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话题作文的立意技巧
作者:朱佩琴
一、从题目或话题中提炼主题
一般说来,学生面对题目,可从内容、结果、事例、评价四个方面来考虑立意。内容:此话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结果:将话题作为前提,会导致什么结果;事例:根据话题或题目,回忆现实生活中这方面的事件;评价:就是针对话题进行价值评价,如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利与弊、得与失等,表达出自己赞成或反对、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从而确定文章的主旨。例如:
“挺胸”,是一种姿势,更是一种意志,一种胸怀,一种气魄,一种精神。名人志士挺胸奋斗的事迹,伟大祖国挺胸站立的历史,向你展现了挺胸的丰富含义。面对困境,走向挑战,追逐梦想,让你有了“挺胸”的经历和感受。以“挺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从上述四个方面来分析:(1)内容:通过名人志士挺胸奋斗的事迹,伟大祖国站立的历史,面对困境、走向挑战的经历,写出挺胸的含义和挺胸的感受。(2)结果:挺胸的丰富含义,实际上是说要有骨气。(3)事件:列举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挺胸奋斗的事迹。选取自身经历、体验中有关挺胸的人、事、景、物,进一步打开思路。(4)评价:挺胸是民族自豪感的表现,是战胜自我的表现。
通过以上分析,文章要确立的“意”就很明显。通过对有关挺胸的人、事、景、物的描叙,抒发自己面对困境、走向挑战、追逐梦想的豪迈之情,赞美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从提示语中开掘主题
有些提示语对材料有总结、提示的作用,分析研究这些提示语,便于把握文章的主旨、例如:
一位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述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不,我很清楚,海拔8000米是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和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则命题,前面材料仅是话题的一个例子,作文的要求在提示语中说得十分清楚,“在现实……我们深思”,这是立意的切入点。写作时,我们应联系社会现实,回想自己或者周围的人与事,归纳出共同点。我们可以将立意确立为:要正确认识自我,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对待他人、社会对自己的期望、要求、批评以至约束。
三、联系现实探求主题
结合话题,联系现实,探求主题,是谋篇立意的又一策略。例如:
唐诗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宋代叶绍翁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材料中,无论是唐诗的“一叶”,还是说宋诗的“一枝”,都是说小的方面,说的是现象;“知秋”、“春色”、“一世界”说的是大的方面,本质的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从刘翔的跨栏,可以看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航天员的太空遨游,可以看到中国科技的腾飞;从见面的一声问候,可以看出礼貌;从弯腰捡起一片废纸,乃至不随地吐痰,可见其文明修养程度……由此可见,文章要表达的主题是窥一斑而知全豹,见微知著,从微小现象、微小事物透视出事物的本质特点。
在审题立意时,只有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才能从广泛的题材中提炼出深刻的主题,从“一枝”“一叶”中窥见事物的全貌。
四、变换角度寻找主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观察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相应有别。很多情况下,我们从既定的方向或用常规思维去看问题,往往难出新意,甚至抓不住主旨;而如果我们变换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却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写文章也是这样。例如:
脸,是大家熟悉的,其内涵是丰富的。平时我们常常想起与“脸”有关的情境,思考与“脸”相关的问题。以“脸”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尽管文体不限,但如若单纯写成“脸”的说明文,虽然好下笔,却难分高下。脸,在人体中最富于表情,也最富于变化。它能最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情绪变化。如果抓住脸的这种变化,可以写对一个人复杂性格的认识,这恰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如果我们再变换一下角度,写脸要天天洗,还要照镜子,检查脸上有没有污点,由此引申到人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性,应该说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立意。正可谓一枝一叶皆符号,浓妆淡抹总相宜。
话题作文具有开放性特点。“话题”既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富有现实性;又体现社会变革中的热点,富有前瞻性。因此,话题作文的立意也要在开放性思维中得以历炼。只有这样,立意才有深度,题材才有广度,运笔才有力度。
朱佩琴,语文教师,现居江苏通州。本文编校:高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