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从一篇被打捞起来的高考作文说起

作者:罗晓云




  在这里,我们要讨论一篇被打捞起来的高考作文。这篇文章,初评为36分(及格分),二评为42分,三评为39分。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反复阅读后“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比初评高出18分。同一篇应试作文,判分出入如此之大,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何教授认为: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何教授打捞该文,崇真叱伪,注重的是它的质朴与本真,这在“为文而造情”、“繁采寡情”的不良文风甚嚣尘上之时,意义非同一般。这一点,我们将在其他章目中再讲,这里不展开讨论。现在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1.该文从初评到第三评,分数均偏低,这是什么原因?2.该文流露的情感是质朴的,真实可信的,但是不是凡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就应该打高分?我们的看法是:1.这篇应试之作最后的评分偏高,而且文章存在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2.情贵本真,这肯定值得提倡(当然文章中表达的本真之情也须提炼),但决定文章质量的因素绝不只是一个,应试作文要特别注重章法。很明显,该文在章法上存在问题,应予以纠正。
  怀想天空
  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明净。在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①开篇有闲适之气,与文中所抒之情不谐。②开篇要点题,不光要写“天空”,更要扣“怀想”。)
  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因为作为农民,这是他们的义务。(不只是“义务”,更是“本职”“使命”。)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可否是在夏日里纳凉的星空下?),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信息量小,文章显得单薄。)
  在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前两天,我体会到了。又热又累,当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点把麦子割完,回到家洗个澡,然后在床上睡五六个小时。(这个体会,文章后面也写到了,前后重复。此处可以间接的方式写。)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来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儿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此段后半部分内容与主题无关,可以不写。)
  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学校里早起惯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铁盆里。然后,我进入厨房做饭。(与题目无关的内容可以少写或不写。)
  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5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吃过饭,碗都没刷,便骑车下地了。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此处描写,应该结合天空写,一者可以再现优美的劳动场景,二者可以照应题目。)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馒头,边吃边说:(如果真的是在烈日下割过麦的人,应该在此加写一个喝水的情节。此时喝水可能比吃饭更重要。)“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这里应详写。)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可与割麦时的烈日炎炎对比,以加强“怀想”的意味。)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
  该文在章法上存在两个问题。
  1.详略倒挂,该详写的没有详写,不该详写的却写得不少。这是作文最应戒除的毛病之一(刘熙载有言:详略戒适宜)。从文章立意的角度考虑,在炎炎烈日下割麦应是重点,要详写,非浓墨重彩不可。但通观全篇,关于父亲割麦的内容只有寥寥几行,这是不恰当的。特别是用以表现父亲劳作辛苦的文字更少,只有12个:“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父亲在下地之前嘱咐我干些什么什么,我起床后干了些什么什么,这些内容只能略写,当惜墨如金,但文中竟用两段文字来写,占去全文四分之一的篇幅。又如,写我对割麦的体会,前后共写两次,文字基本相同,没有作详略虚实的区别,这也是不恰当的。
  2.缺乏点题的意识。点题是一种重要的章法,“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白居易《新乐府序》)诗经有在开篇和结尾处点题的传统,其目的是使“见之者易谕也”(同上)。“易谕”就是好理解,易明白。诗经中的这种做法,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刘熙载《艺概》指出:揭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这就是说,文章开头、中间、结尾,都应积极主动地予以点题。特别是高考应试作文,点题就显得更为重要,有不少考生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得分手段,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能说有什么不对。你在关键的地方“访问”一下题目,一是提醒你自己不要说题外的话,不要下笔千言而离题万里;二是提醒阅卷的老师:您可要看好了,我正在遵题作文哩。而这篇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似点题而又没有点到位,只是在“天空”上徘徊,而没有在“怀想”上用力。为了克服这个毛病,我们在修改稿中,将开头改为:“我怀想麦收时节的天空。”在结尾段中加一句:“室内很凉快,但我们怀想那个烈日炎炎的天空和麦地。”文章的中间部分也有很好的点题机会,但也失之交臂,令人遗憾。
  怎么修改呢?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处点题。开头、结尾处可以直截了当地点题,形成首尾呼应之势,但用语可以稍作变化:前面的含蓄一点,抽象一点(我怀想麦收时节的天空),后面的抒情色彩要浓一点,具体一点(但我们怀想那烈日炎炎的天空和麦地)。中间点题则要巧妙一点,艺术一点,可以在给父亲送饭刚刚下地之时进行,借描写父亲劳动的场景点题:“无边无际的麦地翻滚着金色的麦浪,高远的天空显得特别的湛蓝。父亲穿着白色的衬衣,一起一伏,远看仿佛一只飞翔的白鸽。”
  2.调整部分内容。①压缩有关“我”的内容,将一些与割麦无关的内容删去。②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割麦的感受。前一次虚写,后一次实写,前后呼应,使之富于变化。③有关烈日下割麦的内容要加强,以利表达文章的主题。
  下面是一篇修改后的例文。
  怀想天空
  我怀想麦收时节的天空,那明净的,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的,烈日炎炎的天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田间地头,在夏日纳凉的星空下,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滴禾下土。他们在冰天雪地里掏挖沟渠,他们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
  在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前两天,我体会到了。我觉得,要知粒粒皆辛苦,你起码应该是个农家子弟;而要知父母恩,你最好是与父母一起在烈日炎炎的天空下去收割麦子。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下地了。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5:50,快速穿上衣服,赶快进入厨房做饭。
  我做好饭,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5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赶紧骑车下地了。
  无边无际的麦地翻滚着金色的麦浪,高远的天空显得特别的湛蓝。父亲穿着白色的衬衣一起一伏,远看仿佛一只飞翔的鸽子。太阳已升得老高,火辣辣的滋味令人生畏。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好像刚刚从水里爬起来似的。他说:“你吃过了吗?”便接过水壶,咕嘟嘟喝了一阵。又说:“我割完这一垄,再吃……”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馒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不能辅导你的学习和考试,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
  听了父亲的话,我有要流泪的感觉,但忍住了,赶紧俯下身去。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衣服也像父亲一样全湿透了。满脸通红,腰酸背痛,难受得很。但我一声不吭,我要学父亲的隐忍与坚强。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但我怀想那烈日炎炎的天空,怀想那希望的田野,怀想仍以原始方式生存的父老乡亲。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室外站两小时,再一次感受那烈日下割麦的滋味。
  
  罗晓云,广东省语文特级教师,现居广东深圳。本文编校: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