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从模拟考试谈高考作文审题

作者:郭智军




  上海市徐汇区2006届高三模拟考试作文题是:
  节假日,都市里的我们纷纷去向往已久的水乡海滨、名山大川旅行,放松心情;而那些长期生活在“景区”的人们却可能并不觉得本地有多少值得流连的,相反,他们格外羡慕都市生活的丰富与便捷。
  由此看来,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
  其实,世间万象,又何止旅行如此?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谈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审题思路与分析]
  笔者认为,这道作文试题从题型设计来看,基本符合近两年上海高考命题的思路——从2005年春考作文的“心灵之窗”、秋考作文的“对当今多元文化的审视和辨析”,到2006年春考的“牵动你内心深处的一种声音”,都是提供背景材料和提示语,限定作文范围,而没有明确给出“话题”的作文形式。从写作内容看,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熟悉的“风景”,即能从身边的人和事、常见的生活场景、社会现象、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中引申出自己的感悟,写作空间比较大。但这类作文题目的审题依然是写作时必须经过且不能走错的第一重门,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同学们审题时应读背景材料,抓住关键词或关键语句。提示语中“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是关键语句,如果说这是写作的话题范围的话,它是一个观点型的,而不是一个概念,不同于以“风景”为话题的作文,关键词至少有“熟悉”与“风景”,有点类似“熟悉的地方有(没有)风景”这个话题。“似乎”一词又在暗示我们其实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隐含了命题者的倾向。“风景”本来是指一个地区内由山川、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条件所形成的足以供人赏心悦目的景观,但在这里它的含义更丰富,既可实指也可虚指。“其实,世间万象,又何止旅行如此?”又暗示我们要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打开写作思路。从审题立意来看,大致有以下几个角度:
  第一,描述熟悉处各种“风景”。由于对“风景”含义的解读不同,于是出现了熟悉处那异彩纷呈的自然风景、社会风景、文化风景。如《风景这边独好》《熟悉处有美景》《身边的风景一样美丽》《寻美,何必舍近求远》写校园、公园、小区、社区美丽的自然风光,上海日新月异的城市景象和郊区新貌。《熟悉的背影是道亮丽风景线》《文明就在你脚下,风景就在你身边》写令人尊敬的人或团队、有意义的生活场景、值得珍惜的幸福生活;《心灵的眼睛》《慢慢走,慢慢看》写自己通过阅读感悟到的美丽快乐:“书中自有黄金屋。沉浸在书香中,其实风景就在我们身边,一俯视,一抬眼,触手可及,书中的美景任君慢慢品尝……”,“身边的风景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鲁迅笔下的野草;是梵高的向日葵”。还有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来写的,立意较新,如《民族文化,急待发掘的美景》,切中时弊,让人深思。
  第二,反思没有感觉到熟悉处“风景”的种种原因。当然,如果仅仅列举身边的一些风景现象,自然立意不高,很多同学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分析熟悉地方的风景往往被忽视的原因,这或是因为“审美疲劳”、习以为常而产生厌倦,或者是因为终日忙碌,或者是因为一颗不安静的心。如:“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是一种思维定势。长时间处于熟悉的状态中,让人不知不觉就融入了周围的环境,而周围的事物也渐渐成为主观的一部分,这往往让人思维出现厌倦,不知不觉也就出现了‘吃在碗里,看着锅里’的现象。”(《只缘身在此山中》)。“有人说这很矛盾,其实未必,说熟悉是因为它离你很近,伸手便可触摸。说不熟悉是因为繁忙的工作学习使你没有机会走进它了解它,发现它的美丽风景。”(《风景这边独好》)。还有同学把这种现象形象的概括为“围城现象”。分析合情合理,追问令人深思!
  第三,探询怎样去发现熟悉处的“风景”。如《给我一双慧眼》写道:“正如罗丹所言,世上并不缺少美丽,缺少的是发现美丽的眼睛。请你给我一双清明的双眸,让我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人是伯乐,而风景则是千里马,最重要的是懂不懂得去‘发现’。善于发现风景的人会使自己活得充实快乐;反之,不善于发现风景的人会活得虚无悲观。境由心造。静下心来,千万不要被外边的事物所迷惑,欣赏熟悉的地方的风景吧!”《聆听生命的律动》:“我们何不在匆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驻足观赏,或许你会聆听到不一样的生命律动,其实那就是美丽的风景。”《蓦然回首,风景这边独好》:“只有远走异国他乡之后,回首向来熟悉处,也有风景也有情。原来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风景独好!”还有《常回头看看》《慢慢走,欣赏啊》《低头是一片蓝天》《彼岸没有天堂》《门前桃花别样红》,题目富有诗意,韵味无穷。
  当然,以上三个方面(实际上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不可能截然分开,可以结合起来写又各有侧重;也可以突出某一或两个方面,其他方面点到为止。最佳的立意是辩证分析不熟悉的地方当然有风景,渴望别处追求新奇也是人之常情,但也不要忘了熟悉地方的风景。如《风景,观于眼而感于心》说理娓娓道来,丝丝入扣,理性分析很到位。请看下面的优秀作文《彼岸的灯火》。
  
