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正本清源说语文
作者:阳利平
问者:您认为现代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才能适应语文新课程的发展?如何真正提高语文教师和语文学科在学校中的地位?
答者:适应新课程必需注重专业发展。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的专家,其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科研,其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以往的途径主要是听课;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听课、调查、访谈等。这些方法当然重要,但现在看来成效不大,至少对语文教学研究来说成效不大。合适的观察,需要观察者严格的专业训练;有效的听课,需要听课者掌握观课评教的门道;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所显现的教学内容知识、教学方法知识,以及学生所留驻的经验,大部分是隐性的缄默知识,靠社会学方法的调查、访谈较难探测出来。我们需要专业的训练,我们需要听课的门道,我们需要发明探测教师、学生知识和经验的办法。那么,由什么构成专业?从何处开辟门道?凭借什么去发明办法?研习名课的课堂教学实录可能是个较有效的选择。建议语文教师把研习名课的教学实录,作为向名教师学习、促进自己专业的主要途径。
在最近出版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里,我研习了魏书生老师《统筹方法》、欧阳代娜老师《岳阳楼记》、潘凤湘老师《梦溪笔谈二则》、黄玉峰老师《世间最美的坟墓》、郑桂华老师《安塞腰鼓》等,很有收获。有关部门也接受了我的建议,我主编的《小学语文名课研习》《初中语文名课研习》《高中语文名课研习》计划于明年出版,用作高师院校和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
提高语文教师、语文学科在学校的地位,我想关键是两条:一是语文教师要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专家,二是学生在每一堂语文课都应该有切实的收获。这两条显然是密切相关的,其要义是语文教师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谈语文教师的素养,往往陈义过高,甚至流于夸夸其谈。我以为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现代语文教师所应该具备的素养,就蕴涵在其中了。
阳利平,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本文编校:洪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