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雪花

作者:邓君彦




  1
  “当……当……当”,天井村小学的那块铜钟准时传来了放学的讯号。一时间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整个村庄变得灵动起来。乡亲们早已经习惯了孩子们的作息,也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到了家里,一时间炊烟轻柔地缭绕在各家的屋顶。
  孩子们的欢呼声越来越近了,可刘大爷还是早早的在屋旁的大青石上开始张望了,希望自己的孙女晓兰能早些回来。
  说起这晓兰真是怪可怜的。八年前,不到一岁的她被丢弃在了这个村庄。这个村子太穷,乡亲们是有心而无力,当时村长是准备去乡里为她找个家境好的人家的。结果村东头的这位刘大爷执意收养了她。刘大爷是位孤寡老人,膝下也无一儿半女的。
  那天,刘大爷正准备下地的时候,看到乡亲门围在一起嘀嘀咕咕的,便也凑了过去,结果看到了一个婴儿放在竹篮里。刘大爷本能的就伸手要去抱,村长连忙把他拉到了一边。
  “老哥啊,你这一辈子就别再给自己找麻烦啦。”村长拍着刘大爷的肩说。
  “哎,人啦,一辈子苦点累点不都是过吗?我啊,我只知道这人不能见死不救啊!”刘大爷说完就把婴儿从竹篮里抱走了。村长和乡亲们看着他远去的身影都哑口无言……刘大爷给这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晓兰。两年前为了让晓兰和别的娃一样可以上学读书,刘大爷专门去学了一门手艺,那就是——做棉花糖,为了做这点买卖,刘大爷可是不容易啊。先是卖掉自己养了两年的一只山羊,用卖羊的钱去县城买了一台做棉花糖的机器,为了做这点买卖他每天还必须要步行到十几里以外的乡里中学去。这些年来刘大爷一个人就是这样想尽办法去供养晓兰的。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一点真没错,晓兰没有辜负爷爷对她的期望,她特别的懂事。平时在家里洗衣做饭样样抢着干,在学校里的晓兰更是出类拔萃,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尤其受到班主任王老师的喜爱。王老师是两年前从城里来到这里支教的大学生,也是晓兰们班上的语文老师。王老师发现晓兰这个孩子思维敏捷,勤奋刻苦,特别是她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和角度不同于别人,总是能想到不一般的答案。尤其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有一次晓兰写得一篇作文《我的作家梦》还在全县小学生作文中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王老师觉得这小家伙将来一定不同凡响,时不时也会给她开开“小灶”。
  晓兰也是很喜欢这位从城里来的王老师。每节课上,她的小手总是举得最高的。她的答案也总能让王老师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一天的语文课,一个陌生的身影出现在了讲台上。原来王老师的支教生活已经结束了,走的太仓促没来得及向这群孩子们告别。学校只有请来已经退休的宋老师回来给他们代课。晓兰感到很是失落,但上课的那股子劲儿却丝毫没有泄,她依然听得很认真。
  宋老师给她们上的第一节课是著名作家峻青的《第一场雪》,大家读完课文后,宋老师提了一个问题“飘扬的雪花像什么?”
  “像鹅毛!”宋老师刚刚问完,同学们就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宋老师满意的点着头。
  “我不这样认为……”就在这时候晓兰站起来说。
  “那你说说飘扬的雪花像什么啊?”宋老师扶了扶眼睛问道。
  “我觉得飘扬的雪花像棉花糖。”晓兰很耿直的回答。
  晓兰话音刚落,同学们都炸开了锅……但晓兰依然用那双大大的眼睛等着老师的点评。
  “瞎说!”宋老师很有些不耐烦,“你没听见同学们都说飘扬的大雪像鹅毛吗?怎么会像什么棉花糖呢!你这丫头怎么就惦记着吃啊?以后不知道的就不要乱说。我们接着上课,大家回答得非常好,飘扬的雪花就像……”
  晓兰已经听不到后来老师说的什么了,只感觉耳边一阵轰鸣,接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
  这天放学后,晓兰没有像往常那样和伙伴们唱啊跳啊的。一路上她一声没吭就一个劲的流泪。邻居家的周婶这天刚好去合作社买东西回来,在路上碰上正伤心的晓兰,晓兰看到知心的周婶也是很亲切,把事情的原委都告诉了周婶。周婶听后一下子笑了起来,“晓兰啊,就为这事啊?呵呵,老师说的没错,雪花就像鹅毛,的确不怎么像棉花糖!”听到疼爱自己的周婶也这样说,晓兰委屈得就更厉害了。她突然感觉是那样的寂寞,身边的一切是那样的陌生。那天回到家后,爷爷怎么询问她都没有吱声……
  从那以后,晓兰似乎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沉默寡言的,课堂上举得最高的那只小手再也没有见着。光荣榜上也渐渐少了晓兰的名字。没有人知道她是怎么了,包括最疼爱她的爷爷。
  
