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啷!仓啷!
张三、甚至驾车的阿布都把防身的家伙亮出来了,张三持一把匕首,阿布宽大的灯笼裤里居然藏了一把弯刀,样子很象阿拉伯人使用的那种。洪秀招呼着,几个人都跳出车外,准备搏命,这是自然的,你几时见过梁山好汉有束手就擒的?就算是张三这样的混混,也是逼急了拼命。
洪秀几个拉着架子,等了半天却没有人来攻击自己,只见那些禁军聒噪着,手里挥舞着军器,神情激奋,但是都朝北站着,居然没有一个理睬洪秀等的。
洪秀看看燕青,燕青瞧瞧洪秀,几个人面面相觑,都不明白怎么回事。
禁军混乱的呼喊这时候却逐渐变的整齐些了,多少能听出再喊点什么,只听这里喊的是:“当兵吃粮,在所应当。”那边喊的是:“欠薪欠饷,坏透心肠。”
洪秀等还没反应过来,博士却听出几分来了,这些口号怎么似曾相识,对了,这分明就是民工讨薪嘛,在博士那个时代,曾经有一个时期,由于法制不健全,农民打工的收入常遭到拖欠甚至根本拿不到整年的工资,造成了很多悲剧,直到过了很长时间,才逐渐得到改善,又直到法律意识成为每个国人的常识和行为准则后,才基本杜绝的这种情况。博士记得那时民工讨薪的口号,就和现在差不多,有的人甚至被逼无奈,只能用自杀相威胁来讨要本应属于自己的的工资。
不过,现下的情况,似乎是禁军在讨要粮饷,怪怪,这可不得了,敢拖欠军饷,军队闹起来,这可是很危险的,弄不好会有士兵哗变,而且这里是京城,如果再来个陈桥兵变,赵官家可就笑不出来了。这的确出乎博士的意料,因为在博士的印象里,宋朝政府对拥军一直当成头一等大事,工作做的很好,甚至好的过头,宋朝的大部分国民收入都用来养军队了,因为宋朝用募军作为社会保障的方式。用朝廷的话讲“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但这也造成宋朝军费过高,同时战斗力低下的的后果。这是题外话,总之,宋朝发生兵变是绝无仅有的事情,难怪博士觉的奇怪。
不仅是博士,其他几个也是莫名其妙,唯一的好处是大家总算知道不是来捉自己的,多少可以放松一点,洪秀、张三干脆收了刀,叉着手看起热闹来了。
张三眼尖,突然指着一个骑兵喊道:“阿良,阿良,你怎么也在这里?”那骑兵一回头,赫然就是先前和燕青起冲突的那个马军,却原来和张三认识。
那个叫阿良的马军亲卫一拨坐骑过来了,跳下马来,此人虽然年纪和燕青相仿,可是却高出一头,身宽背厚,坡有气势。
阿良唱个喏道:“原来是张三哥,你怎么在这里,这里刀枪无眼,快点离开吧。”
张三道:“到底出什么事情了?”
阿良一看洪秀等人又看到了红旗马车,道:“张三哥,你发达了,坐这么奢遮的马车。这几位是?”
张三道:“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家汴梁王的一个本家世侄阿良,这位是北京来的大贵人洪七公子。这位是燕五公子。”这阿良虽然也是和自己关系极为密切的人,但是现在大庭广众,他还是只说了洪秀等的伪装身份。
阿良看看洪秀只点点头抱拳算是见过,却对着燕青,他认出此人正是刚才躲过自己鞭子的那个,阿良瞳孔不经意地一收,紧盯着燕青道:“燕五公子,好朋友。”说着伸出手去。
古时候人们见面施礼,都是拱手作揖,没有握手礼,只有练武的人握手,却是为了比试功夫,燕青也是练家子,自然明白,也伸出手去,阿良手里用劲,燕青也不甘示弱,两个人手较量片刻,同时哈哈一笑,撤去力道,各自心里对对方的实力都有了数。
阿良一拍燕青肩膀,赞叹道:“燕兄弟,真好身手。”
燕清也捶了一下阿良道:“韩兄弟,好本事。”阿良是韩伯龙本家侄子,自然也姓韩。这两个不打不相识,好象已经是多年的老友似的。
张三道:“阿良,你怎地如此放肆,燕公子怎么是你能比的。”但一回头又开始替阿良吹嘘“我们家阿良,打小从军,和西厦人打仗立过功的,几十个军汉近不得身。”
阿良摇摇头,“嘿,到现在我才不过是个副尉,还有什么好跟人吹的。”
张三道:“那是你迂,要是让你大伯替你走动,要当将军当将军,要当元帅当元帅。”
阿良摆手道:“拉倒吧,现在连饭都吃不上了,还谈什么将军元帅。”
燕青插嘴道:“到底出什么事情了,你们马步三衙[45]的禁军都挤到这里来,真的讨军饷吗?”
