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丁香在古典诗歌中的芳香之旅
作者:张 波
的写照吗?
李煜的《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几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襄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李煜在这首词里,写了一个歌女从化妆出场到终场赴宴的全过程,突出了女主人公妩媚的神态。“向人微露丁香颗”就是美人唱歌的神态。丁香再一次幻化为女性的形象。
丁香,冷艳幽香,心中有化不开的愁结,纤手柔条,依槛望月。这不就是文人心中的佳人?
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审美者不仅可以由所感知的自然对象联想到另一个自然事物。而且可以由自然对象联想到人的性格和思想情感,也就是感受到意象的“韵外之致”。由丁香的花蕾密布,联想到愁思郁结,由丁香的娇美的、诗一般的花朵和淡淡的芬芳联想到美丽的女子,自然和人、客体和主体在美的创造和欣赏中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所说的:“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舍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四、丁香的理趣
香中人道睡香浓,谁信丁香嗅味同。一树百枝千万结,更应熏染费春工。
——元好问(金)《赋瓶中杂花》
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丁香花是柔弱的,是愁怨的化身。这已然成为丁香花留给我们的固有形象。但高洁素雅的丁香花,不仅仅给我们以韵致,还给我们带来理趣,也传达出深刻而耐人寻味的哲理感悟。丁香花就在诗意的世界中既给我们以审美,也给我们以精神。
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丁香》诗: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这首诗中也有“丁香结”的意象,但却不是忧愁郁结,而是无牵无挂、恬淡闲适。诗人无所事事,浪迹江湖。饮酒放达,襟怀高远。他看到丁香千结,就殷勤地去解开她,让丁香花在春天的枝头自由自在的开放,诗人是多么洒脱的情怀!
清代诗人陈至言的《咏自丁香花》:
几树瑶花小院东,分明素女傍帘栊;冷垂串串玲珑雪,香送幽幽露簌风;
稳称轻奁匈粉后,细添簿鬓洗妆中;最怜千结朝来坼,十二阑干玉一丛。
曲径通幽,深深的小院之东,静静亭立着几树琼瑶般的丁香;远远望去,就像素雅高洁的女子依傍着帘栊,默默无语又脉脉含情。那已经开放的丁香花,一串串垂首低眉,如雪雕一般玲珑剔透,洁白冷艳,矜持不苟;微风吹动绿叶白花,发出簌簌的声响,送来了缕缕清雅的幽香。那美丽素洁的丁香花,就像刚刚打开梳妆匣,均匀地敷上淡粉的姑娘,又像细细打扮之后,容光焕发的美女,楚楚动人。
诗人写丁香晶莹如白雪,高洁如玉璧,香幽如清风,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志向。
古今文人骚客对丁香倾倒,钟爱、吟咏,托丁香而言志,借丁香而抒情,使丁香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文化。
五、结语
丁香,她的花蕾,她的花枝,她的芬芳,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拥有了自己的审美原则和审美意趣,形成了富有诗意、令人遐思的意象。丁香拥有了自己的精神、自己的哲学,成了诗人凝神观照的对象。当审美者以心灵的烛照使丁香成为一种被感情再造的美丽世界,一种审美化的理想也就在中国文人的内心深深扎下了根。丁香在诗人的记忆中含苞吐蕊,在诗人的感情世界中摇曳生姿,和谐共舞,共同构筑了一个审美化的自由国度。
张波,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襄樊。
本文编校:老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