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整体语言感知阅读模式初探
作者:高丽华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呢?
一、要重视把握课文思路
思路是文章的内部脉络,是作者构思全文的思想轨迹,粗读课文时就要紧紧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感受、认识是什么。例如:阅读《荔枝蜜》,粗读时应理清课文记叙的内容:先写儿时自己被蜜蜂蛰过而讨厌它,再写因荔枝蜜的甜香而动情去看它,接着写蜜蜂辛劳酿蜜无私忘我而赞叹它,从赞叹蜜蜂联想到有蜜蜂精神的劳动人民,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表达对蜜蜂由衷的爱慕之情。理清这些材料,就抓住了全文的线索——“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这样就基本把握了大概内容。
二、要初步把握文章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把握住它就是从整体上把握住了文章的基本面貌。初步把握文章结构,就是要分析文章由哪几部分组成,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
例如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正如题目所示,设计了两相比照的结构。课文先写儿童时代在百草园中生活的乐趣,再写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无味。文章通过两种不同生活的对比,含蓄而深刻的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把握住这些,课文的基本面貌也就清晰了。
总之,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对以后的深入阅读及分析文章的各个部分将起确定方向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组成文章的“肉”,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因此,认真揣摩课文的语言,对文章中的重点段、句、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加深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理解,是培养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手段。
那么,如何通过训练文章中的重点段、句、词,来培养语言感受能力呢?
(一)抓住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或段落去感受。
中心意思是靠材料体现出来的。选取那些足以表现中心的材料去感受,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例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借对雷峰塔倒掉和“白蛇传”民间传说的评述,极力庆幸这座象征封建势力的“镇压之塔”的倒掉,有力鞭挞了封建势力的代表法海,充分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以及作者彻底的反封建革命精神。与这个中心贴近的第九、十两段既具有总结全文的作用,又有深化中心的作用,很值得品味。第九段作者把“当初”和“现在”对比,回到雷峰塔倒掉的现实中来,指明白蛇娘娘和法海的不同结局,这段的句子具有强烈的抒情意味,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憎恶之情。第十段“活该”两字独立成段,抒情气氛更浓。那种对封建压迫势力的切齿痛恨,对“镇压之塔”倒掉的兴高采烈,对善良人民有了出头之日的欢欣鼓舞都表现出来了。
(二)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去感受。
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段落,是指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以及内涵十分丰富的句子或段落。例如《故乡》中写“我”到了家门口,第一眼看到的是“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一句含义十分丰富。这不是单纯写
景,那瓦上的枯草断茎与卖屋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景象正说明“老屋难免易主”,从而暗示屋主人正处在生活困境之中。
(三)抓住在全文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或段落去感受。
选择在全文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或段落分析,等于抓住了牛鼻子,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例如《苏州园林》一文的第二节是全文的总起段,概括出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并点明此特点分别表现在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上。以此段为突破口,研习它与下文的关系,便能使学生通过此段掌握语文总分式结构,当然,还能以此段为例体会叶圣陶的语言风格和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四)抓住关键性词语去感受。
关键性词语指能体现思想感情的词语。例如《我的老师》中“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其中“好像要落”这几个词表现了蔡老师佯装发怒而真心爱孩子的美好心灵,词语中蕴含着作者思念热爱老师的深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