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