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谢银根




  
  四、珍视多元解读的“这一个”
  
  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根据新课标评价理念,教师应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摒弃求全责备的做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个性化的,每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新课标特别强调个性化阅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或发“教参”之未发,或有悖“教参”,不能因此而“棒杀”。如在教学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时,对王熙凤的评价,有学生就认为:“她的察颜观色,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和机变逢迎,是一种生存本领,在当今社会吃得开。”这种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不无道理,可视为独特性的个体阅读体验。我当场给予了赞扬,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体验到个性化阅读的美感。个体的阅读体验,能让学生深入作品,从更深层面挖掘独到的认识,但为了让多元解读实现其应有价值,有必要在学生个性独立思考、探究、质疑的基础上,开展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自我,在交流中提升自我。《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在实施新课标中,我还为学生建构交流平台,指导他们开展“读名著演讲比赛”,尝试演讲式交流,一学生这样展示自己读哈代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成果:“忘不了‘苔丝姑娘’张开嘴唇,从德伯少爷手中咬住一颗草莓的镜头。世界上仿佛再没有比草莓和少女之唇更加完美的组合。我贪婪地读《德伯家的苔丝》,农家女苔丝简直就是命运手中的玩物。德伯家的少爷在英国最古老的森林里占有了苔丝,这个气质上大大超出了普通乡姑、被安玑儿视为纯洁的大自然的苔丝在新婚之夜说出了真相后却被抛弃。幸福总是晚了一步到来而与苔丝擦肩而过,最后她在逃亡中走向生命的终点。拨弄着火的‘魔鬼’德伯少爷的行为并非一味的邪恶,他有迷人之处,况且他并没有抛弃苔丝,而是苔丝离开了他,苔丝并非完全无辜;但苔丝没有逆来顺受,而是不断做出选择,并忍受了选择的后果。苔丝因具有承受厄运的超常能力而获得人的尊严!”这种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多元解读理应受到鼓励和表扬。教师作为阅读结论、反馈的中介和评价者,所传达出的信号必须是真诚的,负责任的,激励的和向上的。因为多元解读是无法复制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它的珍贵就体现在是个体而独特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