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语文课要让学生怦怦心动

作者:狄奇静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学好语文,就得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对语文心动。
  1、很好利用语文教材的美。语文教材中名胜古迹随处可见。泰山、黄山、阿里山山山峻美,三峡、漓江、梅雨潭水水皆碧。比如:杜甫极力攀援,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胜景;李健吾登山遇雨抒写了“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的感慨。语文教材中名人佚事数不胜数。醉翁千年不醒;黄鹤展翅万古雄姿;刘禹锡、欧阳修赋秋一喜一悲;巴尔扎克写尽了《人间喜剧》……文学殿堂富丽堂皇,文学长廊珠宝生辉,只要人们窥视一下便会流连忘返。当学生被这些美所吸引,他们肯定会对语文心动。
  2、把语文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道理很明显,学生因用而学,学了有用,自然能增强他们顽强学习的兴趣和劲头。而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了没用,这就要让他们知道语文工具性的一面。如平时和同学高谈阔论时,就引导他们明白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对社会上一些人和事发表自己看法时,就引导他们明确学习议论文的必要性。这样,学生学以致用,也会对语文心动。
  3、利用语文内容本身包含的有趣问题。众所周知,语文问题没有所谓的统一答案,可利用语文内容本身包含的有趣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如讲到《愚公移山》时,我向学生提这样的问题:你对愚公的做法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就会出现正反两方,然后组织一场小小辩论会,让他们各抒己见。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愚公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知道了很多其他的解决方法。又如谈到发散性思维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小游戏。让他们举出一张纸的用法,一块砖的用途,有关某个图形的想象,整节课学生都很兴奋。学生是否心动不言而喻。
  4、要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课堂这个舞台的主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把握这一心理特征,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去研究、探索,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课堂上,老师还要真诚地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尽可能地予以采纳,不可死扣自己准备的所谓标准答案。出现很大分歧当时不能解决的,老师要下课后认真再次钻研教材,多方面收集资料,和学生共同探讨出最合适的答案。对于出了错的学生,即使他出了“不可思议”的错,也不能训斥,因为这正是他最需要你的时候,更何况出错是学生的权利。这时候我们要耐心地引导他,让他不仅知道正确的答案,而且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更要认清自己错误的根源,以防再出错。如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心动?
  5、把握语文的延伸性。语文的学习不仅在课内,更在45分钟之外,我们可以好好把握课外的时间。组织课外语文小组,教学生编课本剧、演课本戏,进行讲故事、诗歌朗诵、背诵比赛,以课外辅导手段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此外,还可组织办语文知识手抄报。语文知识手抄报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在这块学习的园地里学生既可评析自己的优秀习作,又可介绍读写常识;即可梳理归纳基础知识,又可进行精彩片断赏析;既可辑录名言警句,又可一事一议等等。许多同学通过办手抄报收益匪浅,趣味语文怎能不让人心动?
  6、发掘学生的好胜心。每个学生都希望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我们要充分发掘。活动一:进行口头作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开始先出题,让学生准备,然后上讲台演讲,根据内容和表达效果,当场评分。每次搞此项活动题目可以多出几个,范围不要限制太死,评分带有鼓励性,时间可说三五分钟。有时可让学生把看过的影视剧中的精彩片断复述出来,简要评论几句;有时可让学生口头介绍一个人,一件难忘的事,活动要有始有终,并对优胜者进行奖励。活动二:推荐优秀习作。鼓励学生写作文,把好的作文推荐给班级、学校板报,还有有关语文报刊。学生的习作发表了,家长看到欣慰,朋友看到喝彩,学生也感到了一种经过艰辛努力的小小成功。这样,还有谁会对语文不心动?我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现在的语文课,我们要让学生:书山有路趣为引,学海无涯乐作舟。让他们在“怦怦”心动中,在语文的海洋里扬帆冲浪,收获璀璨的瑰宝!
  
  狄奇静,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溧阳。本文编校:覃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