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余映潮教学模式反思
作者:彭红兵
倡导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当老师们千篇一律地照搬一种教学模式时,当老师们不再思索坐享其成时,当我们的课堂只听到一种声音时,那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出了问题,我不得不重提课堂教学的个性化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始终主张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不拘一格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尤其需要个性分明的语文老师。
个性就是有思想。
个性最鲜明的表现就是有思想,没有自己的思想就没有了个性。一个有思想的人,他的思维就活跃,眼光就敏锐,他就能有自己的判断决不盲从,他就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汲取事物的精华,不断地进步。跟有思想的人交谈,往往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快感。我们的课堂教学缺乏个性,就是由于有些老师没有思想,也没有思考的习惯。听这个的报告,一片声的叫好;听那个的演讲,一个劲的赞成。笔记忙着做,巴掌忙着拍,从来就不跳出来作冷静的思索:其精髓是什么,有何不足,“我”又在哪里。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可能没有高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要学习的太多,因此要十分虚心地学习,但又要客观地批判。只有这样才不会丧失自我,才能保持个性。余映潮老师的课有没有个性?有。他的教学所表现出来的那些为人们叹服的板块结构、多样的方法、对文本教材的特殊敏感性、对知识点的梳理和从容儒雅的教态风度等就是他的个性。但是当他的课型成为余映潮教学模式被广泛地进行工业生产复制于我们的课堂后,我们的课堂就没有了个性,只有了共性。
有些老师缺乏个性是由于迷信权威。同样一句话,从你的嘴里说出来,他懒得去听;出自权威之口,他一百个信服。他的判断决定于地位和影响力,而不是真理之所在。迷信权威是有好处的,人们似乎尝到了甜头。权威能左右局面,权威能命题出卷,权威人人都听保准没错。这是一种庸人思想,高高地仰视别人,而自觉地隐匿自己的锋芒,磨灭自己的棱角。随波逐流,盲目从众,没有了思想,也没有了个性。
依赖思想也是扼杀个性的元凶。面对一个文本,首先不是进行自由的独立的阅读,而是搬出教参,照本宣科。课堂设计也不是认真研究进行创新,而是套用抄袭,课堂教学个性化就无从谈起。
个性需要有激情。
敏锐的思想,鲜明的个性,往往伴随着激情。语文是极具感性色彩的,语文教学不能少了激情。激情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来自于对语文的迷恋,来自于对文本的敏感,来自于对自己的信心,来自于对美的追求。我们说语文的全部外延等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一个语文老师对生活无动于衷,春暖花开,北雁南飞,视而不见,人情世故,冷暖炎凉,充耳不闻,过于现实,而没有一点理想主义,他就不会有激情,也是不会有个性的。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消磨了语文老师的激情。一是功名利禄,工作压力。重复繁琐的工作,现实主义者的唯分数是从,将语文老师的激情剥削得体无完肤。二是空虚的精神生活。不追求高雅的志趣,不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生活,不与人论辩,精神生活一片空白,封闭的心灵激不一丝涟漪。
只有淡泊名利,精神充实,才能激情洋溢个性张扬,语文老师要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单纯和任性,我们愿意看到带有教师严重感情倾向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语文课。
个性呼唤语文素养。
语文老师的个性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语文素养上,如,语文基础,独特感悟,文化积淀,表达能力等。我们看到一些名师他们的教学风采无不紧密依赖于其自身良好的语文素养。他们有的对语言文字感悟细腻真切,语感极强,能充分发掘文字的魅力;有的情感丰富,对文本有与众不同的深刻认识;有的文化积淀深厚博古通今,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视野;有的语言精辟幽默,课堂充满智慧富有语文味。正因为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所以他们的课才能纵横捭阖,收发自如,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当然也是最有个性的课。我常常感叹:“一个语文老师,无论你水平多高,语文课堂都消受得了。一个语文老师,无论你水平多高,都不要轻言称职。”要倡导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就要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永无止境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