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无我素材运用应遵循的规则

作者:裔胜东




  一道“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高考作文题,引发了科幻作文的风暴,迎来了虚构作文的盛世。然而,“时”过境迁,当大量脱离现实、没有自我的无病呻吟之作充斥高考试卷中时,人们便厌倦甚至痛恨了。所以,2007年高考阅卷时,江苏省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老师“特批”了一篇“怀想天空(麦收时节)”,以正写风,“明诏大号”:写作必须面向现实,反映生活,书写自我。
  然而,对于长期生活阅历肤浅,感悟生活能力贫乏的中学生来说,欲想为之,则大多心有余而力不足。许多学生便陷入这样的困境,现实生活写不出,他人生活、虚构内容又不敢写。其实,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无我题材(这里指与学生自身生活没有多大联系的内容),虚构内容,不是不可以写,而是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笔者认为,无我素材作文,应该遵循以下几条规则。
  
  一、在沉稳的现实基座上虚构故事
  
  中学生经历的故事不多,亲身感受过的典型故事就更少,先天不足,必然要后天来补,这补,就是虚构;但这虚构不能只是空穴来风,它必须建立在沉稳的现实基座之上。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必须跨过这道坎
  一声沉闷的巨响,大地还在颤抖;一阵惊慌的叫喊,我陷入一片黑暗……
  恐惧在我周身蔓延,我知道,我终究被困在了这漆黑的矿道。瓦斯在渐渐积聚,氧气已越来越稀薄,我趴在地上,失去了前行的气力。
  我必须跨过这道坎!必须再见到初生的太阳!
  我必须跨过这道坎,不然谁会知道我们矿工的艰苦!
  问问兄弟们,在我们这里,八小时工作制是不是天方夜谭?谁不是顶着星星下矿再迎着月亮出来?你们只看到成吨成吨的煤被装上卡车运出去,但有谁知道每块煤上有我们矿工的多少血、多少汗?你们说煤矿是国有垄断行业,说工作人员高工资高福利,那你们谁来看看发到我们手里的钱究竟有多少?看看我们工资讨得有多辛苦?再看看我们和家人到底过的是什么日子!
  我必须跨过这道坎,不然谁会知道我们矿工的辛酸!
  我们也有生命、也有思想、也想活着。每天顶着劣质安全帽,看着有些变形的矿道顶梁我们也会不寒而栗。可一次次反映的结果不是一遍遍的应付就是工头的一个个白眼。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领导来视察,心想总算能排查安全隐患了,可负责人却让我们停工休息半个月,等检查组走了再回来继续生产……
  我必须跨过这道坎,不然谁会知道我们矿工的无奈!
  我们也有家,也要吃饭,不在黑矿干活儿我们去哪儿?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是也找不到工作吗?更何况我们这些没什么文化的工人!我们也不想打黑工,我们也知道这要冒生命危险,可是……
  山西政府还出台规定说不再维护给不法矿工打工的农民工权益,难道小煤窑的存在是我们的错?我们不工作,那孩子拿什么吃饭,又拿什么上学?我们苦点儿无所谓,只要孩子有书念,有出息……
  我必须跨过这道坎。
  我不知道有多少弟兄像我一样被困在这井下,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我只知道,我得等到救援人员、我得再看到孩子明亮的笑脸,我得……
  我必须跨过这道坎!
  本文中的这道“坎”,显然是虚构的,作者并没有这种经历。但文章让人读后一点也不觉得空泛与虚假。作者通过细腻的文字写出了“矿工的艰苦”“矿工的辛酸”“矿工的无奈”,非常具体、生动。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作者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能借助于媒体的各种宣传报道,将生活中的真实情景移植到虚构的舞台上来,虽是虚构却很逼真地勾勒出了人们一直关心的一个社会话题——矿工的处境,这种虚构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坚实基础上的。所以它虚而不假,似假实真!
  
