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圆形思维的整一与激活形式
作者:夏 玲
一、写作场思想:圆形思维的整体与释放效应
写作教学最佳方式各不相同,各有追求,运用系统论原理和整体思维的方法,把写作教学看成一个系统,将教学系统呈现出一种“场”的特点:整体性、自动性,外耗散和实验化,使写作教学产生一种“场放大效应”,这与写作教学的本质特点相吻事。场:物理学上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物质内部整体环境,它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在一定条件下和实物互相转化特征。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任何事物都必须在一定“场”中存在,而这种场即是社会事物的整体内环境。心理学家勒温指出,心理学场论的基本特质之一是影响个体的场,应用个体在某时间所处的场这样一种方法来描述。在他看来,个体不是孤立的个别属性的机械相加,它是在一定的生活空间里组织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要改变个体的行为,应该首先改造周围环境或社会团体,这比直接改变个体要容易得多。这两位学者尽管把场看作是独立于个体的背景环境或情境,但由这一思想可以生发出关于写作教学的整体写作观思想。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看,写作教学是一个多功能耦合系统,它是在一定社会气氛、学校地理位置、管理水平、学习风气等因素所参与的大背景下,由师生共同实现的理论学习、阅读借鉴、写作训练、评改反馈双向交流、心理咨询、教学检测及其它辅助活动(各种文化、文学小组、刊物园地等)众多文学系统组合而成的总系统。其中各文学系统之间属于关系互动,而非要素相加。在教学中,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必须参与某种有联系的能量外延、内聚或转换的运作过程;同时,系统外的众多因素形成的任何一种作用力,对系统的倾斜的涨落都有或大或小的影响。要保证总系统的正常运转,促使写作教学从混沌步入有序,从单纯的“讲、写、改”步入多功能的交互运作,仅仅强调和突出一两个环节是远远不够的,这里不仅需要教学主体——师生的锐意进取和同心协力,需要外围景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气氛等)的大力召唤和宽容认可,而且需要对总系统进行整体设计,科学管理,宏观调控,认真实施。唯其如此,才会制造一种写作氛围,也才会出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场放大效应。
学校教育的优势大抵在于它能制造一种氛围,一种学习场,置身其中的学生可以感受到某种紧迫感,乃至某种外在力量驱使感,从而增强学习效果。这正是一种场的效应,一种靠负熵的增加所达成的最佳关系组合态。写作教学的场效应,就是要通过一系列配套方案的实施,营造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场态。
对于开放型和自我组织化程度高的学生,因为整体的功能便于写作教学场的形成,教师只要在教学中做到宏观控制、整体把握与正确引导、微调节的统一,便容易出现场放大效应,反之,场效应就差一些。
写作教育整体系统中的各个因素的整合、裂变最终指向写作的终有目标即人类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结构(潜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建构,包括体质结构、智能结构、伦理道德结构、审美结构、个性气质结构的变异等。如果以这种人类文化学的观点来审视,认识写作学科教育的本质,就不难看出在“产生社会实践主体”的教育实践中,写作学科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相当重要的,而且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把写作教学的本质限制在“工具”论中,或定位在基础性和综合性学科中就显得太不科学了。这仅仅是对其外界的某些方面的界定,而不是对其内涵(本质)的界定。不认清这一内在本质特征,教学就失去终极目标。因此,我们认为写作教学的本质应是培养学生传承本民族文化心理精髓乃至人类文明的情感机制。也就是教会他们怎样用人类文明的情感智慧结晶去集训他的自身所处的社会与人,教会他们认识和完善自身的内在文明的心理结构,以及认识、完善自身的内在文明的结构,以及认识、完善的方法和手段。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学校里学习的许多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人的思想接触过的文化财富,会在我们的心灵里留下痕迹。”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整体写作观、宏观语文观的体现,这种民族的、人类的情感机制的培育是建立在由语文乃至文学知识系统和相应的听说读写能力系统组合而成的人文大系统之上。
