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优美的汉字》教后反思

作者:迟洪臣




  新一轮的课改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但新设置的一些课程(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到底该不该上,该怎么上,对于这一问题,老师们一直争论不休。经过高一语文组全体老师的研讨,我们推出了一堂梳理探究单元的《优美的汉字》研讨课,用实际行动去参与课改,并为后面的课改的进一步实施与深入积累经验。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念新,指导性强,其中,对梳理探究部分提出了三点要求:
  1.实施中必须认真组织开展本部分内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做课题的形式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梳理。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这些都成了我设计这一课的基本思想。因此,我在学习目标一栏中慎重地写下了三维目标:
  1.梳理并积累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2.以做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侧重对汉字文化意蕴的了解。
  3.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作为一堂梳理探究课,应该是课外开花课内结果。在课前,学生分组进行大量的积累工作,并精心的筛选,课上以小组代表为主进行展示梳理成果,进而引出对中国汉字的文化思考,从而完成探究部分的内容,并引出课后的自助梳理探究内容:中国汉字有三美,即形体美,意蕴美,音韵美,那么汉字的音韵美美在哪呢?
  本堂课完成以后,学生和我都有颇多收获:
  第一,新课改的语文课,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意识,课前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进行分组,本身就是挖掘他们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自己的特长可以展示,在他们自信的里程上就迈出了很坚实的一步。另外,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觉他们是课堂的主宰,这种主人的感觉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因此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的进行课前的准备,甚至有时几名同学为了一个问题应不应该处理,怎么处理专门利用午间的休息时间,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没有结果,就把生成的问题整理出来,找我帮他们解决。我发现,有的问题我也不能一下子就处理得好,于是,我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他们课题小组的一员,和他们一道去探讨。在这一过程中,也许知识性并不是很强,也许与高考也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可是,我分明看到了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深入钻研的态度,看到了他们有着惊人的潜力和水平。
  第二,亲身的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快乐无穷。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更是这样,他们很需要肯定,但他们更喜欢这种肯定是来源于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在课堂梳理知识这一环节,学生兴致盎然的把自己几天来的总结成果给大家展示出来,平时我们给学生的舞台太小了,而今天,学生都能在前面进行精彩的讲述,他们方式多样,内容知识性强,又不失趣味性。看着每个学生脸上幸福的笑,我觉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信心。当然上台展示的同学毕竟是少数,其他同学呢?在探究部分,在汉字的文化意蕴方面,没有上台展示的同学就特别希望也能向前几位报告的同学那样,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主动,听到自己的精彩,自然,每个环节也就都因为学生积极热情的参与而显得格外顺利,其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在思维的灵活性上很占优势。我想学生自主梳理展示,不但是对他们自己的一种肯定,更成了对其他学生的一种激励,大家都想成为探究者,效果可想而知。
  第三,课前的准备,让学生有了一种自主的意识,课后的音韵美的延展研究,同学们也较高质量的完成了。确实,对于梳理探究内容,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可以讲解,但它给学生留下的影响是巨大的,那就是一种意识的形成,学生可能不能每一科都学得很好,但他们有了这种自主的意识,不但是他们高中生活学习知识的一大收获,也是他们今后的生活中的一大法宝,学生有了主动的态度,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进而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这一切都将成为可能。
  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随机产生的情况给我很多启示,也让我对将来的同类型的课的设计有了更加清晰完备的思路,它为后边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对于梳理探究内容,课上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去展示梳理内容,但多是一些总结到的,收集到的知识,可是我们却忽视了一点,其实让各位展示的同学讲他们收集整理知识的方法远远要重要于简单的知识介绍,学生虽然听得兴味很高,但却不知道那么精彩的内容,讲演方式是怎么来的,这无疑是一大缺憾。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拥有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而不是被手指头点成的黄金的话,我们还何愁他们收获不多呢。我想,对自主探索效果最好的保障,就是自主置疑,并通过和他人的合作进行研究解决。让自主探究更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方式就是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有了这样的方式,每个小组只承担一个部分内容,可是交流碰撞了以后,我门学会了四种技能,何乐而不为呢?
  一堂新课,它的意义绝不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学到了多少考试的内容,只瞄准高考,教育又怎么能发展?对课改的这次体验,我在课改来临时所形成的疑惑部分得到了清晰的解决。
  站在原地感受雾迷笼罩的压抑的人,将永远迷茫。向前迈出一步,我们就有了穿越迷雾的希望。
  
  迟洪臣,语文教师,现居黑龙江哈尔滨。本文编校:程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