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3期

陆游《老学庵笔记》中的秦桧家族群像

作者:白振奎




  
  三、仗势扰民者——孙女小童夫人画像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用在秦氏家族的第三代身上同样适用。桧孙秦埙应进士举,省试、殿试皆为第一。这并不是说他的水平有多高,而是借着他爷爷的权势,一路踩在别人的肩膀上染红了自己的“顶戴花翎”——“未几,埙修撰实录院,宰相子孙同领史职,前所无也”。陆游正是绍兴二十三年和秦埙一同参加进士考试,而成为权力政治的牺牲品。不仅如此,“桧从子焞、焴,姻党周夤、沈兴杰皆登上第,士论为之不平”(以上皆出自《宋史》桧本传)。权力政治造成的牺牲品何可胜数?
  《老学庵笔记》记载了秦桧孙女崇国夫人因丢失宠猫而扰民的一则故事,为其孙女画了像:
  其孙女封崇国夫人者,谓之童夫人,盖小名也。爱一狮猫,忽亡之,立限令临安府访求。及期,猫不获,府为捕系邻居民家,且欲劾兵官。兵官惶恐,步行求猫。凡狮猫悉捕致,而皆非也。乃赂入宅老卒,询其状,图百本,于茶肆张之。府尹因嬖人祈恳乃已。(卷三)
  关于此事,《西湖游览志》卷四亦有记载,只不过结局略有不同:“府尹曹泳因嬖人以金猫赂,恳乃已。”更在令人心酸的苦笑中增添滑稽意味。六七岁小女孩丢了一只宠爱的狮猫,官府全城搜寻,竟至逮捕百姓,可以想见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描写的官吏“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的混乱场面。仗势扰民,此可谓造极,以致《山居新话》的作者元人杨瑀评论此事道:“权势所在,一至于此,可不叹乎!”
  四、鸡犬升天者——内亲王子溶画像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秦桧当权,不仅儿子、孙子、孙女跟着受益甚至为非作歹,就连秦桧的妻子王氏家族的成员也随之飞扬跋扈、仗势欺人。《老学庵笔记》第五卷为妻族王子溶也画了一幅像:
  秦太师娶王禹玉孙女,故诸王皆用事。有王子溶者,为浙东仓司官属,郡宴必与提举者同席,陵忽玩戏,无不至。提举者事之反若官属。已而又知吴县,尤放肆。郡守宴客,初就席,子溶遣县吏呼伎乐伶人,即皆持往,无敢留者。上元吴县放灯,召太守为客,郡治乃寂无一人。又尝夜半遣厅吏叩府门,言知县传语,必面见。守醉中狼狈,揽衣秉烛出问之。乃曰:“知县酒渴,闻有咸齑,欲觅一瓯。”其陵侮如此。守狼狈,遣人遗之,不敢较也。
  秦桧妻族成员王子溶,虽然官职不大,却可以戏弄上司、挟制郡守,文章通过他的几件小事,刻画了他的流氓无赖形象,足见权力的影响无处不在:郡守宴客,他反客为主,叫县吏喊来乐队;他请太守吃饭,郡衙倾府而出,无人敢滞留;他半夜派人敲开郡守的大门,竟然是酒醉欲觅咸齑,郡守竟不敢有一句怨言。这个王子溶,其实他自己也知道,离开了秦桧,他一钱不值,没有任何人会买他的账;但因为他是秦桧的内亲,只要秦桧一口气在,他就可以“大树底下好乘凉”,抓紧一切机会作威作福、仗势欺人。秦桧为相十九年,其党羽、其势力盘根错节,遍布全国,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指鹿为马、自行废立。这就可见,权力必须有限制,这个限制包括他方权力的制衡及任期上的限制。如果说,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在权力制衡上至少从表面上看还有一些措施,而对高级官员权力任期的限制则缺少关注。
  陆游生活的年代,比起秦桧晚不少,但仍属耳目相接。《老学庵笔记》之撰述在秦桧死后三、四十年,离赵构死去也近十年,秦氏气焰早熄,于无所顾忌时,陆游犹能不囿恩怨、不加詈辞,于“所论时事人物,亦多平允”(李慈铭《桃花圣解庵日记》),其史料价值就值得重视。这与其历任史官(枢密院编修官等),应诏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修《南唐书》等养成的史家素质密切相关。
  作者选取的十几则故事,每篇均以寥寥百字,穷形尽相地写出秦桧祸国殃民及其家族成员穷奢极欲、擅作威福的罪恶现实。专制独裁者不会错过每一个榨取人民血汗、满足自我贪欲的机会,这里所展示的不过是冰山的一角而已,大量惊心动魄的事实可能已随着当事人的死亡而雨打风吹去。我们不妨将其看作是陆游“以少总多”写法的一例。
  陆游以一组群像描画了秦氏家族权力网络上的各色人物,如桧子秦熺、孙女崇国夫人、妻族王子溶,但不言而喻,他的批判目光是直指罪魁祸首权奸秦桧的。每一则故事或在前、或在后,交待故事主角擅作威福的权力基础,如“秦熺方恃其父气焰熏灼”、“秦太师娶王禹玉孙女,故诸王皆用事”、记述桧孙女崇国夫人丢猫扰民故事后随即跟上“其子熺,十九年间无一日不锻酒器,无一日不背书画碑刻之类”几句,无不是为了强化罪恶与权力之间的关联。这些人物,无不是“拉大旗作虎皮”,仗势欺人而已。试想,秦桧孙女小童夫人,不过是一个童稚未脱的小姑娘,竟能逼得临安府尹围其团团转,并曲尽媚态地求情说好话,不就是因为这个小姑娘已然被异化成了权力的符号了吗?所以,陆游为秦桧家族画像,说到底,还是为秦桧画像,各色人物的丑恶嘴脸和变态性格,最终还是应该折射到秦桧的画像上去,算到秦桧的账上去。这就好比一个电影中的大场面与为大场面服务而设计的几个分镜头之间的关系。当然,陆游的批判也止于秦桧而已,至于秦桧擅权误国的最终根源,囿于历史的局限,陆游并不可能给出正确的答案。这就需要后来者进行深入的思考了。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