写作教学就是这一情感机制培养的关键性活动过程,也是这个人文教学活动的凝聚与综合,它要求教师让学生运用从“教材”中学到的方法和手段,然后再结合自身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作认识社会、认识人、发现自身的潜能的实践尝试。许多作家强调大学写作不必以议论为主,应多写抒情文,内容不必以国家大事为题材,应以身边发生的事件认识人生、社会、自身的心理接受空间。
二、写作主体自我运动与语文激活
自我写作运作,是写作主体自我组织写作活动通过自觉、默契而协合起来的结构方式。写作教学要离开“组织”而让学生自我运作,这在教学中难以行得通。但是,可以通过写作教学运作“组织”而达到自我运作的目的。这种特点的组织方式,其优势已被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实验所证实。写作教学通过这种主体自我运作化,学生将由教学对象变为教学主体,由被动变为主动,个体的潜能和创造力将得到尽可能的发挥,教学活动将真正成为手段,或助推器,而不是目的或是形式。
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这是写作教学走向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中的每一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教学的成败。所以,整个教学方案的实施,需要一定的主体运作化,其中,教学辅助活动的开展,更需要高度的主体运作:成立兴趣小组,举办写作园地,坚持记观察感受日记,出刊办报、投稿等,要由学生自觉自愿。通过学生的自组织,教学辅助活动将融经常性、趣味性和灵活性于一体,从而提高其写作热情,增强写作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整个教学系统过程的设计和实施中,是要不断引导和参与,集群智之精华,协同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随时处理系统运转中的问题。
写作教学系统绝不是仅仅内固态和自构态,它作为一个耗散结构,其最佳状态应该是一种耗散状态。由于内耗散开放程度较低,相对封闭,系统状态以自积累能量、自转换机制起主要作用,对外界环境依赖较少。外耗散则开放程度较高,这种系统状态自积能量自转换机制作用较弱,对外部环境有较大的依赖性。
作为弱控制的写作教学系统,其理论学习、阅读借鉴、写作训练、评改反馈、心理咨询、教学检测及其他辅助等子系统的构合作用,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直接、快速有效。写作能力的提高还依赖于教学系统以外的许多因素:
就教学主体师生而言,教师主体方面有思维方式、情感、思维定向、性格气质特征、知识深广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因素。学生方面有遗传基因、人生际遇、家庭影响、人格趋向、成就意识、知识技能、学习品质等因素。就教学管理论,它涉及写作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哲学、相关自然科学及新兴横断学科;就教学背景而论,它较多依赖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形成的社会气氛和学校地理位置、开放程度、管理水平、学习风气等。
这些教学系统之外的诸多变量作用于系统,就会使系统产生涨落或混沌,从而打破教学的封闭状态。无论怎样,写作教学都应是开放的。通过开放,教学空间扩展,教学系统会以外来能量激活自身,系统内外交错,场放大效应也就来自系统内外充分激活。
教书育人,培养写作主体健康而优美合理的心理结构,这是写作教学的根本,是活水源头。只有当主体参与了情感活动的事物事理无不已主观化了,心为物役,也就是物也因心变化。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异质同构”理论,就是“物因心变”的科学解释。正像郑板桥画竹,先由手中之竹,再到胸中之竹,最后情化为画中之竹(作品)一样。那种肤浅、偏执、低俗、苍白的思想感情荒漠上会长出理想之花,生命之树?在常规的教学程序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审美观等教育,不断净化学生心湖之水,让心灵清碧之波,去倒映活的青山。
写作教学的最佳模式永远是富有个性的追求和创造。写作效果的检测,不应以出了几个作家、发了几篇文章为标尺,而应以系统运转的主体运作化、开放度、内部机制的功能、能量释放的程度为衡量标准。教师尽了最大努力,发挥了最大潜能,这就是最优了,出现作家、发表文章当然是更高要求。写作是面对群体,既要培养优才,又要培育通才。所以,只要系统内部激活了,学生积极性高涨,创造力得到发挥,写作水平普遍上升,那就是最佳教学效果。而要实现这种教学系统的构想,必付诸实践,并做出检测,使之结构合理、运转正常,它使教学求实,趋于科学化和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