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原则及方法
作者:王贵平
一、指导思想
(一)生本原则。传统的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是典型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新课程彻底打破了旧例,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的活动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前学生三分钟演讲,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这样做,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以一带十,以点带面,很好地带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有利于课堂教学深入地开展。教师与学生能够用独立的意识、批判性的思维对话,在平等的氛围中探索语文教学丰富的底蕴与灵性之光。
(二)实践原则。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罢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单向灌输,势必造成学生智力不能良性发展,使学生成为思想僵化的书呆子。新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使学生真正能够发挥出“自主性”,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单靠几个问题的设计,几道练习的做答是很难完成的。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针对一个问题一种思想,演讲的学生,查阅资料,严密推理,多多准备,真情演绎,心、口、手、脑并用,是语文知识和语文涵养的一次综合展示,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激励原则。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本身蕴涵着平等观念和价值预设,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个体不断展示、丰富、发展和超越。能使多数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尽显汉语言文化的魅力。其中声调的抑扬,情感的起伏,情节的波澜,再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演讲者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自然生成,对自己是一次如星光般的闪耀,对其他同学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次成功的演讲,使自己对下一次演讲有了更强烈的期待,对“听众”而言,激发了他们一比高下的“表演”欲望,人人争当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使语文教学充盈着丰富多彩的内涵。
二、操作方法
(一)提前布置,严密组织。演讲顺序由语文课代表安排,或按座次,或按学号,或男女轮流出场;演讲的内容可根据教学需要命题演讲,或半开放型演讲,即演讲内容不做太多限制,让演讲者在备选的几个话题中自由选择;或开放型演讲,让演讲者自由选题。命题演讲重点培养学生占有筛选、组织材料和推敲语言的能力;半命题演讲重点培养学生在自己容易把握的选题中展示才华;自由式演讲则是演讲者尽情展现风采的舞台,最易出现精彩的演讲。
严密组织,让学生充分重视这一教学环节,以达到以讲促学的目的。杜绝信马由缰式的放纵,鼓励学生运用意会、感受、想象等方法,丰富词汇,领悟语法,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二)要求脱稿,不走形式。脱稿演讲,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背诵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每一次背诵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次提高的过程,如果手拿讲稿,照稿宣科,念完为止,像是在应付一件苦差,很难引起听众的共鸣。演讲者低头诵经,情绪全无,演讲的感染力如何体现?
另外,按标准班容量计算,一位学生一学期演讲的机会也就2-3次,语文教师一定要强调让学生珍惜难得的锻炼机会,严格脱稿演讲制度,不要让演讲有名无实。
(三)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因为学生个体水准参差不齐,有高有低。演讲的时候不可能全是马丁·路得·金《我有一个梦想》式的大气磅礴,慷慨激昂,也不可能全是海伦·凯勒《假如我有三天光明》式的冷静清竣,感人肺腑。在学生演讲时,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同学可能口若悬河,洋洋千言;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可能出现语调不准,语言不当,甚至忘词卡壳现象。这时教师要示意学生不要紧张,或让同桌来个提醒,这样做,对演讲者是一种鞭策和尊重,对其他同“级别”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鼓励,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极大地促进了该项教学活动有序健康的开展。
(四)鼓励为主,恰当点评。既然学生千差万别,演讲内容丰富多彩,演讲风格各不相同,那么演讲的效果肯定不会一致。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敏感、自尊的心理特征,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认可和表扬,所以教师要对其中成功的演讲进行充分地肯定,让其尽享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欲望,为其他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对于不太成功的演讲,教师要善于从“不成功”中发现闪光点:如一个形象的肢体语言,一个精当的比喻,一句精辟的哲理,一段整齐的排偶,甚或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让演讲者体会到了小小的鼓励,使其对下一次演讲充满渴望。
当然,对其较为明显的不足,教师应及时指正,或让同学点出。语气尽量婉转,能让学生在尊重中成长,在感激中进步。
(五)控制时间,适当变通。一般说来,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时间应掌握在三分钟左右,时间过短不足以把问题讲明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说辞难以服众;而时间过长则容易喧宾夺主,影响其它的教学环节。在三分钟的时间内,把一个道理讲清楚,让故事生动起来,让人物鲜明起来,让事理明晰起来,让意蕴丰富起来。时间的限定,给了演讲者公平竞争的机会,让其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主题很好地诠释出来,让听众受到感染,得到启发。
如果演讲的主题厚重,关乎国计民生;或是学生意犹未尽,可适当延长时间,让学生探讨、评析。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导者的作用,巧妙设疑,删繁就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两点建议
(一)牵线搭桥,巧妙过渡。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而有时演讲的内容与本节课所要探究学习的内容并不一致。跨度过大,会让学生在思路转换上出现问题。这时,就需要语文教师巧妙地把学生演讲的内容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机地连接上。如果缺少了必要的过渡,一方面会使学生沉浸在演讲的“余韵”中不能自拔,从而削弱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渗透;另一方面,过渡生硬会使课堂环节不紧凑,也不利于下一教学过程的实施。
(二)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讲是演讲的主要表达方式,或清丽婉转,或慷慨陈词。但在演讲的形式上可大胆创新。比如唱着歌演讲,辩论式演讲,表演式演讲等等,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演讲形式中秀出自我风采,展示独特魅力,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使演讲更加丰富多彩。
即兴演讲可以调节气氛,增强挑战性,是演讲能力强的学生喜爱的演讲方式。演讲内容可由教师当堂命题,或由学生临时命题。演讲者需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选择恰当的材料,组织生动的语言,尽展文学功底。我演讲,我快乐,即兴演讲是演讲的最高能力层级的要求,勇于挑战自我的学生不妨一试!
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发挥。演讲主题的明确,材料的翔实,语言的流畅,表达的生动是一次成功的演讲必不可缺的环节。通过演讲这一形式新颖的教学设计,可让学生在审题,选材、组织语言、口语表达诸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分享汉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使他们在思想认识领域受益颇丰,寓教于乐,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也是创新教育很好的实践舞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朱慕菊 湖北教育出版社
2、《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 汪馥郁、杨建广 新世纪出版社
王贵平,语文教师,现居河北邢台。本文编校:程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