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魅力语文与语文教师
作者:彭山鸿
“魅力语文”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做学生喜爱的有魅力的语文教师”是实现“魅力语文”的前提。那么,语文教师个人魅力都应有哪些基本的指标呢?我从名师们身上着手,从一线教师身上寻找答案,从学生的反馈中总结经验,于是有了以下文字。
指标一:博学——腹有诗书气自华
学高为师。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这是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必备硬件。
语文学科涵盖面广、包罗万象。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课堂上魅力四射,真正提高学生的素养,必须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刻苦学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为了给学生一颗知识的火星,教师应当从整个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然而当前的现状是,不少语文教师不看书报,不爱学习,吃的还是自己当学生时的“老本”。我曾对我市115位语文教师作过一个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经常看书,每月的阅读量不少于10万字的教师仅7位,占6.1%;每月阅读量不足1万字的,有53位,占46.1%;每月主动写随笔或下水作文二篇以上的,只有5位,占4.3%;平时基本不写文章、从没写过下水作文的89位,占77.4%……难怪有这样一种形象而可怕的说法:当了几十年的老师,教高中的都成了高中程度,教初中的都成了初中程度,教小学的自然也都成了小学程度,而且还是单科程度——因为一年到头捧读的书,只是要教那门课的教材、教参和教辅。这样的教师,还遑论什么博学!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语文课怎么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呢?
我觉得,语文教师应当具有文学家的才华,能为学生写出引路示范的下水文;应当具有史学家的渊博,能为学生在课堂上引经据典;还应当具有科学家的视野,能为学生及时引进时代活水……当然,教师并非完人,语文教师也不可能成为全才和通才,我的意思是说教师应终身学而不倦,方能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浇灌出学生的智慧之果。
有一位教师教《湖心亭看雪》时,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者的思想世界后,以这样一段话作结:“张岱的确是一痴人,中国历史上还有无数这样的痴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陶渊明的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是李白的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是苏轼的痴。如果说柳宗元‘独钓寒江雪’寄寓的是政治失意,那张岱的痴则有着失国之痛,同时还表现为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雅情雅趣与天人合一。其‘痴’痴得可爱,痴得洒脱!”这段话不仅深化了课堂,引领学生在更深远的时空之上进行思索,而且也展示了教师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样的老师,当然是受学生尊敬的老师。
指标二: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
谦虚好学是教师个性品质的重要方面。
孔子被尊为千秋圣人,万世之师。可正是这样的千古圣人,却有着虚怀若谷的胸襟,这应该是他人格魅力最闪光处之一。面对两小儿辩日,他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无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种大智慧,值得我们今天每一个老师细细品咂,并身体力行。
谦虚的教师必定好学。当前,知识爆炸、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谦虚的老师一定会及时把握最新信息,不断学习,不断更新,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谦虚的教师必定善于倾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实现“平等对话”,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认真倾听学生谈话,在听的时候与学生始终保持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学生才会更加信任教师,真正做到与老师进行心灵对话。
谦虚的老师更是一个民主的老师。于漪老师有次教鲁彦的《听潮》时,有位同学提出:“文中写‘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铙钹’,书上注释说是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小的叫‘铙’,大的叫‘钹’;《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是大型的钹,请问老师,我相信书,还是相信词典?”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古板的老师可能会斥之为钻牛角尖,聪明的老师也会在无法做出判断的情况下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以维护教师最大的权威。而于漪老师却这样回答:“同学们学得积极主动,即使书上有注释,也去查字典弄个究竟。我只知铙钹都是打击乐器,尺寸有大小,没研究过怎样诠释是正确的。课后每位同学都去查查字典,比较一下正误……”正是在这样一种民主的教学理念下,学生求知的欲望犹如充了气的气球,不断的被激发了。这样的语文老师,其魅力是不言而喻的。
指标三:幽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大利的索菲亚·名兰说:“我相信幽默感也是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了幽默感,人们可以在一种非常融洽的气氛中彼此交流思想和看法。缺乏幽默感,生活就变得非常单调和枯燥。”语文学科是和人的心灵直接对话的学科,最贴近学生的情感和生活。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恰当幽默,将激趣因子适时引进课堂,学生会因情绪的愉悦而学习兴趣倍增,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著名特级教师张国生先生是一位在语文课堂中大力提倡“玩”学的人,此“玩”亦是幽默的一种体现。请看他在教学《斑羚飞渡》中是如何与学生一起将幽默进行到底的:
片断一:
师:你们见过斑羚吗?
生:没有。
师:(故弄玄虚)我给你们找来了一只,想牵出来看看吗?……(像哄小孩)崔阳阳,你喊一声“斑羚出来”,它就自己来了。
生:斑羚出来!
(随着“咩”的一声,一幅斑羚图片进入屏幕,生大笑。)
片断二:
师:下面我们玩的内容应该是——
生:学羊叫。
师:光学羊叫还不行,还得把“羊语”翻译成汉语。(学生大笑)——过去你们只做过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把英语翻译成汉语,恐怕没有做过把“羊语”翻译成汉语。——镰刀头羊一共“咩”了几次?
生:三次。
师:第一次怎样“咩”的?请你学一学。有点不好意思是吧?没关系,咱们是“玩”么!把上课当成玩,就不拘束了。
生:咩——
师:不行,这只是“咩”,不是“哀咩”,再“哀”点。
生:(努力进入“哀咩”的状态)咩——
师:这回不错。是什么意思?再翻译一下。
生:唉,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师:“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词语用得好,不愧是“小才女”。
生:(非常动情地)唉!无能为力啊!(学生笑)
在上面引用的两个教学片断中,张老师善于深挖文本,依据学生的心理进行巧妙设计,于是便将一堂普通的阅读课上得妙趣横生,意趣盎然。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的幽默能化滞涩为顺畅,化沉闷为活跃,化紧张为轻松,为课堂带来一缕春风,引进一股清泉,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峰回路转,别开生面。于是教师幽默的人格魅力也便自然地吸引着学生,让学生学得乐在其中,学得欲罢不能。
指标四:诗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语文自然就得诗意地教。如果教学充满了诗意,学生骨子深处的诗情也会不断激活;如果教学充满了诗意,学生天真烂漫的诗心也能灵感四溢;如果教学充满了诗意,学生尚还稚嫩的拙笔也能写出生花美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