阿良叹口气道:“可不是吗,要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了,谁冒这掉脑袋的风险来户部门口闹事。”
燕青明知阿良说的是实情,却故意装作不信,道:“谁不知道当禁军是肥差,哪里又会有甚么欠薪的事情?”
洪秀心领神会,也高声道:“就是啊,真让人看不懂啊。”
燕青这番做作引起了周围军汉们的注意,几个禁军禁不住凑过来大吐苦水。
一个殿前军哧一声:“你这是老黄历了,原来当禁军确实是肥差,饷银高,又轻松,可现在连过年的银子都领不到了,你说这算什么?”
燕青道:“这位老哥说的是真的还假的啊?我去年旧年送了营里管军两百两进纳[46],都没当上禁军,没想到还有这等不要钱的清官?”
另一个殿前军鄙夷道:“你这村汉,哪懂什么行情,去年的行情是三百两,他嫌少哩。”
和阿良一起的一个马军道:“你还笑人家村,你出了三百两,现在一两都收不回来,还不知道谁村呢?”众禁军都轰笑起来,这么一笑,禁军们都轻松了些,话也都多了起来。
一个禁军叹道:“是啊,现在当兵连人都养不活了,别说什么养家了,真倒霉啊。”
旁边的人截住他道:“你们龙卫马军[47]的算好的了,又是上四军[48]的,我们殿前步军今年开春以后就没发过饷了,兄弟我把家伙(兵器)都卖了,再不发饷,就要讨饭了。”
“听说各地厢军都快逃空了。”
阿良恨道:“朝廷到底怎么搞的,再这样下去,要是辽国夏国入侵,如何抵挡?”
洪秀简直不敢相信:“怎么现在军队都到这份上了?”
“就说怪啊,我爹,我爷爷几代都当兵,日子都好过的很,怎么到我这辈这么倒霉呢?”
“到底怎么会这样的呢?”
正在众禁军你一句我一句,议论纷纷的时候,洪秀的背后有人说话。
“要知道怎么回事?听老夫告诉你等。”
众人回头看时,从红旗马车里出来一个头发灰白的老者,原来正是村学究闻焕章。
闻焕章虽然是布衣服,不过在京城里颇有名望,交往的都是达官贵人,众禁军居然也都知道他。
阿良等众人都忙给闻焕章施礼,“闻教授,如何也在这里。”宋时人们对知识还是很敬重,读书人的地位很高。
闻焕章刚才见到外面拿枪弄刀的,吓了个半死,后来弄明白不是冲自己来的,才又缓过气来。
洪秀也是躬身一礼,“还请教授说个究竟。”
闻焕章咳嗽一下,道“我且问你等,现在三衙太尉[49]都是谁?”
燕青抢答道:“这个只怕东京无人不知,殿前司是高俅高太尉,侍卫马军司是宿元景宿太尉,侍卫步军司是段常太尉。”
一个禁军一拍燕青,“行啊,知道这么清楚,你还真是军事迷啊。”各位看官如果有军事迷的,请注意,军事迷至少在宋代就已经出现。
闻焕章点头道:“说的好,这就是为何三衙里殿前军最早不发军饷的原因。”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所以,张三道,“闻教授就别抖包袱了,说个仔细吧。”
这边讨论的热闹,周围已经聚集起近百人围观,因为是事关自己生计的大事,都十分关心,众人一叠声起哄,催促闻焕章快说。
闻焕章是当时有名的鸿儒,一般轻易不肯显示才学,但是今天遇到洪秀之后,他似乎有了些新的想法,他自己都没有察觉自己的行为已经和往日不同,当下把手往身后一背,道“大家可知道景灵宫[50]?”
一个山东口音的禁军道:“我知道,是在山东寿丘,那是黄帝老祖宗的出生地。”
闻焕章嘉许地点点头,“没错,景灵宫就是祭祀黄帝老祖宗的庙,景灵宫占地一千八百多亩,有殿堂亭阁等一千三百多间,在崇宁初年完成。”
众人都禁不住发出一阵惊叹。
那个祖贯山东的禁军得意道:“你们是没见过,景灵宫比东京的皇宫还大,那个叫气派,光正门入口两个石碑,碑头雕六条盘龙,两边都雕着金甲力士,每个高五十四尺,重四十八万斤,号称万人愁[51]。”
有人插嘴问道:“为啥叫做万人愁啊?”
那山东士卒要的就是有这一问,得意洋洋道:“为啥叫万人愁?你想想四十八万斤重的碑,怎么运啊,我听说光运碑就动用了上万人,以此叫万人愁。”
众禁军都惊诧不已。
山东士卒又道:“听说还有两个一样大的,还在建造中呢。”他看看闻焕章,意识到自己插话甚为无礼,忙唱个喏,道,“男女无礼,话太多了。还请教授继续说。”
闻焕章道:“不必多礼,小兄弟说的不错。”他颔首道,“刚才说了一个景灵宫,大家说说,自此后又有什么大工程?”
