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作文训练
作者:徐树忠
一、在“经典”处进行仿写
提起仿写肯定有不少人认为此法束缚了学生的思路,不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容易造成学生写作的千篇一律,而事实上从来不借鉴范例、不玩味名篇而能下笔琳琅的天才,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由此可见仿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我在阅读教学中精心选择出那些典型的文章、段落、片段,让学生来仿写。
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第二小节的一段景物描写时,详细地分析了景物描写的方法:
时 间 上:春——夏——秋
空 间 上:低——高——低
修辞:比喻、拟人
景物内容: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静景)
黄蜂、叫天子 (动景)
色彩及性状:碧绿、光滑、高大、紫红、
轻捷、肥胖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懂得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谋篇布局的章法,按着要求学生写一幅“乡村夕照”图,鼓励学生参与片断模仿,这样既包含着对语感的训练,也包含着对学生构思策略的培养,逐步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教师指导的写作策略,自己主动地尝试并坚持训练,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自己找喜欢的句、段、篇,包括描写的、说明的、抒情的、议论的、记叙的等,也就所谓“经典”之处,然后结合自己的实践模仿。如,模仿《一双手》可拟题“妈妈的白发”;模仿《鼎湖山听泉》可拟题“瘦西湖泛舟”;模仿《死海不死》可拟题“天空不空”;模仿《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可拟题“从热气球到神舟号飞船”等。模仿不仅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也是创作的第一步,别说小孩写字要从描红开始,就是大作家也应该观摩别人的作品。据说茅盾可以把《红楼梦》背下来;“太白诗以《庄》《骚》为大源”正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修补;从燕子我们学会了造房子;从鸟雀的歌唱学会了唱歌。”学生在“经典”处通过学习借鉴,并进行仿写训练,使学生有法可依,模仿得多了,就会超出模仿,有了创造。
二、在“意犹未尽”处进行续写
初中教材有许多课文,如《我的叔叔于勒》《愚公移山》《窗》等,其结尾意犹未尽,令人遐想。我在教学中紧扣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合理的联想,并进行续写,沿着作者的思路,继续向前发展,给文章续一条合理的尾巴,在合理的尾巴上想点子,作文章,顺上文思路延续一下。这种续写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中心、人物性格、作者思想的把握,同时也进行了思维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如《皇帝的新装》的结尾处皇帝听到老百姓说他没穿衣服的话,心里有点发抖,但依然光着身子摆着一幅更骄傲的神气,继续着游行大典,他的内臣们跟在后面走,手中托着并不存在的后裙,文章到此戛然而止,但却“意犹未尽”,还设下了一个个悬念:皇帝明明觉察到受骗为何还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此愚蠢的一国之君下场又是怎样?阅读到此学生仍然沉浸于在人物角色的情境之中,我就抓住这一契机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续写,题目就叫《皇帝举行大典以后》。有同学写百姓造反,推翻这个昏君的统治了;也有的同学这样写:由于皇帝实在没穿衣服,冬天被活活冻死了等等。同样根据《滥竽充数》可以续写《南郭先生逃向哪里?》,根据《最后一课》可以续写《散学以后》;根据《孔乙己》可以续写《孔乙己之死》;根据《愚公移山》可以续写《愚公再遇智叟》;根据《我的叔叔于勒》可以续写《我的叔叔是富翁》;根据《窗》续写《不靠近窗口的病人看到了什么》……
续写实质属于延伸作文。根据原作充分发挥想象,顺循原作思路、线索、情节脉络或中心发展、延伸,它是原作的新编续篇,它与原作有所联系,又有所创新、深化、发挥的一种写作形式。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性格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在写作训练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充分利用插图进行引写
初中教材有50幅左右的插图,这些插图或国画、或木刻、或山水、或人物,琳琅满目,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进行写作的训练,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根据教材插图进行引写,首先要以插图为窗口,深刻地理解课文。插图是课文内容的艺术再现,有的是课文思想内容的高度浓缩;有的是课文的某一片断的精彩描绘;有的是课文重点难点的直观图示,它们就像课文的窗口,在教学中,我们只有善于抓住这个窗口,指导学生启开这个窗口,从而做到鞭辟入里,以管窥豹,更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并掌握文中写作方面的谋篇布局的策略,用以指导写作。其次,要以插图为基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幅插图往往有多种功能,可以看图记叙,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人、物、景,然后依画面为触发点,展开广泛的想象和联想,训练观察力和想象力;可以看图说明,首先要读懂画面上的人、物、景及其关系,其次要抓住重点与特点有条理地进行表达,训练语言的准确性;可以看图议论,主要从简叙论点——提出论点——证明论点——联系实际——归纳总结这五个方面训练综合分析思考及表达能力。通常语文教学对课文中插图重视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还可以插图为基地进行引写指导。如《藤野先生》一文中的插图,我首先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按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观察插图,深入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认清人物的外貌特征,设想他们的思想活动、心理世界、语言动作,然后要求学生从画中到文中,由文中到文外进行联想和想象,或看图记叙、或看图说明、或看图议论,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辨力、表达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看图作文水平的提高。
四、在“凝练”处扩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读与写的关系。读可以为写作提供深厚的文化素养,这是各种能力赖以形成的基础。而只有领悟“为文之用心”才能下笔似有神助。初中教材选入了许多千古流传的佳句、名家名篇,这些内容往往具有简洁,凝练、生动的特点。如果我们利用这些特点,对部分内容进行扩写的训练,这样不仅对“凝练”部分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不无裨益,有些中学生写作文,有时只能写几条干巴巴的筋,不善于联想和想象,有时又把材料平铺直叙,详略不分,而扩写有助于克服这些毛病,比如我在教《乡愁》一文时,诗人把“乡愁”化成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意象,这一点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让学生为乡愁打一个比方并寻找一个具体生动贴切可感的意象,例如学生说:“乡愁是一条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是一碗老醋,每尝一口都让人心酸。”“乡愁是一坛飘香十里的陈年老酒”“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大树……”各领风骚话说愁,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扩写要因文章体裁区别对待。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把原文中对人物的概括叙述化作具体描写,可以适当地描写肖像、心理、语言、行动。写事的记叙文可以把笔墨花在对事情发展过程的补充上;说明文应抓住特征,从深度广度扩充,可作生动说明,或平实说明;议论文一般可补充论据、补充论证。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片断,就可以把“我”捕鸟前的企盼,捕鸟中焦急等待,捕鸟后欣喜雀跃的心理活动作全景式的描写;再比如《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惜别”片断,就可以把“惜别”事情发展的过程补充完整;《岳阳楼记》中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抱负的感慨的阐发也很有意义。
由此可见,扩写就是将原作加以扩充、拓展和发挥,扩大篇幅的一种写作形式。扩写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充实内容,增枝添叶,丰满血肉,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情节更生动,形象更突出,比原作更具感染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中的“凝练”处进行扩写训练,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理解能力,驾驭题材的能力、想象力、化简为详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提高。增强广大学生写作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固然多种多样,但以上在阅读教学中有机结合作文训练,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徐树忠,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江都。本文编校: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