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5期
第三讲 怀古咏史词(上)
作者:王兆鹏
下面进一步写赤壁的形胜。“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最欣赏这三句,非常富有画面感,更有立体的雕塑感和造型感。这个“乱石穿空”啊,亏苏东坡想得出来!什么时候有空你们到黄州赤壁去看一下啊,黄州赤壁现在根本看不到乱石了,也许是沧海桑田的变化吧,现在的赤壁已经离开江面两三公里远,你站在赤壁的底下压根看不到大江,要站在赤壁的顶上才能遥望长江。我想像当时苏东坡是站在赤壁底下,往上面看,镜头是仰拍的,才能拍得到“乱石穿空”的景象。“惊涛拍岸”,这是一种横向的力度美,“拍”字,很有力量。“卷起千堆雪”啊,表现波涛打到赤壁上又弹回来,喷出无数的水花。“卷”字,也用得非常巧妙。要说起来,这“卷”字是柳永“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那儿学来的。苏轼一方面不太满意柳永的词,另一方面,他又暗中跟柳永较劲。我们还可以把这两句跟“野狐精”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比较一下。王安石的词主要写静态之景,而苏轼这里呢,更突出强调景物的动态和气势。我觉得,苏轼也有一点跟王安石较劲,你写了一首《金陵怀古》,我就写一首《赤壁怀古》给你比一比,构思上有点接近。但是相对来说,王安石写这首词,是以政治家的眼光,用一种冷静平和的笔调来写;苏东坡更具诗人的气质,他这时候是激情澎湃,写来笔力千钧。“江山如画”,是收束上文,总结上文。“一时多少豪杰”呢?为下文提示、过渡。这词的结构非常绵密。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名篇,成为古今绝唱,一个重要原因是结构浑成圆融,字字珠玑,一个字都换不得。
上片是写赤壁之景,写景当中已经蕴含着怀古,已经渗透着历史感。下片是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我们先不说怀古,从塑造人物性格上讲,看看推出的画面,是怎么一个“雄姿英发”!先是长得非常英俊的大帅哥出场,跟着是美貌绝伦的小乔登场。在战火纷飞的背景当中,出现了英雄加美人,这也亏苏轼想得出来。其实,赤壁大战的时候,小乔不是“初嫁”。我们去翻一下历史就知道,赤壁大战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而周瑜娶小乔是在什么时候?是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赤壁大战的时候,周瑜娶小乔已经过了九年,开句玩笑,这个时候的小乔已经是两三个孩子的妈了,绝对不是“初嫁”。苏轼不是不知道这段历史,他在这里极力表现周瑜的人生得意,爱情事业双丰收,实际上是反衬自己人生的失意,这也就是黄苏《蓼园词选》里说的,“周郎是宾,自己是主”。这一开始不太好理解,从字面上,从篇幅上讲,说周郎的多,好像直接正面描绘的是周郎,实际上周郎是宾客,是用作陪衬的。周郎越是人生得意,越发显示苏轼此时的失意。
关于苏轼这首词的写作背景等,我们下一次再讲。今天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