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2期
第六讲 诗的理趣
作者:徐有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胡适1961年7月26日曾将此诗题赠给狱中的雷震:“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桂源铺》绝句,我最爱读,今写给儆寰老弟,祝他的65岁生日。”程千帆先生1994年夏天手书哲理诗七首赠周勃,也有此诗,并识曰:“诚斋此诗可喻将困难解决后之快乐也。”我们读了此诗确实能体会到作者经过努力,翻山越岭后所具有的快乐心情,那流出前村的溪水传来的都是作者的欢笑声。这首诗还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具备冲破阻力的条件,又有冲破阻力的决心,就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光明的前途。
抒情与说理相结合还表现在抒情诗中含有说理的成分。整首诗都用来表现哲学道理,我们称之为哲理诗。而整首诗中用来表现哲学道理的诗句,我们可称之为警句。正如艾青《论诗》所说:“警句是概括力强的,富有哲理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最富有机智的语言;警句产生于哲理中。”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卞孝萱先生《刘禹锡丛考》有云:“宝历二年秋冬间,白居易罢苏州刺史,刘禹锡罢和州刺史,结伴回洛阳,相遇于扬州。刘禹锡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如果从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因永贞变革失败遭贬算起,等到刘禹锡到达洛阳,连头带尾正好23年。所以诗人觉得恍如隔世,感慨良多。也许诗人将自己比成“沉舟”、“病树”,而将新进与后生们比喻成竞发之“千帆”与争荣之“万木”。当然这两句诗的哲学意义并非如此,它告诉我们历史决不会因为个别事物的衰败没落而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人们常用这两句诗来赞扬新生事物不可遏制的蓬勃生机与发展趋势。
宋诗富于理趣,不但有大量的哲理诗,而且诗中也有不少警句。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散,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乾道二年(1166),陆游在隆兴府通判任上极力支持张浚北伐。由于张浚北伐失利,陆游也被诬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而罢官回到自己的故乡绍兴。就在他感到在政治上走投无路的时候,却在农村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古朴的民风,并且还受到了热情的招待,使他见到了生活的新天地,于是意外的惊喜便从诗中洋溢了出来。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境界,当你感到无路可走时,会出现忽然开朗的局面。常言道天无绝人之路,又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就包含了这些生活道理,它对我们不断求索起了鼓舞作用。
综上所说,诗不是不能说理,关键是如何说理。那些用韵文写的毫无形象可言的哲学讲义与诗无关,而将哲理寓于形象之中,与抒情相结合的富有理趣的诗,我们应当视为瑰宝,并加以发掘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