  二、在浓郁的情感交流中旁叙他人
  
  很多同学在写作时喜欢叙说别人的故事,这本无可厚非,问题是一旦叙写起来,就达到“忘我”的境界,整篇文章除了开头结尾稍稍与主题牵连一下,其余部分只是纯粹叙说别人的故事,这样的作文给人的感觉“我是我,他是他”,很难引起读者共鸣。此类作文要想写得好,必须要把“我”融进去,与你写作的对象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请看下文:
  我想握住你的手
  鹏城长街,看不尽人群,大地都是离别泪;志华日月,悟人生真谛,浩气长贯神州天。
  ——题记
  有一种握手,不需要直接接触;有一种握手,只需要情感的对话。在千里之外,我看着电视画面上缓缓而行的丛飞的灵车,有了平日里所没有的庄重,平时不爱哭的我竟在电视解说员的解说下流泪了,我想象自己飞向了深圳,紧握住了他那只原来厚重,但现在被病魔折磨得纤弱的手。
  丛飞,我有许多话要对你说:
  做一位艺人已经很辛苦了,做一位乐善好施的艺人应该是高尚了。你从1997年开始,就加入深圳义工联,公益演出300多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公益的活动一定要有,这样可以体现一位艺人的爱心。你做到了,公益演出那么多,得到的商业演出费你把它全都给了别人。在你满足自己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但你连自己家人的生活都不顾,你只管在用心雕琢着你自己的内心世界。你在知道自己身体将要垮掉的情况下,还在舞台上用嘶哑的声音祈祷善良和正义,歌唱美好愿景,而出场费仍然是赞助了别人。你只说“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只要给我生命,我就要给别人带来快乐”。我说你似乎有点傻。
  面对失学儿童,面对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你给了他们帮助,他们会永远记得你。但城镇里个别所谓的“贫困家庭”,却把你当作了摇钱树和他们成名发财的肩膀,有时在你经济困难时还打电话来催着你汇钱。当时你已经病得连自己都顾不上了,还要住院花钱,生活花钱,因为病又不能站在舞台上再挣钱了,可你却咬紧牙关,砸锅卖铁,也没有放弃对他们的承诺。你对自己“要什么”问得太少,而对别人“缺什么”问得太多。面对贫困,你只说了“让我的歌声给你深深的祝福和最美好的祝愿”。我说你似乎有点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你37岁,怀着你那颗直面社会、心系苍生的心永远地睡着了。你的笑容很美,你穿着那美丽的白色演出服无论唱歌和睡觉都最美,我们都希望看着你安详地睡去,没有一丝的挂念,也希望你把那副担子卸掉,做一个和平常人一样的人,安静地睡去,可你却连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放过,竟然提出要捐出眼角膜,让自己有用的器官能帮助需要的人。在你生命的每一刻,想的还是他人。我还是说你似乎有点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你奋斗的田野里,会踩出更多的道路……
  丛飞,握你的手,祝你一路走好。
  丛飞,一个足以让万人景仰,让中国人骄傲的名字,代表的是乐善好施的高尚,诠释的是“用嘶哑的声音祈祷善良和正义,歌唱美好愿景”“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的精神,象征的是“对自己‘要什么’问得太少,而对别人‘缺什么’问得太多”的品质,表现的是“生命的每一刻,想的还是他人”的情操。这是一曲悲痛欲绝的壮士挽歌,也是一首热情豪迈的英雄颂歌。
  作者将目光投向南粤,聚焦深圳,锁定德艺双馨的艺人丛飞,审视他平凡而朴实的生平、无私而伟大的心灵,机智而完美地演绎了文题。这篇文章,可以说作者与丛飞从内心深处做了深刻的灵魂交流,读者又怎能不为之感动!
  所以,叙说别人的文字中,一定要倾注自己的血液,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才能博得别人的青睐!
  
  三、在明确的中心笼罩下串连经典
  
  “回到历史,复述经典”,现今多遭诟病,但这也不可一概而论。选用经典的历史材料,忌讳的是一来材料不准,与文章中心若即若离;二来材料散乱,不能很好地用明确的中心统率材料。如果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历史经典未尝不是高考作文大餐上的一盘好菜。请看下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