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湘夫人》中的爱情描写
作者:陈理萍
诗歌开头,湘君即抒发了对湘夫人的一见钟情,“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湘夫人的“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引自《诗经·卫风·硕人》)是如此令他心动,使他着迷。希冀着能再睹她的芳颜,他登高远望,可是佳人已逝,跫音不闻,不禁忧心忡忡:她究竟会不会接受我的追求呢?此时,正值秋风萧瑟草木摇落之际,置身于秋风洪波木叶之中,在先秦以秋为嫁娶良时的社会背景下,他对未来满怀期待。
张爱玲在她的散文《爱》中写道:“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这是一场多么偶然的充满了不定因素的邂逅啊。而湘夫人和湘君不就是这样千里相会的有缘人吗?他们在不经意中相遇相爱了,并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相思中憧憬着今后的相知相守。这样的缘分能用什么来解释呢?“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两个原为陌路的青年有缘相识走到一起不就像那鸟儿与水草的亲密接触、鱼网与木块的肌肤相亲吗?
“沅有茞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原来湘夫人对湘君的情感亦如是。“茞”、“兰”这类花草意象在屈原的作品中俯拾即是,不是用来代指秀外慧中的才臣(如《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就是用来辉映高节直行的操守(如《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此诗中的花草也不例外,以香草起兴,目的是引出人格高洁如花似草馥郁宜家的湘君。但出于女性的矜持,她将爱恋之情深埋心底不敢声张,只是走出室外,假作观景,“荒乎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其实所看者何?恐怕眼前全被湘君填满,山水一无所见。
爱情的产生不必问为什么。“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你能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并不是每件事情都有原因的。湘夫人与湘君的爱情火花燃放了,也不能用世俗原由来探根究底。两人相爱了,并相约黄昏会面,“与佳期兮夕张”。为了“佳人兮召予”的约定,湘君兴奋难耐,“朝驰余马兮江皋,西济兮西澨”。展望前景,花好月圆。“将腾驾兮偕逝”,终于可以迎得美人归了,不由让读者为湘君的执着与幸福击节称善。
而湘夫人呢?她也正沉浸在美丽的遐思中,连婚后新房的装修都设计好了。要在湘江上建立起美轮美奂的二人世界,要用各种花草装饰家园,要用荷叶用荪草用香椒用桂树用木兰用辛夷用白芷用薜荔用蕙草用石兰用杜衡(“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这么多色彩缤纷芳气浓郁的花草济济一堂,不但散发出怡人的馨香,而且烘托出了主人的高贵。
湘君心有灵犀,“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把庭院、门廊、厢房都用芬芳填满了。收拾好芝兰之室,接下来就是兴师动众必恭必敬地夹道欢迎湘夫人一行了。“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欢乐的时光总是显得那么短暂。如云的盛宴如烟的会晤转瞬成为过去,卷土重来的又是满目的凄凉及无穷的相思。在无聊与失落中,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她企盼着下一次的契阔欢会,渴望着湘君的不期而至,采摘杜若芳草也是准备送给远道而来的夫君。遗憾的是,“时不可兮骤得”,重逢的日子似乎遥遥无期。与其在漫长的等待中望穿秋水,倒不如与小岛上的花草相伴,聊以慰藉这颗失意惆怅的心吧,“聊逍遥兮容与”。
爱情的美丽就在于想象,生离死别的爱情总让人念念不忘。由可望而不可即、由咫尺天涯的巨大距离所产生的精神落差总是会给当局者和局外人以“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浮想。沈从文在《边城》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着实尽得风流,故事因在充满诗意的岔道口戛然而止,显得格外令人回味。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会产生“临界点美感”。用德国美学家拉辛的话说,就是“最富孕蕴性的瞬间”。在这一瞬间由于不识庐山真面目而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有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又由于审美心理得不到满足,就能始终保持着盎然的兴趣,欲望张力达到极致。
湘君和湘夫人的离合悲欢、思而不见,正是爱情最富孕蕴性的阶段,情感因此而饱满动人。真应了宋代文人秦观的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