  2
  时光荏苒,晓兰已经是一个妙龄少女了。她小学毕业后,以平平的成绩考上了当地的一所普通中学,再后来也与名牌大学无缘,她去了一所普通的师专。三年的师专学习结束后,她选择回到了养育她的这个天井村,回到了她曾经就读的这所小学,成为这所学校最年青的语文教师。
  这里的乡亲还是像当年一样淳朴真诚。尽管爷爷现在已经不在了,但乡亲们个个像爷爷一样疼她爱她。在乡亲们看来,晓兰就是他们的骄傲,能读那么多的书还执意回到这穷地方支援家乡,真是个重情谊的好娃。
  乡亲们会把自家攒下的鸡蛋三天两头的给她送来;住在一块的邻居们更是一做啥好吃的,就先给她送来尝鲜。特别是那个周婶最有心,看到自己疼爱的晓兰都成大姑娘了还一个人,也暗暗的帮着着急。她也没闲着,只要出一次门回来后就要去一次晓兰的学校,多半都是捎给晓兰一些照片什么的。但晓兰一次也没点过头,久而久之,周婶也就去的少了。晓兰心里很是感激乡亲们的,只是她现在不想这么早就谈婚论嫁的,她惦记的还是她教的那群孩子。这群孩子都非常可爱,虽然里面有几个调皮的小孩有时也会很让晓兰头痛,但是她始终觉得这群孩子更像自己的亲人。
  晓兰这天给孩子们也上峻青的《第一场雪》,让孩子们朗读完课文后,晓兰在黑板上也出了一道思考题:“飘扬的大雪像什么?”
  孩子们开始回答起问题来,“像鹅毛。”“飘扬的雪花像鹅毛。“对,就像鹅毛。”“我也觉得像鹅毛。”……孩子们前前后后的回答着。晓兰只是微微的点点头,她那双敏锐的目光却搜索着教室的每个角落,似乎在找寻着什么,许久……就在她失望的将目光移向课本的一刻,一只小手在她余光中晃动了一下。她立刻凭着小手出现的方向来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身边问道:“请你说说飘扬的雪花像什么呀?”
  “老师,我……我觉得……觉得飘扬的雪花不只像鹅毛,还……像……像我外婆种的大棉花。”小女孩脸红红的。全班同学顿时哄堂大笑,只有晓兰站在那里许久,双眼激动的望着这个女孩,她突然觉得这个身影是那样的熟悉!很快晓兰提高了话音,“大家不要笑,她回答得非常好,她最为难得的就是能独立思考,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大家以后都要向她学习这种善于思考的好习惯,现在我们一起用热烈的掌声作为对她的奖励!”霎时间热烈的掌声溢满了整个教室,回荡在校园里,回荡在整个天井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是谁用工整的铅笔字在《班规条例》里加了一条:“我们要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那些最热爱思考的同学!”
  那以后,晓兰教的这群孩子都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勇于发言的好习惯。
  
  3
  岁月如梭,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天井村一切都没有变,依然那样的静谧和安祥。只是当年的晓兰现在已到花甲之年。她把她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步入老年的她没有选择和儿女一起去城里,而是依然和老伴留在这片土地上安度她的晚年。
  这一天,邮递员给晓兰送来了一个包裹。包裹里面除了一封信外还有厚厚的一本书。晓兰拆开了信——
  晓兰老师:
  您好!您还记得我吗?我是当年回答“飘扬的雪花像大棉花”的那个女孩啊。我还记得当时全班同学都说“飘扬的雪花像鹅毛”,您并没有表扬他们,而是最后表扬了我。您知道吗,您的那次表扬对我一生是多么的重要啊!
  我那个时候是个学习很不好的学生。每次上课最怕的就是老师提问。那次您给我们上《第一场雪》,一上课就提了个问题让我们回答,很多同学回答后,您一声不吭,还不时的往我坐的位置望来。当时我很怕您点我回答,急得我直抓脑袋,谁知这一抓您就真的走了过来让我回答。那时我脑子一片空白,只想到我外婆家种的那白花花的棉花,顺口就讲了出来,结果引得全班同学大笑不止。我以为会像往常一样一顿批评是少不了的了,谁知您看了我一会后竟当着全班狠狠的表扬了我一番,还让全班同学都向我学习。那一刻,我体会到第一次被表扬的感觉是那样的幸福和甜蜜。
  从那以后,我逐渐爱上了回答问题,爱上了独立思考。每节课我都会仔细思考老师提的问题,我的学习进步也是神速,很快步入了前几名的行列。也是从那时侯起我有了一个将来要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后来我努力读书,努力写作……多年后的今天,我终于实现了我的这个梦!包裹里面的这本书是我这些年来获得大小文学奖的一个作品集,我觉得这份荣誉应该归功于我的恩师——您!要不是您的那次表扬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谢谢您!谢谢!
  此致
  敬礼!
  您永远的学生
  看完信后的晓兰用那布满皱纹的双手抚摸着那本书,她笑了。
  邓君彦,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本文编校:覃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