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2008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重点题型例析
作者:倪同刚
从上表可见,今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从体裁上看,宋代诗歌成主角。18套试卷20首诗歌,宋代诗歌占了11首,成了今年考查的主要内容,其中诗8首,词3首。其余9首为唐诗5首,金诗1首,元散曲2首,清诗1首,分布较广。不过总体来说,唐宋诗词仍是考查的主要方向。
二、从作者来看,所考诗的作者介乎考生“识”与“不识”之间。20首诗歌涉及到19位作者(其中有二首作者同是李白),考生熟悉的有李白、杜甫、王维等9位,不熟悉的10位,可谓平分秋色。正如考前大家预测的一样,诗歌鉴赏考查的对象是一流作家的二三流作品或二流作家的一流作品,这是大趋势,估计明年仍是如此格局。有意思的是去年三套试卷中出现苏轼的作品,今年苏轼一次也未出现,而去年未出现的李白,今年却在二套试卷里露面。而王维、王安石、谢枋得等三位诗人,去年在各地高考试卷里出现,今年依然考到。另外,今年安徽、江苏、湖南卷所考诗的地点都与本省相关,而江西卷所考诗的作者杨万里即为本省作家,这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说明各地高考命题不回避热点,关键是检测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从分值、题量上看,18套试卷考查分值在5-11分不等,其中8分的有9套,10-11分的2套,6-7分的5套,5分的为2套。题量2题的占13套,这样便于全面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其他3题的有2套,1题的为3套。分值与题量基本保持了各地往年的风貌。
四、从知识点分布来看,面广点多,但基本围绕诗歌鉴赏的基本元素出题。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所涉及到的考点除文学常识、风格、形象、意境外,主要表现在炼字(语言)、情感、内容、手法四大方面。表现手法中又特地将修辞单独进行考查。这些都是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围绕这些基本能力点做文章。
下面拟从上述四个重点方面对今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特点作个简要剖析,以供广大考生备考2009高考时参考。
一、炼字的考查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所谓炼字,就是在诗歌创作中对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和创造性的搭配,使之获得简练、形象、深刻的表达效果。这些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又往往被称作“诗眼”。赏析炼字,是品味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今年高考看来,赏析炼字的题型一般有三种:
1、定向赏析型。指命题人将诗句中的字挑出来,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这题要求对“网”字的表达效果进行定向分析,答题时一般从修辞、动静、联想、想象等角度考虑,方能体味其妙处。要分二步走,第一步分析词义,第二步分析它的艺术效果。如这题可答为:这里的网是动词,网春即把春天留住,用字新颖。(第一步析词义)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留住。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第二步赏修辞)类似这样考查的还有今年的安徽卷(题略,大家可以自己找来参考)。
2、自助赏析型。即命题人不明确提供赏析的诗眼,只是提供相关范围,要求考生在这个范围内找出传神的字眼进行赏析。考生如果关键的字找不准,就无法得分,因而其难度较定向赏析稍有增加。如2008年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这是一道自助赏析题,要求考生从第三联中找出字眼加以分析,答题步骤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找出诗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二、三两步同上。如本题答案为:“拳”和“退”二字用得传神。(第一步明诗眼)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第二步析词义)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第三步赏动静)
3、比较赏析型。命题者以二首或二首以上诗歌中相同的字作为对象,要求考生从表达效果的异同角度进行比较赏析,它要求考生对两首诗能做到融会贯通的理解,难度系数相对最大。如2008年湖南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做比较赏析题,同样离不开词义和作用的分析,关键是找出比较对象间的异同。答题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明确比较点(明诗眼),第二步归纳相同点(词义、作用),第三步比较不同点(词义、作用)。这道题目只要求比较不同点,且诗眼已被明确为“愁”字,因此只要答出第三步即可。本题答案为: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用澄碧的蓝天,皎洁的月亮象征着诗人的真挚友情,因而诗人之“愁”是怀念友人王昌龄之愁。王诗中作者以“莫道弦歌愁远谪”从否定角度切入,用“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青山明月不曾空”则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二、情感的考查
“诗缘情而作”,诗歌的本质就是抒情。近年来,诗词“情感”类试题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今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卷有9套直接考查学生对诗词情感的把握和评价,占据诗歌鉴赏的半璧江山。从题型上看,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类:
1、分析诗眼型。诗人情感的宣泄往往会聚焦在诗中的某个关键词语或句子上,而这个“词语”或“句子”即为“诗眼”或“诗骨”,抓住了“诗眼”“诗骨”,披文入情,便能把握全诗主旨。如2008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
这道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诗眼指出它在诗中的具体内容,答题时第一步要答出共性的内容,第二步要配合具体诗句知人论世分析其个性内容。如本题答案:“羁绪”是全诗的诗眼,是一种羁旅之思,其共同情感是游子漂泊在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的首联)。(第一步)除此外,它在诗中具体还指①谪官的愁思(诗的颔联所用的典故);②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颈联直抒胸臆);③年华易逝的伤感(尾联“苍颜华发今如许”的描写);④宦海浮沉的厌倦(尾联“便挂衣冠已慢迟”的描述)。(第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