  [优秀作文与点评]
  
  彼岸的灯火
  徐汇区一考生
  站在黄浦江的防汛墙边,眺望远方那美不胜收的浦东夜景——伟岸的东方明珠电视塔高高耸立,两个大球点缀着五彩的灯光,在夜色朦胧中,呈现着明灭或可睹的神秘美感;国际会议中心个子虽矮,却依旧压抑不住它的妖娆与高贵……那浦东夜景向世界昭示着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向世界展示着上海的辉煌与光芒。我不禁有些妒忌地说:这浦东的发展之快真是让浦西相形见绌了呢!怪不得名流都对浦东房产趋之若鹜。
  然而友人的话却一语惊醒梦中人:“在东方明珠上用望远镜眺望外滩,那才是享受!那些用巨石堆砌的大气磅礴的建筑群,才是真正的巨人!这些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的历史老者,才是真正值得敬畏的永恒!”
  哦!原来彼岸的彼岸竟更别有洞天!
  我们总是惊叹于彼岸是多么的美好与令人神往,却殊不知自己身边的土地也是对岸所期待的桃源。也许对于旅行,这是一个值得理解的现象,然而世间万象,又何止旅行如此?我们欣羡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企业家最终获得财富与名望,却忽略了自己手中所握有的最宝贵的资本:青春;我们热衷于追逐好莱坞巨片的惊险与刺激,却无暇感动于中国那一部部充满人文关怀与现实主义的国产片;我们一味地谩骂本国的教育制度,殊不知许多欧美国家赞叹着中国所培养的人才的专业精神与缜密的逻辑思维。彼岸的风景是多么美丽,然而彼岸的彼岸,你是否真正揭开过它看似平凡却奇崛的神秘面纱?
  英国驻华大使馆的高级签证官披露过一件事:一个孩子在面签时说:“我不想去英国,可我的父母偏要我去。签证官,求你帮我拒签了吧!”月是故乡明,可为什么那么多家长却总是固执地坚持: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外国的教育比中国的教育好,外国的文凭比中国的含金量更高呢?殊不知,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正关注着中国文化,纷至沓来地来到中国,徜徉于这文明古国渊源的文化海洋之中;又殊不知,中国的教育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肯定,为地球这一人类文明家园锻造出越来越多的精英之才。
  当追逐变成一种盲目,我们便失去了许多原本触手可及的财富。“彼岸效应”给留学戴上了太过沉重的光环;“彼岸效应”也给那些盲从的人们套上了枷锁。
  彼岸的灯火确然通明,然而,在你身后的这片土地上,也许蕴藏着更多的辉煌!
  
  点评:
  这是一篇近乎完美的考场作文。开篇生动描写在外摊看到的让人心驰神往的浦东风景,接着笔锋一转,借一位友人之口叙述在明珠塔上看到的浦西风景,巧妙地引出自己的观点——“原来彼岸的彼岸竟更别有洞天”,即熟悉的地方风景更美。然后议论道:“我们总是惊叹于彼岸是多么的美好与令人神往,却殊不知自己身边的土地也是对岸所期待的桃源。”进而展开联想转向世间万象,列举几种彼岸现象,尤其是怎样对待外国大片和出国留学,令人深思。然后又写了一个典型的事例:父母要送女儿出国留学却不知女儿更热爱自己的故乡。文末再次生发富有哲理意味的议论,呼应开头,再次点题。本文扣题之紧密,立意之深刻,行文之大气,语言之老到,令人拍案叫绝!