“元符殿,那也是奢华至极啊。”
“铸九鼎。”
“铸九鼎之后又建九成宫。”
“各道各州都是大兴土木,楼台造了无数。”众人你一言我一语。
有的士兵不禁咕哝道“唉,造这些个又有何用处?又不知哪里来的钱?”
闻焕章声音突然激昂起来,“这还不算,自今年起更变本加厉,四月造葆真宫,六月修三山河桥,八月建明堂。”
众人忽然都安静下来了,大家都不傻,到这个份上谁都知道这钱从哪里来。
一个殿前军大声道:“我知道为什么殿前司四月起就不发饷了,高太尉正是受命督造葆真宫的呀。”
另一个殿前军也激愤道:“我等还被迫去抗石头,运土方,奶奶的,连工钱都不给。”
其他的军兵也都鼓噪起来,“我们也修过三山河桥。”
“我们昨天还在明堂工地干呢。”
一个士卒说:“这算好的,听说还有被派去打扫高家的茅坑呢。”
“这兵是没法当了,上个月高太尉发命说,普通士卒要出钱贴补工匠营,他们工匠营连出操都不用,这当兵到底是打仗还是替他高家抗活啊,抗活也得给工钱啊。”士兵们的话让博士听得好象天方夜潭一样,把军队当打工仔处理,这样的国防想不亡国都难。
“叫户部的人出来,给个答复。”
士兵们愤怒了,有的士兵开始冲击户部大门,从没停止过的口号越来越响,逐渐会聚成一个口号:“户部还钱!”
“户部还钱!”
“户部还钱!”
在士兵们不懈的口号下,户部大院里终于有了动静。
[45]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合称三衙。北宋时三衙分管全国的禁军和厢军。
[46]进纳:宋朝平民以钱币、粮食等捐献官府,而授予官衔,称为进纳。
[47]龙卫马军, 北宋侍卫马军番号(由龙捷马军改称,是上军)。
[48]上四军
三衙禁兵分马军、步军两个系统,同时又分上军、中军、下军三个档次,并有为充宿卫之职而专设的班、直。
北宋的禁兵上军仅有四个番号,通称作上四军,均为北周时期即存在的精锐部队,为赵氏王朝起家老本,在各军中无论资历还是战力均是最高的,对其士卒的身高要求更在五尺七寸,按一宋尺为零点三一一米,即其成员身高在一米七七以上,自然也是极为雄壮。
[49]高俅做过所有三衙的太尉,步军太尉段常见《水浒》第六十二回,宿元景则是作者指派的,没有出处,但是在《水浒》他也曾出任太尉,并担任过殿前太尉,另一个曾做太尉的是杨戬,目前没有资料显示当时三衙太尉的人选,可能宿元景为殿前太尉,高俅侍卫马军司,段常侍卫步军司。不过由于读者比较熟悉高俅迫害林冲时担任的殿前司职位,而且可能他担任该职位时间计较长,因此出于小说需要,作者进行了这样安排。
[50]寿丘据记载为黄帝的出生地。《史记帝王世纪》记载:“黄帝生于寿丘”。《路史》记载,“寿丘在曲阜东北六里”。《史记》记载:“舜作什器于寿丘”,均指此地。宋朝时宋真宗为纪念轩辕黄帝生在寿丘,曾把曲阜县改为仙源县,并在寿丘建立景灵宫。景灵宫共1320间,琢玉为像,祭祀用太庙礼仪,是当时礼制最高的庙宇,可惜毁于元末。现遗址辟为公园。 寿丘,金人避至圣讳,改为寿陵,俗称万寿山。《帝王世纪》云:“黄帝生于寿丘。”《路史》记载:寿丘“在曲阜东北六里”。《史记》说:“舜作什器于寿丘,”均指此地。可能今万石山,即黄帝出生地的标志。万石山平地突兀而起,呈金字塔形,全部以青石覆盖,计二十五级。上下皆呈正方形。底部边长约28米,顶部边长约9.4米,坡高15.2米,底面积786.8平方米,顶面积90.82平方米,总体积为3017.27立方米。上建小庙,内供守山神石像。万石山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曾建景灵宫于此。
[51]
万人愁碑指少昊陵前一公里处的残碑。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建成景灵宫,宋徽宗时期又进行整修,“万人愁”石碑便是在宣和年间(1119--1125年)整修时建。碑的位置似在景灵宫门外,共有石碑四幢。据传说因为石料沉重难运,人称之为“万人愁”。当时,碑帽蛟龙已经刻成,西碑也已磨光。但工程未竣而金兵至,后人有诗慨叹“丰碑不书字,遗恨宣和年”。据《曲阜县志记》记载:“清圣祖(康熙帝玄烨)东巡,山东大吏因碑无字,恐触圣怒,击碑埋土中。”多年来,碎为140多块。1991年政府拨款修复。修成后碑高16.95米,宽3.74米,厚1.14米。碑额浮雕六条盘龙。昂首向天,雄壮生动,两侧各雕一尊护神力士,实属罕见。碑额与碑身虽为1∶1.4,但矗立之石,都显得十分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