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两篇书序比照式阅读教学描述
作者:沈中尧
文本研习,尤其是散文的分析鉴赏,讲求的是“形神兼具”。形,即文本的体貌特征、行文笔法;神,则是内在的思想精神、情怀趣味。“方式方法通用,文体目的相通”,既是一种规则,也是一种策略。而古代的“序”(包括赠序、书序)又普遍具有散文的属性,因此,基于“形神”两面的思考,在解读或研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基础上,把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拿来与《兰亭集序》做比照式阅读,这有助于学生在充分了解文言文中“书序”特点的同时,能更好地把握即景抒情、就事言志的手法,透析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以及理想追求。
课前准备:
1.印发《春夜宴桃李园序》,要求对照《兰亭集序》进行自读。
2.要求每一位学生整理出两文对照阅读后最明显的感受,一到两点即可。
3.提示学生,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着重探寻两位作者的心理轨迹。
译文参考:
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而人生浮泛如做梦一般,能有多少欢乐(时光)?古人秉烛夜游,确实是有道理啊!
况且春天用艳丽的景致召唤我们(赏玩),大自然把美好的色彩提供给我们(吟咏)。于是相会于美丽的桃李园内,叙说兄弟团聚快乐的事情。诸位弟弟英俊秀发,个个好比谢惠连;我们吟咏的诗作,只是惭愧不能赶上谢康乐。幽雅的欣赏还没有停,那高远的谈论已变得清妙起来。
摆开盛席坐在花丛中,频频举杯酣醉在月光下。没有好的诗作,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赋诗不成,按金谷园喝酒的例子罚喝三斗酒。
教学建议:
1.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总原则下来调控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
2.可根据学生自读领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的次第。
3.必要时可将《春夜宴桃李园序》的译文提供给学生,减少阅读关卡。
教学设计:
一、关注文体,把握特点。
两文虽然同为书序,但与我们以往读过的“序”相比,由于这两篇书序都是为唱和诗作的集子所作的序,所以,文中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语句的比重又都远远大于其他的序。
《兰亭集序》中的议论和抒情部分,占了三段文字的一半有余。除首段描述兰亭宴集的盛况,以及篇末交待《兰亭集》的编撰情况,全文的主体部分皆为议论和抒情,形成了起于叙事、重在言情、止于说明的构架。
《春夜宴桃李园序》则是叙、议难分,完全议论或抒情的语句(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不计,几乎是凡叙即带议(如: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凡叙总含情(如: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兰亭集序》与《春夜宴桃李园序》既具有一般书序的特点,又有与通常书序不尽一致的地方:叙事或写景只是由头,感物而抒怀才是目的。
可见,序与序有别;书序与书序也各有各的特点。
二、分析结构,理清思路。
《春夜宴桃李园序》尽管也融叙述、议论、抒情于一文,但没有按以叙为引、由景及情的“套路”行文,而是起笔即大发感慨: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指导翻译: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而人生浮泛如做梦一般,能有多少快乐(时光)?
接着,“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古人持烛夜游,确实是有道理的啊!)一句话,既表明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又巧妙地引出了眼前之景,进而涉“序”做叙议。
推断:古人如此有道理,今人(我们)何不亦如此。
乍看《兰亭集序》的行文,好像是作者即景而生情,但实际上仍是有“情”在先的,只是文章采用了前后照应的结构方式。不像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先定情调再叙议。
比照两文的结构思路:
《兰亭集序》分作三段,全文在“实——虚——实”中前行。开篇实写时、地、人、事,结句既承前作结又自然照应开头。中间主体部分的内容则超越了时空的局限,但那些评说、议论、感喟却虚而不空。行文的过程明显可看出带有作者为充分展示自我情绪而做的设计。
《春夜宴桃李园序》也可分作三段:一到“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处;二到“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处;余下为第三段。全文由远及近,由叹入景,“虚——实——实”的安排显然是以“情”来先声夺人了。
可作如下比较分析:
假如把《春夜宴桃李园序》的一、二两段调换一下位置,去掉“况”字后,其行文的结构思路与《兰亭集序》就基本相同了。
可见,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效果,必须在文章的结构、层次方面有所安排或设计才能显现出来。
三、明确手法,体会风格。
常言道:“文如其人。”也就是说,作者的风度、气质、襟怀、情操等往往会糅进其作品之中,或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流露出来。
王羲之与李白,一为“书圣”,一为“诗仙”。
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志存高远,富于创造。“书圣”情怀的高洁脱俗、心灵的美好自由,使其眼中的自然更多了几分活泼的生机和灵性。《兰亭集序》中,景致的描写是细腻的,抒情的内蕴是丰富的,“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古文观止》语)。清新洗练的文笔,虚实相间的叙议,时不时会令读者联想到书法者泼墨挥毫一气呵成的风姿。
李白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也是一览无余。襟怀的旷达,气概的豪爽,以汪洋恣肆的笔法倾泄而出。仅仅是与诸堂弟的一次聚会赋诗,却从天地万物说起,阳春“召我”、大块“假我”的气势,“坐花”、“醉月”的神态,无不显露出一种非同常人的胸怀。即使在叙写饮酒赋诗之情时,也极富豪情地要赋诗不成者罚酒三斗。“斗酒诗百篇”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皆具大手笔的两篇序文,用语精当,组句严整。文中随处可见的对偶句:写景,清新亮丽;叙事,简洁明快;议论,言简意赅;抒情,情真意切。加之比喻、借代、夸张、用典等手法的妙用,使两篇书序在诗情画意中更多了几分幽怀逸趣。
四、探寻情思,激活认知。
同样为宴聚赋诗而作序,又同样借书序记事而言情,《兰亭集序》与《春夜宴桃李园序》有关宇宙天地、人世死生的感触、感叹、感慨,无不聚焦于一个“乐”字。只是围绕“乐”的思考、思索、思辨又各有其重。
《兰亭集序》从由“乐”生“痛”,到言“痛”还“悲”,最终思“悲”而“感”,曲折多变中可见作者跨越时空的深层见解——
一是触景生情的自觉。(传统的)
二是虚实相间的布局。(设计的)
三是依事入理的开掘。(联想的)
《春夜宴桃李园序》开篇即明示人应当及时行乐,强调的是良辰美景不可错过,通篇又以“乐、欢”贯穿,显得十分潇洒。作者一贯的豪情逸兴与眼前的春夜宴景也可谓“若合一契”。
不管是一“乐”到底,还是“乐”“悲”起伏,两文皆充满了人生如梦、生命短暂的情思,有别的只是情调的激昂或低沉。
一个人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思想。王羲之的感叹,从一个侧面显露了东晋士大夫们的生活情趣、道德修养、精神追求;李白的洒脱,则是他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理念既悖反又相容的辩证统一。
阅读两篇书序,比较两位作者同样面对有关生命生活的问题所做出的不同表白,可以激活我们对于生活状态、生命价值更为全面的认识、认知、认定。
教学分析:
《兰亭集序》教学过程中所引发出来的关于生命价值、人生意义的思考,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应尽可能使其指向性更为明确或具体一些。譬如,可以就生命价值、人生意义的阶段性做一些分析评价。而用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来进行比照式阅读,可以缩短文本内涵与学生认识的距离,使围绕文本所展开的各个层面上的对话能形成互动有所推进。同时,可以结合专题的写作要求,指导学生在各种“风情”间做可行的联想评判,引领他们从关注自我、关注周围一步步向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延进。
沈中尧,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南京。本文编校:左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