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农村中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作者:赵国卿




  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无外乎两种能力,即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能力是吸收,写作能力是释放。就其目的而言,阅读最终是为了释放,也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而写作又分两个方面,即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从交际的实效性看,口语交际的频率远远高于书面表达,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手段。“新课标”将口语表达规定到语文教材中,是对口语表达作用的真正肯定,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将口语表达列入语文教学的议事日程。那么,农村中学将如何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呢?笔者多年在农村中学执教,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做了下面的尝试。
  一、借助语文课堂这个主阵地。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在语文课上创设各种情景,设置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机会。具体做法是:
  1.课前演讲。
  设置“课前小栏目”,利用语文课前5分钟,学生在台前演讲。内容可以每天更新,一周一个轮回。如:周一至周五依次是:诗歌欣赏与成语典故;科技之光;名胜名校风采;名人趣闻轶事;一周要闻综述。要求用普通话,脱稿演讲。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拓宽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胆量。
  2.课文朗读。
  朗读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主要方法。朗读有多种方式,如:领读、齐读、单个读、分角色读、男女生分组读等。多读课文,既可熟悉、了解课文内容,又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朗读课文,还可以用不同的语速,像快速——中速——慢速。也可以用不同的音高,像高音——中音——低音。
  3.回答问题。
  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问答是推动教学进程的重要方式,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不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复述梗概。
  复述故事梗概和课文主要内容,是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快捷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每一篇课文时,在通读全文后,复述梗概或大意,是将厚书读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方式之一。
  5.“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安排在中学各科教学中。由于其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未知世界、团结协作精神,以适应未来世界科研的需要。语文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空间十分广阔,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课堂,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一方面检查学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召开辩论会。
  由于时代的发展,对课文中涉及的一些人物和问题,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如:《鸿门宴》中就项羽这个人物,有人认为他是“妇人之仁”,有人认为他具“君子之度”。《项链》中对玛蒂尔德这个人物,有多种说法,什么“诚实说”、什么“虚荣说”、什么“坚强说”、什么“惩罚说”等等,众说纷纭。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召开辩论会,学生可以各执一词,进行口语训练。
  7.举行记者招待会。
  对于一些适合设计成问答形式的课文,可以将课文内容提炼成问题和答案,用“记者招待会”的形式,或教师回答学生提问,或推举学生代表回答学生提问。
  8.口头作文。
  口头作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前一分钟口头作文,教师给一个题目或话题,学生快速口头表达,谁说谁的,互不干涉,旁若无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甚至可以胡说八道。又如结合课文的小作文,像学习莫泊桑的《项链》后,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玛蒂尔德听了佛莱思节夫人说项链是假的后的情景等。
  二、借助第二课堂这个辅助阵地。
  古人说,作诗,功夫在诗外。将这句话迁移到语文教学中,从大语文学习的角度讲,语文学习在课外。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深化。语文教师当然要借助这个广阔的天地,为学生搭建口语训练的平台。具体做法是:
  1.演讲比赛。
  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演讲活动。这种活动一般都有一个主题,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绝不能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用我们的爱心,点燃助学的圣火”,“迎人文奥运,建和谐校园”等等;另一方面,寻找机会,积极给学生搭建口语训练的平台,进行即兴演讲。如生日祝词,元旦祝词,教师节祝词,各种颁奖词,各种竞选(班干部竞选、志愿者竞选、主持人竞选)演讲等等。
  2.朗诵比赛。
  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诵,是语文素养的基本体现,也是口语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师也可设置各种朗读比赛活动,训练学生的口语。如诗歌朗诵比赛,散文朗诵比赛,自创作品朗诵比赛,流行歌歌词朗诵比赛等等。
  3.课本剧演出。
  中学教材上节选了许多剧本,有些直接就可以搬到舞台上,让学生演出,如: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有些通过改编,也可以让学生在舞台上表演,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等等。
  4.专题讲座。
  学习了唐诗宋词,可以举办一次“走进唐诗宋词”的专题讲座,从唐诗宋词的发展阶段、主要诗人、风格流派、作品特色诸方面,对唐诗宋词做一全面介绍。学习了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后,举办一次“走进《红楼梦》,走近曹雪芹”专题讲座。同一专题,教师讲,学生也讲,师生互动,气氛活跃。
  5.“研究性学习”专访活动。
  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对一些人或事要进行专访,这也更是口语训练的绝好机会。专访前,要考虑好访问的路径,写好访谈提纲,设计好所提的问题,以增强专访的实效性。
  三、借助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活动。
  校园文化可以分为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前者指校容校貌有关的环境建设,包括建筑的布局,地面的硬化、绿化,教室的布置等。后者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爱国主义、勤奋学习、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精神和品德的教育活动,体育锻炼、文艺表演、社会调查等展示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具体做法是:
  1.广播播音。
  每星期,周一至周五开办“校园之声”广播,通过诵读广播稿,训练学生口语;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校运会”现场播音,不但给运动员加油助阵,而且活跃了赛场气氛,也给新闻报道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
  2.当主持人。
  每年各班和学校都要举办好多活动,而每一个活动,必须由人主持,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班级的“元旦晚会”、“中秋晚会”,每周一次的“班会”,期中期末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各种演讲比赛;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各种竞赛活动,都可以放手让学生当主持人,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会务接待。
  适合学生参与会务接待的会有各班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举办的“校庆”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开展口语交际。“家长会”上,除了让学生迎接家长,介绍学校情况、班级情况、同学情况外,还可以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进行交流。“校庆”活动中,学生除负责迎宾外,主要是与新老校友交流,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农村中学由于自身条件的束缚,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寻找机遇,为学生搭建平台,采用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方法,持之以恒,坚持训练,那么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定会有很大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赵国卿,语文教师,现居甘肃古浪。本文编校: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