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在语文教育中运用再造想象
作者:叶飞翔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作者在作品中所描写的,有些是生活经验,有些是想象得来的。读者的生活经验与作者不同,不能一一从生活经验中去领会作品,所靠的大半是想象。对于作者的想象文字记录固然要用想象去领略,对于作者的生活经验的记录也只好用想象去体验。
可见,再造想象与学生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联系紧密。在教学中,首先要求读仔细,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展开想象,把白纸上的黑字再返回到具体事物中去,逐步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
一、运用再造想象的方法
对于体裁不同的文学作品,发挥想象力的方法是不同的。
(一)诗词
“艺术的魅力来源于丰富的生活为基础的丰富的想象。”可以说,没有想象便没有诗词。作诗填词是如此,那么,在阅读和鉴赏中,我们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呢?
1、意象说
诗词的特点之一是借助形象表达思想,可以从诗词所描绘的形象入手。
《沁园春·雪》中的写景抒情,景为情绘,景情为词而设,为意而写。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诗人由北国的奇丽景色加联想而成词句,读者则由词句想象作者所经历过的雄浑之景,由此形成的文字信息在头脑中反馈出来,充分领略“披雪的群山(一条条山脉)宛如银蛇在舞,冰雪覆盖的高原如一头头白色的大象在奔驰”的意境。从而领略作者写景的磅礴气势,更能体会到作者热爱、赞美大好河山的情感。
2、一体论
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诗画一体论”的思想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黄庭坚说:“诗成无象之画,画出无声之诗。”
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钱钟书也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中指出:“诗画是孪生姐妹。”
王维是盛唐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他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歌达400多首。其中山水田园诗尤为人们所称道。
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曰潺媛。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整首诗犹如从一个定点拍摄出来的照片,这个定点就是“柴门外”。诗人以此为立足点,游目驰骋,广摄四旁,剪辑了“寒山、秋水、落日、暮蝉、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再剪接入诗人与裴迪两个隐士活动的特写镜头,组合成一幅墨色清淡、悠远静谧的辋川秋日黄昏图。这种“经营位置”的“绘画”功夫是大有画家的功底的。又如《渭川田家》,诗人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在前八句中罗列了许多农村生活中的个别迹象,看上去很散乱,但是第九句中用了“闲逸”二字一点,就把那些个别迹象连贯起来了,组成了一幅和谐而又具体生动的画面。
(二)散文
传统的散文是拒绝虚构的。但是范仲淹并未到过洞庭湖,却写成一篇《岳阳楼记》的名文,这又作何解释呢?这是范仲淹的想象。
想象不同于虚构,心理学诠释,在知觉的材料上,如果通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想象(创造性想象)。文学离不开想象,散文也同样离不开想象。范仲淹在文中对“时间、地点、人物、缘起”等内容,老实得很,无一虚构。但他完全可以通过想象来绘雕“洞庭湖的波浪与景物”。“对于作者想象的文字记录固然要用想象去领略,对于作者的生活经历的记录也只好用想象去体验。”(叶圣陶语)
对于散文类中“景、事和人”要“身临其境”,仿佛“亲眼看见一样”。
1、细节说
要紧紧抓住写景叙事中占重要位置的景或某一细节来展开想象。
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第三次背影”是“放大了的慢镜头”。想象父亲爬上月台的笨拙吃力之状:偌大年纪,且肥胖的身躯,爬上翻下。足见爱子之情的真挚深厚。
2、修辞说
要善于抓住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再想象,能充分理解其意义和效果,事半功倍。
如《我有一个梦想》(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词)。演讲者大量地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方法,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比喻这种修辞句。这些比喻句的喻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具体的,为人们所熟悉的或经历过的事物。而本体是演讲者要阐述的事理,或是人们没有经历过的不熟悉的事物。在这里演讲者本身就将喻体与本体之间进行了联想和想象。因此,读者在阅读这篇演讲词时,势必也要进行同步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准确地把握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情感。
总之,要进入作者的意识流、思路。随着环境、人物、情节,力求接近作者当时的那种“忘我”之境,仿佛“亲眼看见一样”,同主人公共喜悲。
因此,学生在阅读作品时,若能经常地在大脑里面画上那么几笔,甚至是生动活泼的工笔,既能丰富文章的内涵,又能避免阅读时文字的枯燥之嫌,还能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当然,把所读的文章都用大脑去想象一番是不必要的,所需要的是平时每当看到精彩的描写时,就掩卷一思,抓住“文字描述”的最鲜明、最突出的特点就行了,而不必面面俱到。
二、培养再造想象的途径
想象既然是一种心理现象,那么一个人想象力的培养还是有途径可循的。这里大致归纳出三种途径。
(一)积极调动自身的已有经验
任何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身的经历、经验。利用这些经历、经验来阅读文学作品、展开想象,是一个稳妥的途径。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阅历越丰富,展开想象的空间就越大。
1、学会观察,丰富阅历。
观察的范围仅局限在课堂、书本上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入社会。要注意的问题是:不同的时间所观察的景物是不同的;同一事物的观察角度不同,其主观感受是不同的;不同的心情和思维方式所观察的景物,感受也不一样。
例如:同样的一棵古松,商人想到的是其值多少钱,植物学家首先想到的是属于什么科的植物,而在画家的眼中就能产生某种美感。
2、调动经验,强化创新。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又调动了自身的生活经验、知识,对其进行了再加工再整合形成的。如果没有自身生活经验、知识的参与,其想象的产生就缺乏必要的根基。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直观、直接的手段来诱导学生,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一个重要途径。
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风光的描绘,朱自清的父亲“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桔子”的场景描写,都可以用简笔画的形式给展示出来。根据名著拍摄的影视作品更是说明了二次创作者的想象力。
(三)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感水平
学生的想象力活动是要靠语言这个载体来表现的,仅有丰富的想象而无丰富且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想象活动就难以完成。由此可见,想象力是会受到语言这个因素来制约的。
1、积累词汇,丰富语汇。积累词汇,丰富词汇的渠道有多种:如宋代词人柳永就善用民间“俚语”。李清照的诗词语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显得精妙清亮。所以要努力提高锤炼语、词的能力。
2、强化训练,丰富想象。丰富语汇的目的在于使用这些语汇来表达自己的想象,表达情感。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只要我们了解并掌握妥当的方法并遵循卓有成效的途径来发展学生想象力,就能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叶飞翔,语文教师,现居浙江安吉。本文编校: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