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议论文写作应侧重说理能力的训练

作者:刘保青




  议论文是高中生写作的常选文体。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发展,他们的思维理性逐渐强于感性,反映在作文中,思辨性逐渐增强,喜好写议论文。高考中选择议论文的约占70%。但是,一般高中生写的议论文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通病——肤浅,不严密。看问题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或事物的一个方面,不会深入分析事物形成的原因和事物的本质,观点也谈不上具有启发性,常常是点到为止;有时虽有分析,但分析得不全面。不严密,经不起推敲;文章多半是观点加例子的堆砌,无法把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分析说理;分析说理时不能很好地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容易产生思维偏向,常前后脱节,顾左右而言他。因而,文章的说服力不强,缺乏逻辑力量,思辨色彩不浓。这又是与他们思想不成熟和平时缺乏有效指导与训练相关联的。
  作文就是展示思想。议论文成功与否,就决定于思想深刻与否。语文考纲在规定作文的发展等级时首列“深刻”,并做出了三条具体说明:其一,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其二,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其三,观点具有启发性。具体说来,应具备以下三种能力:第一,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既能多角度思考问题,依据充分的理论或事实做出全面的评价。第二,透过现象揭露本质的能力,既能运用正确、较抽象的概念,经过深入分析,抓住对象的最本质特征,不受表象束缚,把对象本质揭露出来。第三,分清主次的能力,即主要和次要都能得到应有的反映并明显分清主次。要做到这些,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经过长期的历练。笔者以为,以下这些是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学点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进行理论武装
  
  议论文是要以理服人的。这个理,不是歪理,不是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必须符合社会公义,符合社会伦理。讲的道理要想使人信服,就必须使观点深刻,全面,严密。而学生在原理的掌握方面是极端缺乏的,尤其是现在一些学校分科过早,学生对本该在政治课上学到的哲学原理毫无印象。由于头脑的信息库缺少必要的理论,因而无法进行信息的加工组合,自然也就说不出道理。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给学生讲一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原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理,内因与外因关系原理,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原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等等。社会上的许多现象和我们身边的许多事例都蕴含着这些原理,或者可以用这些原理来解释。只有掌握了这些哲学基本原理,看问题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如2008年的湖北省高考作文《举手投足之间》,就可以用现象与本质的原理来阐述:举手投足之类的小事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生活品位和思想境界等。
  
  二、多读点一事一议性的小论文,学习说理艺术
  
  鲁迅先生说过,一切好的文章本身就说明着怎么写。要想写好议论文,还要多读好的议论文,尤其是报刊上常登载的一事一议性的小论文。这些文章道理明晰,结构简单,常能启人心智,多读对提高自己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如《中国青年报》曾登载过一篇小评论《一棵大树死亡的背后》,说的是北京某饭店的大楼旁边的一棵古树最近死亡了。但作者却从中挖掘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内容。第一,这棵大树处在一座档次不算低的饭店旁,每天进出这个饭店的各级领导一定不少,难道这么多的领导就没一个人看见这棵大树在日渐死亡吗?第二,这棵百年古树紧临这座饭店厨房的烟囱旁,当年建造这座饭店时,难道就没想过要保护古树吗?作者就是由一件生活小事,经过深入挖掘,提出了一些常人没有注意的问题,发人深省。一些大块的文章固然很好,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很难学到其中的妙处。常读这类小评论,多悟一悟,品味品味,是可以学到一些说理艺术的。
  
  三、平时开展各种辩论,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常言道,理不辩不明。许多现象如果不深人思考,不加以辩论,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明了。在经过思考、辩论之后,才能使问题明晰化,同时,辩论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做教师的就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辩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选取足以引起学生思索和争论的命题,如生活中的某件事,某类人,某种言论为评判对象,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学生也可以自选话题,利用课余的各种场合开展辩论。辩论时,注意聆听对方的观点,看对方观点有哪些可取的,有什么漏洞,才好抓住对方的漏洞展开攻击。当然,辩论只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从辩论中培养各种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防止重求异,轻求同,重横比,轻纵比等思维偏向,做到以理服人。注意思维的独立性(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思维的批判性(是非分明,思维具有思辨性),思维的辩证性(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等。
  
  四、多写评论性的小论文、小片断,掌握说理方法
  
  常言道:“光说不练是瞎把式。”懂得的道理再多如果不落实到写作中,终究是一句空话。所以,要想学会说理,还要靠扎扎实实的训练。平时,可以就听到的,看到的一些社会现象,通过写日记、周记、小评论等形式发表自己的评论。写作时,要综合运用以上所谈到的三方面问题外,还要学会下面的一些常见的说理方法。
  1、退步设反法:这是在写用事例证明道理的议论文时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它常常是在事例叙述完后,从事例的反面假设一种情况,指出其必然产生的结果。如《六国论》中就很好地运用了此法。作者在总结了齐、燕、赵三国灭亡的原因后写道:“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这几句就是从事例的相反方面提出的假设,讲出的一番道理。
  2、就例评价法:就是在事例论据前或后,围绕事例进行评论的方法。用在事例前的议论,能起到领起事例、限制事例的叙述方向的作用;用在事例后的评论,可以起到总结事例的作用。如《崇高的理想》一文中,在列举完“李冰”“夏禹”“文天祥”“孙中山”等事例之后,作者评论道:“所有这些人,都是有伟大理想并坚决为他们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他们的理想不是为哪个人,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他们为了自己的伟大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官可以不做,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这些人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这样的一些人,是永远不会从人民心中消失的。”这段议论就很好地评价了所列举的事例,既加强了文章的说理性,又使论点和论据结合严密。
  3、究根探源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批驳不良现象的文章中。它常是在摆出不良现象后,深入挖掘,揭出不良现象的根源和实质。运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说理显得深刻。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作者在批判主观主义的学风时,先摆出了主观主义的表现,然后深入分析,指出了主观主义的危害:“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进而揭示其实质:“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4、寻求因果法:就一个事实或一个现象,寻求它发生发展的原因或结果,即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论据联结起来的方法。如鲍昌的《梦的杂感》中“现在,有些年轻人不爱谈理想,爱给自己编织许多梦想。一旦梦想不能实现,就嗟怨起来,‘唉,我的梦想破灭了!’……惆怅于晚霞的‘消失’啦,感慨于心灵的‘污染’啦”。文中“不爱谈理想,爱给自己编织许多梦想”是原因,后面的种种表现是结果。再如,接着前面的例文是:“情绪是这样低沉,简直是让人不寒而粟。我认为,仅仅从不谈理想只谈梦幻这一点上看,梦想者的碰壁就是难免的。因为他们的梦想一是不切实际,二是从个人目的出发,有如甩开群众,想要悬空独舞,这怎能不跌跤子呢?”作者由现实中的种种表现,深入挖掘了原因,就增强了文章的说理性。
  刘保清,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枣阳。
  
  本文编校:石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