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古典诗歌鉴赏的快速切入方法
作者:杜传家
1、从题目切入(题目是作品的眼,它往往是作品的灵魂,或是作品的线索,它暗示作品的主旨和情感,体现作品构思)。如杜甫的《倦夜》: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垂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①此诗作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着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②徂:过去;逝]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旨和情感?我们可以从题目切入。题目“倦夜”,顾名思义,疲倦的夜,难眠的夜。为何难眠?为“万事干戈”难眠。因为吐蕃侵扰中原,国破民乱,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国事民情的忧虑。同时,面对外夷入侵,当时昏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遭贱视和摒弃,杜甫自己也是报国无门,因而彻夜空悲,报国无门之情溢于言表。依次类推:
陆游的《书愤》——抒发自己心中的激愤,以“愤”贯始终。
早岁哪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壮志难酬的痛心疾首和激愤)
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因事兴感,对暴君的批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看似为隋翻案,实则对亡国之君的批判)
2、从背景入手(背景往往对作品主旨情感有所提示)。杜甫的《倦夜》也可从背景(注释文字)切入。研读注释文字可以知道难以入眠是因为吐蕃骚扰,国家危在旦夕,作为一个爱国的诗人,怎能入眠?忧国忧民之情不言而喻。例如:
杜审言的《渡湘江》——流放边疆途中的哀愁。
迟日园林悲昔游,
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
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义乌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这首诗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
(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三句承上启下,因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故为江水北流而感叹,哀愁之情力透纸背。这一结论研读一下背景文字就可得出。)
3、从抓关键句(诗眼)入手(诗是情感的结晶,诗眼和关键句恰恰是窥视作品内蕴的窗口,能体现诗人写作意图、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杜甫的《倦夜》只要找出“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这一诗眼就行了。首句“竹凉侵卧,野月满庭”表明时已入夜;月升中天,群星暗淡,若有若无,表明夜已深沉;夜暗萤火闪烁自照,表明时已黎明,暗乃黎明前之黑暗;水边宿鸟相呼,表明天已破晓。前三联向读者暗示了一个从入夜到天明的时间推移过程,诗人何曾合眼?表明彻夜难眠,该是何等疲倦!为何在这清静、凉爽的秋夜难于入眠?是什么事苦苦缠着他的心?最后两句直吐胸臆,万事都与“干戈”有关,那就是吐蕃的入侵,在这漫漫清夜,叫他怎不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空悲”道出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感慨与忧愤。抓住了这一关键句,诗歌主旨和情感便迎刃而解。例如: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写自己向往自由天地和反抗权贵的思想感情(政治上失意,抱负难成,内心苦闷,为表示对权贵的鄙视,诗人借对非现实的美好的神仙世界的向往,把美好梦境与丑恶现实对照)。
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现了作者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抱负(当时由于南宋统治者的腐败,作者恢复中原的抱负难以实现,故借古表现内心世界)。
4、从作者诗风入手(知人论世,知人论诗,不同的作家其人生道路不同,所处时代、阶级地位也不同,而作品表现出的感情,体现出的诗风也不同,所以抓诗风觅主旨和情感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杜甫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此诗风是他坎坷的人生、国家蒙难、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在诗歌中的凝聚,因此,沉郁之情其实是作者忧国忧民之情的再现。为此,鉴赏杜甫诗歌,很多时候可以从诗风切入。杜甫的《倦夜》抓住了诗风特点,忧国忧民之情便浮出水面。例如:
李白的《山中问答》——抒写自然之美和对自然热爱的闲适之情,表达淡泊功名利禄,对现实不满之情。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窅:深远。
(李白命运多舛,当初在襄阳征召,“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是何等踌躇满志,来到京城想干一番事业,但在君王眼中只是一玩物,于是乎内心苦闷,寄情山水,云游四海,抒写了很多描摹大自然的诗歌,形成豪放飘逸的诗风,但因壮志难酬,豪放飘逸之中常含对现实不满之情)
5、从诗歌意象入手。古诗词中许多物景都被赋予特定意义。如:韦应物的《闻雁》: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这首诗表达怎样的主旨情感?我们可以从“雁”这一意象(形象)入手。诗中“雁”是候鸟,春秋迁徙。每到秋天,大雁便奋力南飞回归故巢,这一景象常常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故诗人常借雁抒怀,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此诗只要将雁这一意象抓住,诗中浓浓的思乡之情(秋思之情)便一目了然。一般说来:雁与思乡有关;月与思家念人,盼望团圆有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柳与送别留恋有关(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鸿雁与书信传情思念牵挂友人亲人有关;(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6、从诗歌类别划分入手。韦应物的《闻雁》弄清了诗歌类别鉴赏便轻而一举。从文中“归思”一词和“雁”这一意象,便知是一首思乡诗。一般来讲,诗歌类别有一定情感主旨指向,此诗如果确定是思乡诗,便可知道诗的主旨——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思乡诗——对家乡、亲人思念;
送别诗——别时的依依不舍或别后思念。如:李白的《劳劳亭》:
天下伤心苦,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此诗写别情,直中见曲,古有折柳送别之习惯,然柳未青无枝可折,原来是春风故意不让发青。为何?深知离别之苦。一“知”一“遣”,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移情于景,极富感染力。)
怀古诗——凭吊古人古事,对人——缅怀之情;对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李益的《汴河曲》:
汴水车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此诗以柳堤杨花映衬隋宫的荒凉颓败,触景生情,抒今昔盛衰之感,极富历史沧桑感。当然后两句更富诗意,即哀而不鉴,只能使后人复哀后人。)
边塞诗——英勇作战,保家卫国;但大多写对战争的厌恶。如柳中庸的《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此诗不着一个“怨”字,但处处弥漫对战争的怨情。怨调动频繁,怨练兵奋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厌恶;
羁旅诗——对家乡亲人思念,离情别绪,忧愁伤感。
诗歌鉴赏切入方法较多,比如还可从数字入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千、万、半”字写出了琵琶女不愿露面,十分羞赧的神态。又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数字颇有意境,翠柳中一对黄鹂,清啭相亲,情趣万般;万绿丛中两点黄,色彩绚丽,掩映如画。如果写成“一”个黄鹂,则形象太孤,如果“几”个则其声太乱,“两个”为一对,此乃雌雄双栖,那是何等的相亲相爱!蓝天之下,白鹭高翔,联成一线,升腾而上,色调清新,景色优美。正因为数字用得好,就构成了黄鹂、白鹭之“小”和翠柳青天之“大”的对比,形成了别具风味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