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困境描述

作者:郑丽娟




  我们该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现在,我们好像是陷入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困境。
  一、总担心语文综合性学习失去了语文特质,综合性受到质疑。现在没有哪一门学科像语文教学这样受到过本质上的质疑:这还是语文课吗?这还是叫语文学习吗?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正饱受这样的质疑。于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单调;于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了作文课的准备活动;于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了课本的一根难以下咽的刺。老担心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家的田!而事实是我们越是怕失去自我,却越找不到自我。有例为证:人教版八下“背起行囊走四方”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从题目上来辨义,本应是“行万里路”的意思,旨在鼓励学生开展远足活动,从而感受旅游文化的魅力。课本提供了三个活动设计方案:家乡风景独好;模拟旅游趣味多;名胜古迹对联考。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大多数老师把这一活动,变成了搜集名胜古迹的对联比赛。因为前二个活动容易被人误解为地理活动,而不是语文学习。有人说,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这固然不错,可另一个声音在说:如果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实际运用不在活动中占主导地位,那还叫语文综合性学习吗?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正在被异化。实践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特性之一。可在具体实践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正在逐渐变成上网查资料的同义语。主要原因有二:首先,学习中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涉及面广,活动周期长,而语文教师又不能及时地给予有效的指导,许多活动往往只有“成果”,没有过程。其次,教学功利性极大地束缚了教师的手脚,由于许多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难以立竿见影。实践活动的虚拟化也就在所难免。没有放下纸笔、走出校门的真实的实践活动,学生就不会拥有太多的人生际遇,就很难改变关起门来读书,静下心来听讲的学习方式。“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生活中学语文到生活中去用语文的涵义本应是广泛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应是到生活实践中去。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语文的这一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也必须与学生生活结合。这样一来,语文的实践性就凸现了,由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决定活动方式,由各地区特有的地方资源决定具体活动内容,这一切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变成了现实,语文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了。生活处处有语文,从生活中学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就是达到了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在逐步成为一种课堂学习的补充形式,而不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式。主要表现在:(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基本上还没摆脱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局限于对某一技能的活动演练,只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某项技能上下功夫。比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童年的游戏”,我们有的老师就把它定位在口头作文的训练上,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童年的游戏说出来,上成了一堂作文课。(二)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课来上,把内容当作课文来讲。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新型语文课,它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学生的体验,教材选编的内容便是学生亲历参与和实践体验的引子和基础。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是由师生共同合作确定学习主题,师生互动进行过程实现,最终以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结果的新型课程,那种上成传统的语文课的综合性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如何走出困境?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目前的学校管理结构,从管理确保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开展。
  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学科同样具有一般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比较功能等等,但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课程的性质、结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与语文学科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它不可能使用语文学科的评价标准与方式。因为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有比较大的自主选择性,并且它关注的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直接体验,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体验更是各不相同的,它的评价必然要依据自身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它的标准也应符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的需要,即评价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我们认为改变学校管理制度,要对综合性学习教学工作进行调控:一是把综合性学习成绩计入学生学业总成绩,实行考查性评价与描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以学分的形式呈现。二是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成绩作为考核语文老师的教学业绩的指标之一。三是将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成果作为学校的考核内容之一。
  二、整合各学科资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提供切实的力量保障。
  语文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以往的课外活动。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的知识和能力的运用”。这一特点使得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我们的具体主要做法:(一)以语文学科为龙头,打破壁垒,在多种学科整合中提高。如“关于月球探秘”的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设计有学习,调查等,对月球知识的了解学习,就属于地理活动;写调查,举办展览会则是语文学科的活动。再比如综合性活动“关于莲文化”,就可应用到摄影知识,这是物理学;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配照片,图片,图解,举办展览会,就要运用到美术知识。这样的活动,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二)多学科互动协作,凸现一个主题。新课标指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配合”,在这里的“与其他课程配合”,我们理解为多学科互动协作,即语文教师参与到其他学科教学活动中,其他学科亦为语文学科提供切实的保障。如我们有一位历史老师在讲汉武帝时,想以“汉武帝功过”为主题举行一个辩论会,我们语文老师就主动介入,积极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传授辩论技巧,并担任评委,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在进行“感受自然”综合性学习活动时,由于涉及地理知识,生物知识等,相关教师也是积极配合,分工协作,提供大量的图片,文献资料,为该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宝贵资源。总而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综合,把自然,社会,历史等方面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全面、综合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三、以兴趣活动为载体。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自然的就被激发了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如在学习《爱莲说》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关于莲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文人赋予莲的美好品质,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互相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们特组织了一个关于“莲文化魅力”的综合性活动。将学生分别分为探究莲的历史、莲叶防水和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莲生长繁殖之谜、千年古莲发芽之谜的五个大组,分别查找、筛选五个主题的资料。小组选出组长,并制作为期两周的活动计划。小组同学互相协作,分工合作,将查找及筛选的资料制成图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如在上诗歌单元时,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对联、集对联、作对联。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曾被诗人藏克家称为“中国文学园地一朵别致的小花”。课堂上,教师先教给学生对联的一些基本常识,甚至介绍一些趣联趣事、名联名事。比如宋朝大文学家朱熹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或采访别人收集红白喜事、开业庆典中的对联。几年下来。收集最少的也达百多副,有的按春联、婚联、寿联、开业对联等一一分类。有的学生留心观察并收集农村欢宴中的对联,发现这些对联很有讲究。于是他们按大门、头门、厨房门、侧门、后门等地方分类收集。厨房门联:“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方晓路难行”……还有的同学专门收集迎春联,男女寿星50至100岁的通用联等。教师组织学生将这些收集来的对联编辑整理成《日常生活通用对联大全》,每当亲戚朋友遇红白喜事时,好多同学能信手拈来,过过“小秀才”瘾,体会到综合性学习的乐趣。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如何把这一最能体现语文特色的课程利用好,还值得我们继续思考。相信只要不断地完善,大家群策群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定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郑丽娟,语文教师,现居湖北黄石。本文编校: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