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高考古诗赏析题问答模式例析

作者:尹鹏辉




  综观近六年的高考古代诗歌赏析试题,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前提。命题时往往是选择诗句中的一两个关键意象或诗句切入,从形象、语言、技巧或思想感情等角度进行赏析,容易触发联想。
  如2002年全国卷,考查“折柳”这一意象的含义及其在诗歌中的地位;2003年全国卷,从诗眼的角度切入,考查炼字的妙处;2004年全国卷,要求指出“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的好处;2004年广东卷,要求考生从意象入手,分析诗歌的意境,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005年全国卷《春行即兴》,考查修辞手法;2006年上海卷,要求说明“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的理由;2006年天津卷《凉州词》(其一),考查诗中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2006年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考查比喻这一修辞格;2007年全国卷Ⅱ《新晴野望》,从诗歌第三联切入,考查此联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明”、“出”;2007年广东卷《溪亭》,考查炼字(“穿”“数”)的艺术效果;2007年安徽卷《醉落魄·咏鹰》,对表现手法——衬托的考查等。
  二是所选诗歌文字浅易,涉及的是人之常情。
  如故园情(2002年全国卷)、山水情(2003年全国卷)、别离情(2004年全国卷∕2006年安徽卷∕2007年江苏卷∕2007年湖南卷)、思乡情(2005年江西卷∕2007年全国卷Ⅰ)、怜农情(2006年全国卷Ⅱ)、田园情(2006年全国卷Ⅰ∕2006年北京卷∕2007年全国卷Ⅱ∕2007年北京卷)、自然情(2007年重庆卷·“爱花惜花”∕2007年天津卷·“春光中的欣喜”)、家国情(2007年四川卷∕2007年宁夏卷∕2007年福建卷)、功业情(2007年安徽卷)、忧国伤时情(2007年湖北卷∕2007年浙江卷∕2007年江西卷)等。
  考场上,我们的考生一般能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是失分严重。造成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古诗赏析题的问答模式不明确,仅能浅表“意会”而不能有效“言传”,以致于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
  笔者根据近六年的高考古诗赏析题的特点,归纳出高考古诗赏析题的六种问答模式,请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
  知识积累:“意象”“形象”。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应答分析:解“分析形象”题,必须熟悉一些诗歌形象(意象)及其基本寓意。如:
  1.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2.船:漂泊 孤独 伤感 自由。
  3.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边人悲愁,情感无奈,时空永恒。
  4.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提问变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作者笔下的某一意象有何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形象(品质)?作者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某一形象的?
  答题步骤:第一步,感知形象。找到诗人在诗歌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明确形象类别(人、景、物),解读形象的字面意义。第二步,分析形象的特点(基本含义)。人物形象的性格品质特点、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各自特征,从而把握诗歌主旨。第三步,体会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结合诗歌主旨赏析评价作者描绘这一形象的原因、作用(效果)或赏析表现手法等。
  答案构成:诗歌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该形象有什么基本特征;诗人通过该形象抒发什么感情,表达什么态度;或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某一形象。
  答题示例1:(2007·浙江,16)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①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妓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答案](1)燕子 兴亡
  [解析]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三篇作品都借燕子来传达作者的兴亡盛衰之感。
  [答案](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第二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知识积累:古诗的语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词巧妙。二是语言风格(特色)不同。三是讲究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情景交融,或写景抒情,或边写景边抒情,或情寓景中。
  这里主要列举一些古诗中常见的语言风格特点:
  清新、自然、简洁(精练、洗练)、平淡(质朴)、绚丽(绮丽、优美、典雅)、含蓄(委婉、蕴藉、隽永)、明快(泼辣)、清幽、沉郁、奔放、雄奇
  应答分析:解答分析“语言特色”题,就是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平淡质朴、朴实无华、华美绚丽、多用口语、明白晓畅、委婉含蓄等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2: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解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炼字型
  知识积累
  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炼字可以炼数词,炼字也可以炼特殊词。炼字还可以活用词语。
  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作品的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提问方式:某一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生动)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甲诗中的某个词与乙诗中的某个词,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