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法
作者:陈海亮 陈旦阳
(师工整地在黑板上板书“虐”字)
师:这字在鲁迅的《风筝》一文中出现过吗?
生:出现过,在文章第5自然段。
师:请用笔圈出这个字,说说这字怎么读?
生:读nuè
师:和这“虐”结构相似的字还有吗?请举例。
生:有虚、虑、虎……
师:能否找一种有效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生用手比划着写,想说却表达不出)
师:是不是虎字头下的部首本应向右却容易写成向左。
生(点头):是的。
师:是呀,这虎字头下的部首叫不出名称,我们就姑且称之为“老虎的爪子”,要知道老虎可是种凶猛的动物,它的爪子总是向外抓取猎物,很少向内抓自己的脸的,所以说只要记住了老虎爪子向外就记住了“虐”字(生微笑)。
师:刚才我们分析了“虐”字的字形结构上的特点,那么“虐杀”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生(生快速查字典):在现代汉语词典的1009页,“虐杀”的意思是:虐待人致死。
师(追问):文中谁在实施虐杀?
生(异口同声):作者鲁迅在虐杀他的小兄弟。
师(赞许):那好,请同学们按照朗读时重音、节奏处理的要求,仔细地朗读课文3-4自然段,然后概括的说说3-4段“虐杀”的内容。(提示:可以从“人、物、事”的角度概括)
生1:我不许我的小兄弟放风筝和做风筝。
生2:这样的概括太简单了些,应该是“我不许我的小兄弟放风筝并且踏扁了他的风筝”为更好。
生3:我补充,在“踏扁了他”后面应该加上“偷做的”更加确切。
师(微笑点头):我综合三位同学的发言:我不许我的小兄弟放风筝并且踏扁了他偷做的风筝。可以当作3-4段内容的概括(生记录)。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两个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作者“虐杀”心态的词语。
生:我觉得文章第四段的“我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而愤怒时的一系列动词最能体现我当时的虐杀心态。比如“抓断”、“掷”、“踏扁”。
师:你能不能范读这几句,把句中蕴涵的情感读出来。(生范读)
师:读得不错,准确、清楚,有感情。读出了……
生(异口同声):愤怒之情。
师:试想一下,我能不能用“捏断”或“折断”来代替“抓断”?
生1:“捏断”不行,“捏断”太温柔了(众笑),当时的作者是愤怒到了极点,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所以一出手就失控了,动作就粗野了。
生2:“折断”也不行,“折断”缺少动感,动作的粗野瞬间不能体现出来。
师:作者的举动确实是一种野蛮的虐杀,在接下来的一段中作者就集中提到了这一点,请同学们放声地读第5自然段(生自由朗读)。
师:你又如何理解这“虐杀”前的“精神”二字呢?怎么说这是一种“精神的虐杀”?
生1:这虐杀,不但使我的小兄弟的风筝梦成了泡影,并且使他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生2:我的举动虐杀了小兄弟的兴趣、爱好而且也虐杀了他的一颗童心。
师:是啊!这样的精神虐杀确实是缺乏民主与人性的,相信“我”幼年的兴趣也曾被这样虐杀过,以致于“我”根深蒂固地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风筝那是没出息孩子的玩艺。可惜当“我”醒悟也是十几年后的事了,请同学们继续读下文,体会醒悟后的“我”的心境……
上述教学片段从“虐”字切入,从辨析“虐”字的字音、字形进而理解“虐杀”的词义,然后结合“虐杀”的词义重锤敲打“虐杀”的具体内容,为“精神虐杀”地理解做好铺垫,最后直接把矛头指向文章的主题。可以看出“蚁穴溃堤”教学法是从课文整体的角度上引发的思考、理解、品味、欣赏、探究的重要活动,是能够让阅读深入文本的教学活动,它对教师把握教材的水平和课堂对话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蚁穴溃堤”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能够很好地解决教师的“导”与学生“学”的问题。
“蚁穴溃堤”教学法相对于满堂讲、满堂灌、满堂学而言,优势在于摆正了师生间的位置,既不让学习成为放任自流的活动,也不使学习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而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角,教师由讲析为主改变为以艺术设计、艺术调控、艺术点拨为主,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引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师的艺术引导下不知不觉中培养了阅读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是有利于单篇文章的整体阅读。
“蚁穴溃堤”教学法的本质特点就是找准切入口,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它强调的是对文本的整体牵引,设计到位的切入总是能够轻松自如地牵动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和整体赏析。找准了切入口就找准了一团线的线头,抽丝剥茧就带动了对全篇文章的整体解读,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奇效,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三是有利于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的综合。
“蚁穴溃堤”教学法在“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这是因为“蚁穴溃堤”教学法是以字词为切入口,层层深入组织教学的,教学目标简单明了,教学环节紧凑流畅,教学内容简洁集中,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学习。按这种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不仅综合了基础、内容与主题,而且简化了教学头绪,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不仅有“删繁就简三秋树”的简洁之妙,而且有“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新颖之美。
陈海亮,陈旦阳,语文教师,现居浙江温岭。本文编校: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