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在文化平台上进行古诗文教学

作者:张琴儿




  如何更好的使古诗文教学立足于文化的平台上?笔者认为,通过专题或主题的设置搭建文化平台,在这个文化平台上进行多层次开放性的教学,是比较有效的一种策略。使古诗文教学植根于深广的文化根源之中,在广度上由专题诵读、主题课堂、鉴赏活动而形成文化的序列;在深度上依据一定的专题或主题作文化上的细品深究,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弘扬民族文化。
  
  1.古诗文专题诵读与民族文化的熏陶
  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能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国外像英、法、德等各国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有相当大的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量,重视文学熏陶和文化品位的提高。而我国随着教改精神的深入,新的课程标准实行以来,对中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和古文化的熏陶也越来越重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对正处记忆黄金时期的中学生来说,积累的意义远远高于理解。八年级上册附有诵读的几篇方法指导,特别是《学习扩展阅读》一篇,提倡以课文为中心,以一篇带动多篇,扩展到阅读有关作品。积累如果停留在零碎状态,则不能形成文化板块,不利于民族文化内涵的深层挖掘。为了更有效的进行诵读积累,我们在七年级实施“亲近古诗文”诵读工程的基础上,按照教材的主题单元体例,八年级的古诗文诵读积累内容采取专题形式,并且与现代文兼顾,使积累建筑在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梳理和探寻上,以期从不同的角度形成一个个文化的系列,丰厚学生的文化储备,使学生在较为深广的文化背景下涵养出眼光、趣味和文化怀抱。
  如八年级上册可设置如下专题:作家系列:陶渊明专题、刘禹锡专题、杜甫专题、李白专题等;题材系列:山水专题、桥专题、莲专题、儒家格言成语专题等;古诗词系列:四季专题、亲情专题、劝勉专题、爱国专题等。八年级下册可设置如下专题:作家系列:韩愈专题、杜牧专题、苏轼专题、柳宗元专题、范仲淹专题、欧阳修专题等;题材系列:哲理诗专题、酒专题、归隐专题、节日专题等。
  诵读积累的时间安排:首先将第五单元提到前面进行教学,并与现代文教学相穿插,避免过于集中的诵读造成学生负担。其次将诵读积累活动贯穿于日常学习中,化整为零、零存整取,细水长流,关键是有序进行,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再次定期安排诵读课,给予必要的督促指导,更好的进行专题性大容量的积累。
  
  2.古诗文主题教学与民族文化的探寻
  课堂教学是古诗文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要改变原来内容趋于分散、形式呆板单一的教学方式,建立文化平台上的古诗文教学。怎样使课堂教学拥有文化的高度和广度?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研究推行的“主题教学”给我们极大的启发。窦老师把“主题”定位在文化的层面,所谓“主题教学”就是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整体构建的新课堂教学观。结合到初中古诗文的主题教学,则是围绕一定的文化主题,将生命的体验和民族文化内涵的探寻结合起来,既对文本作由浅入深的文化探寻,又能以一篇带多篇,对作家的相关作品或同类的其他作家作品进行比较拓展,在此基础上与现代生活相链接,在碰撞交融过程中实现主题意义的建构,让学生幸福地沐浴在优秀民族文化的光辉里。变单篇性的课文教学为广泛性的主题阅读,这是阅读教学的革命。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就为主题观照下的古诗文拓展积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这里,文化主题的确定非常重要,它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统率整堂课的流程,保证课堂浓郁的人文气息,也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主题的确定必须以能激起情感激荡、能得到精神滋养为立足点,将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和学生和现代生活契合起来,寻找其中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如《桃花源记》的文化主题是“桃源——美丽的梦”,围绕“梦”的主题挖掘是:渔人的梦、桃花源人的梦、陶渊明的梦、人类共有的梦、你的梦等,而这个梦何以千年不衰的另一层探究是:古代知识分子的桃源情结与归隐思想,今人的桃源情结与精神追求等。古诗文主题教学也将努力呈现三个层面:一是文本负载的言语层面,如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的汉字本身、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反映悠长的文化传统的古诗文各类体式等。言语层面的教学,决不是僵硬的灌输,而是与文化背景相联系,在弄懂规律的前提下,归类梳理,形成永久的记忆。二是母语文化系统所包涵的人文底蕴层面,如儒道哲学思想中的精髓,高尚的道德伦理追求,以及其他民族意识、民族精神、风骨情操等。三是学生个体精神、理想人格成长与优秀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层面,就是从现代价值观念需求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审视反思、重新整合、有所超越,使之化育灵魂,铸造人格。
  ⑴课前准备:教师对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活动、时间等作通盘考虑,收集相关资料,设计有创意的教学流程,也可与学生一起拟定教学方案。通盘考虑也分单篇和单元两种。通盘考虑,使教师以文化之胸怀掌控全局,有条不紊实施教学。
  ⑵重视预习:民主开放的课堂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预习分通常要求和特例要求。通常要求便是借助诗文注释和工具书,尽可能的弄清字、词、句的意思并进行诵读;查阅书籍或上网浏览,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时代背景;初步理解并试着回答课后提出的有关问题;标出或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便课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特例要求便是按教师要求适当搜集相关名篇,拓展自己的视野,更有助于理解作者和作品;回答教师围绕课文的文化主题而精心设计的问题等。以上两点为实现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的课堂主题教学作好铺垫。
  ⑶课堂流程:①引:古诗文课堂教学中的“引”往往更注重艺术性和感染力。引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古诗文的特点设计最佳引入方案时,避免因引而引,只注意形式上的花哨,而是为了将主题巧妙引入。②释:古诗文因年代的久远而与现在的学生有隔离,因此了解背景及相关的知识、进行文字的疏通等显得尤为必要。但课堂上的“释”是在学生预习基础上的甄误、补充和强调,务必抓住重点和难点,注意知识点的归类,注意挖掘文化因子,而不求面面俱到。③诵: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多言,好的吟诵超过详尽的理性分析,因为它能滋养身心,陶冶情操。艺术的诵读同样和主题的把握离不开,其中教师的示范性吟咏诵读对学生起到开启主题意义之门的作用,学生的吟咏诵读则在咀嚼体悟过程中加深主题意义的理解。诵读要讲究层次。一是课前的通读。读通读顺,并从整体感知,虽不求甚解,但珍视的是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二是品读。围绕主题,师生共同品味赏析诗文内容、艺术特色等,领会文本中的深厚意蕴。三是美读。在共同推敲诵读技巧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涵和美的韵味,并从把握主题出发,读出作品气韵、作家风格。④究:探究学习,是一种从语文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即文化的层面上进行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文更是其中的一大瑰宝,蕴藏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寄托着历代文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领略、感悟、体味蕴藏其中的思想精髓、文化因子和古诗文特有的美。探究,就是要在主题的观照下,沉潜文化深层,感悟人生真谛,领会宇宙哲理。⑤拓:拓展教学,是就确定的主题进行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一是以一篇带多篇,把作家的相关作品或同类的其他作家作品进行比较拓展,将教材内外零碎散落的内容统整起来,形成一定主题下的文化板块,开阔阅读视野,汲取更为丰富的文化汁液,获得质的提升;二是与现代生活相链接,从今人角度解读历史文化名人,将民族文化和当代价值观念、种种现实问题互相映照、互相碰撞,培养一种审视的眼光,从阅读批判中张扬个性,铸造健全的人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