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略说比喻中的几种变式

作者:陆希致




  在修辞格式比喻这个异彩纷呈的大花园中,有几朵色香浓郁的奇葩,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倒喻、博喻、反喻、较喻、回喻、缩喻、曲喻和续喻……
  与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常式喻不同,这几朵奇葩是比喻苑囿中几种特殊的变换格式,是比喻的灵活运用。在新课标所要求的说、写等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这些变式喻,会使抽象、深奥的道理深入浅出,耐人咀嚼,会使被描绘的人物、景物形象鲜明,呼之欲出,会使读者浮想联翩,神游物外。下面对这几种特殊的变式喻略作解说,以供参考。
  
  一、倒喻
  
  一般说来,常式喻是本体在前,喻体在后,但有时为了表达之需,有意将喻体挪前,本体移后,从而构成“乙像(是)甲”的格式。如:
  1、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2、灿烂的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周总理)的笑容,葱郁耸立的名山就是您的身影。
  这种变式喻由喻体推想到本体,更能突出本体的特征。句1以前面的“神姿仙态”(喻体)比喻后面的“桂林的山”(本体),极其形象地突显了“甲天下”的桂林青山秀颀、娇美的姿态,令人心驰神往。句2以前面的“百合花”(喻体)比喻后面的“您的笑容”(本体),以前面的“名山”(喻体)比喻后面的“您的身影”(本体),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周总理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
  
  二、博喻
  
  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连续说明本体,构成“甲像(是)乙,像(是)丙……”的格式。如: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 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句3、句4用“眼睛”“星星”比喻本体“野花”,用“明珠”“星星”“美人”比喻本体“白花”,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说明了本体的各种特征。
  
  三、反喻
  
  就是从反面说明本体“不像”(不是)什么的。这种变式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而是以反托正,使内容更加鲜明。其格式是“甲不像(不是)乙”。如:
  5、这些作风不正,并不像冬天刮的北风那样,满天都是。
  6、鲁迅是参天耸立的大树,不是左右摇摆的小草。
  句5采用否定语气构成反喻。句6先用暗喻,后用反喻,通过正反对比,更突出了“大树”这个喻体,加强了比
  喻的效果。
  
  四、较喻
  
  就是用比较的形式构成的比喻。它将本体和喻体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本体、喻体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别,常以“于、比、不如、赛过、比不上”等充当喻词。如:
  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句7将本体“霜叶”与“二月花”比较,说明经历秋霜的枫叶可比明媚的春光中红艳艳的“二月花”一样鲜艳夺目;句8说本体“人”瘦过满地的“黄花”,十分逼真地刻画了一代大才女李清照独处思夫,孤寂凄凉,形容憔悴的景况,形象鲜明,催人想象。
  
  五、回喻
  
  这是一种迂回曲折的比喻。它一般是先提出喻体,再否定喻体,最后又提出喻体或本体。这样经过肯定、否定、再肯定,从而加强比喻的鲜明性。如:
  9、乘坐飞机,倚窗鸟瞰,但见地球母亲衣服上美丽的飘带,不,那不是飘带,那是地球广袤的胸怀中一条条蜿蜒的河流;仰望苍天,只见宇宙女神那神秘的眼睛,不,那不是眼睛,那是天空中一颗颗明亮的星星。
  10、站在高山向西看,一条白带绕丛山,不是带,原是新开公路上岭来。站在高山向西瞧,朵朵白云山上来,不是云,原是钻井公房。
  句9先肯定是“飘带”“眼睛”,接着笔锋一转,用“不,那不是飘带(眼睛)”加以否定,最后再肯定是“河流”“星星”。这样平起肯定,陡然一抑否定,又突地一扬再肯定,回环跌宕,使表意深刻透彻,描写绘形绘色,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句10表面上否定“新开公路”如“带”,“钻井公房”如“云”,实际上是更巧妙地强调了它们之间的比喻关系。
  
  六、缩喻
  
  就是用比喻的本体作定语,喻体作中心语,舍去比喻词,使本体和喻体紧接而成。它形式上跟倒喻一样,只是本体和喻体的位置不同于倒喻。如:
  11、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12、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那遥远的地方。
  这两句用本体“思想感情”和“思想”作喻体“潮水”和“野马”的定语,化抽象为具体,激发联想,更使语句凝练生动,内涵丰富。
  学习并掌握以上这些变式喻,对于我们高质量地阅读、灵活优美地写作表达以及准确恰当地解答仿句等语言运用题,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追求优美语言的高标,不可不于此投入较大的精力。领略这些变式喻,犹如徜徉在奇花异卉、争奇斗艳的苑囿中。那朵朵奇葩正以绚丽夺目的光彩,馥郁芬芳的香气,向我们频频招手,令我们赏心悦目,神思飞扬,它不愧是比喻苑囿中的娇美诱人的奇葩!
  
  陆希致,语文教师,现居河北兴隆。本文编校: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