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巧借排列组合指导高考写作
作者:田小华
一、考卷反馈:两种作文教学法的弊端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最关切又觉得最棘手的事,在众多的教法中,我从一线教学和高考阅卷场上,深切感到其中最普遍的两种教学方式暴露出来的弊端,令人心惊。
(一)过分强调写作技巧,造成作文模式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套用众多的作文技巧,诸如“三段式”、“故用曲笔法”等理论,再加上一些作文“宝典”“秘技”粉墨登场,陈旧的写作模式和五花八门的写作技巧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在教师“删其密,斫其正,抑其稚枝”的“点拨”下,使他们的作文像工厂里安排好工序后批发生产出的产品,结构雷同,材料千篇一律,变成新的“八股文”。对此,陈妙云教授早在2006年就指出:“这种将写文章演变成应试招式,将应试与培养考生写作能力对立起来的做法,最终导致考生不会写文章,应该休矣。”可惜的是,2007年这种模式化陈旧化毫无个性的“戴帽穿靴”式“产品”仍比比皆是,淹没了学生丰富的个性!
(二)放任写作自由,造成作文失控。
与过分强调写作技巧相反,一些教师认为作文“非一日之功”,且“文章本天成”,又岂是能指导出来的?于是干脆放任自流,任其东西,在作文教学上主张“无为”。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立意意识、材料组织、文章结构都搞不清楚,怎能奢望写出佳作?这种回避作文教学的放任态度,反馈在2007年高考作文中,要么是胡拼乱凑,扯东拉西,要么是结构混乱不知所云,要么是文体不明,体现了学生写作基本功的缺失。
二、写作探讨:作文应是自然的排列组合的艺术
所谓排列组合,即有次序的分解与合成,类似于电影镜头的蒙太奇剪接。好比你手中如果只有1,那么翻来覆去只是1;如果有1又有2,那么就可以组成12和21两个数。如此类推,基数越多,组合越多。作文实际上也是写作主体对客体要素(字词句元素、素材、段落等)正确巧妙组合的结果。王蒙曾说:“小说是生活的一种反映,又是对生活的一种虚拟和虚设,是生活因素的一种新的排列组合。”
作文作为排列组合的艺术,不是教给学生死板的技巧,而是要告诉学生,主语谓语定语等成分可以组合成丰富多彩的句子,段落的不同顺序组合成不同的文章结构,不同素材组合成不同的作文内容!作文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要有组合意识。略举一例,于佑任就挥毫写下的“不可随处小便”的告示,被仰慕他书法的人撕走后,改成“小处不可随便”,你看,一经重新排列组合,一般应用文字变成了富有哲理的格言。
三、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排列组合的意识中自由地抒写
面对考生作文的现状,一味指责是徒劳无益的,如何对症下药呢?笔者结合长期的高中作文实践和教学效果,认为作文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对作文诸元素进行排列组合的“自组织”意识,使他们大胆去写,而不是传授生搬硬套的技巧!
写作的排列组合,首先体现在作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上。句子有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的组合,段落中有散句整句等各句式的组合,篇章有记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组合。教师要利用仿写题、语言运用题、句式变换、修辞等题目,兼之语文课外活动切实训练学生活用语言,巧换句式,添加修饰定语等能力,以增加作文语言的文采与灵活性,写出你有个性的语言!
其二就是结构。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逻辑组合,诸如开头结尾和过渡照应,它直观地体现出考生的思维能力与组合能力。作文的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都是材料按一定逻辑组合的结果!教师要做的是告诉学生结构的知识和重要性,使他们有进行排列组合的自觉意识,写出不同结构的文章!正如歌德所说:“巨匠在限制中表现自己。”
其三,要求素材组合巧妙,尽量不雷同。这几年的考生,在运用材料上,“年年岁岁花相似”,老是一些陈旧材料!其实,很多学生不是肚里无货,而是他们根本就缺乏材料的排列组合意识。比如写“坚韧”,学生想到就是张海迪、邰丽华、史铁生一批国内残疾人,写外国的海伦,以色列建国,藏羚羊奔驰,铁路工人筑就青藏“天路”行不行?所有的狭隘,在于思路的狭隘,思路的狭隘,在于他们没有也不想去排列组合一下大脑的材料,难怪作文材料如此雷同。我们要教会学生像战场上的将军指挥千军万马一样去调动组合自己的材料,写人所未写,达到陌生化效果。
写作本就是一门自然的排列组合艺术,是学生创造性的自然体现。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树立大语文观,抛弃“玄理论”和“无为”论,培养学生排列组合的能力,让他们有意识地有个性地去大胆地写,从而迎来作文的春天!
田小华,语文教师,现居广东开平。本文编校: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